真正的神童,不需要包裝

何謂“神童”?在古人眼中,“神童”亦稱“天童”、“聖童”,換言之,便是“此子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的高端存在。

真正的神童,不需要包裝

如何判定一個娃兒是否神童呢?那也是有所依據的,在《冊府元龜》一書中,還曾如此總結:

識洞於未萌,智表於先見,心計足以成務,口辯足以解紛,老成之姿著於容止,賦筆之麗成於俄頃。

天賦是天生的,智力是爆表的,心計是縝密的,口才是一流的,舉手投足名家風範,下筆之時才思泉湧,總而言之,換現在的話說就是:“哇靠!厲害了,我的娃!”

泱泱中華數千年,又有哪些神童娃兒能夠名留青史呢?

作詩與演講,首推駱賓王

你或許不熟駱賓王這個名字,但你肯定讀過他的詩。

真正的神童,不需要包裝

一首《詠鵝》,哪怕是跨越了千餘年時空,依舊不過時,一直都是娃兒們必讀必背的詩歌之一。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這首詩,便是神童駱賓王在7歲時所作。在“初唐四傑”中,駱賓王的詩作是最多的,尤其擅長七言歌行。但儘管如此,駱賓王終其一生或許也作不出2000首詩歌,因為他很忙。

駱賓王先是棄筆從戎,到了邊塞軍營中報效國家。在武則天建制之後,駱賓王又寫下了一篇名傳千古的演講稿《討武曌檄》,跟著徐敬業轟轟烈烈扯起了反武的大旗。

7歲能作詩,又能以天下為舞臺搞演講,駱賓王如果能搞一個諸如“神童秀”之類的欄目,把自己包裝包裝,躋身於唐朝名流上層應該也不難吧。

不難,但駱賓王不屑幹這種事情。他在道王(李元慶,李淵第十六子)府中做事的時候,道王就要將他舉薦給朝廷,駱賓王還甩手不幹了。

說己之長,言身之善。靦容冒進,貪祿要君。上以紊國家之猷,下以瀆狷介之高潔。此兇人以為恥,況吉士之為榮乎?

真正的神童,是不屑於擾亂用人制度,去幹敗壞個人品德的事情的,駱賓王如是說。

真正的神童,不需要包裝

而與駱賓王同為“初唐四傑”的楊炯,也是一個神童。幼年時尤其聰明博學,文采出眾,年僅11歲就已待制弘文館。

何謂“弘文館”?這是唐代的國家官署。在裡面做啥?校正圖籍、教授生徒,遇到朝中有相關制度改革、禮儀規範等問題時,還有可能參與朝政。

桑弘羊、甘羅,均是王佐之才

桑弘羊,是西漢時期的政治家、理財專家,官至御史大夫,是漢武帝的顧命大臣之一。

注意,桑弘羊的這些頭銜不是自封的,沒有任何的炒作,全都是憑著真才實學換來的。

13歲的時候,桑弘羊就以“精於心算”而名聞洛陽。漢景帝末年,神童桑弘羊奉詔入宮任侍中,從此開啟了輝煌的人生。

桑弘羊先後推行了算緡(商人財產稅)、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幣制改革等經濟政策,大幅度增加了財政收入,為漢武帝的雄圖霸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真正的神童,不需要包裝

甘羅,那就更是神童中的傳奇存在了。

甘羅自幼便聰明過人,早早進入了呂不韋的門下,擔任少庶子。

12歲的時候,甘羅出使趙國,幫助秦國不費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十幾座城池。回到秦國之後,甘羅受封上卿。

12歲的丞相啊,而且是靠著實實在在的功勞得來的,這不是神童是什麼?

甘羅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戰國策》

甘羅之所以這麼牛,那是因為有著榜樣的力量。而甘羅的這個偶像,那更是一個了不得的神童。

真正的神童,不需要包裝

項橐,一個年僅7歲,就能讓孔子甘認老師的超級神童,後世將其尊為“聖公”。

看看甘羅與桑弘羊,何之謂“神童”?只要有所貢獻,壓根不需要自己親自寫書,也能為歷史所銘記。

真正的神童,不需要包裝

一個砸缸的小朋友,不僅在7歲時就能背誦《左氏春秋》,還能講明書中的要義。

這位小朋友,並沒有趁機借“砸缸十八式”、“砸缸龍爪手”等進行授課變現,而是沉下心來,深研學術。主持編寫的一部《資治通鑑》,就足以配得上司馬光這“神童”的稱號。

真正的神童,不需要包裝

“融四歲,能讓梨。”在《三字經》中,有這麼一句話,說的正是孔融這個神童。

在10歲那年,孔融曾被人笑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而孔融則以實際行動告訴了世人,真正的神童,必然是“小時了了,大也必佳”的。名列“建安七子”,一部《孔北海集》就足以使他孔文舉名垂千古。

真正的神童,不需要包裝

“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稱象的曹衝,才華橫溢的“詩鬼”李賀等等,無一不是天賦異稟的天才神童。與“神童”二字相配的,是他們名副其實的真才實學。

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我相信世間大有神童存在。

但“詩壓李杜,量蓋乾隆”什麼的,還是算了吧。畢竟,真正的神童不搞成功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