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五億元都救不活實創,家裝公司原罪在哪?

孫威在4月9日公開信中說21年前的今天我創立了實創,但今天我要和大家說聲道別!今天起我正式離開我們家。我感謝顧家、感恩顧江生董事長,關鍵時刻出手相救,很可惜,顧家集團真金白銀五個多億的投資我也沒能夠帶領大家走出困境重回巔峰。關鍵時刻大股東再次出手相救,體現了顧家的責任與擔當,在疫情期間妥善合理的安置了所有員工,並承擔起所有的責任!

無心插柳柳成蔭

實創2005年就靠一招“28800家裝搬回家”成為行業套餐公司鼻祖!孫威自己是造價工程師,當時算出28800這個價格,毛利率有20%,很興奮。廣告打出來後,發現犯了一個錯,忘記算人工成本了,結果毛利只有7%,是不賺錢的。但是,打爆市場,一年時間就讓實創從800萬的小公司,變成了過億的公司!

當年20萬投入隨便就可以讓公司風生水起,為什麼到了顧家投入有20年老品牌的實創5個多億時還是救不活?顧家為什麼會選擇入股實創?按照大家開大店的投入一家大店投入成本為200萬,5個多億可以在250多個城市開一個大店,這樣基本可以覆蓋全國,他不香嗎?

顧家五億元都救不活實創,家裝公司原罪在哪?


從實創上海事件導火索開始按照到現在時間不超過700天,如果按顧家投資5億多計算基本每天虧損超過70萬!

家裝公司原罪在哪裡

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成功的企業!一個時代創造不同的需求,創造不同的企業!而對於家裝公司來說品牌價值更形同虛設,家裝公司本來就是重運營型公司,業績是企業的生命,而非當年開一個門店業主就能排隊找你裝修!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業主們的選擇越來越多,需求更加多種多樣,對公司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市場越來越透明,家裝公司沒有門檻與核心技術,所以在家裝公司裡其實人人都是公司的潛在競爭對手,家裝公司當下並不是說供應鏈是核心技術,設計是第一生產力!

顧家五億元都救不活實創,家裝公司原罪在哪?


在獨孤老師2015年25歲時,跟某知名大公司提出四大創新:1.產業化工人2.個性化精裝3.房產眾籌4.互聯網社區店(五金店)!家裝公司從82年可追溯開始到現在持續的演變無外乎清包、半包、全包、整裝!家裝公司的供應鏈並不是決定公司生死與和核心競爭力的唯一因素,商人都是逐利的,當然廠家也是,供應鏈選擇應該是排在最後,公司首先是解決團隊問題,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如何打造出裝企人的鐵軍,而不是人人都是綜合能力強人,在獨孤老師看來首先是解決施工交付問題,把四大工種拆分為流水線形式,讓員工變成單一技術小能手,且持續不斷培養新人,而設計師也必須拆分,只有當人人都是單一小能手時公司才體現出大團結的水平與管理水平,對內就是統一!而非人人都可以做私單的掏空公司資源!當人人都在為公司推廣時,那麼交付能力的提升業績才會不斷地裂變增加!

顧家五億元都救不活實創,家裝公司原罪在哪?


中裝協住宅分會副會長劉愷說家裝原罪在於沒有產品,沒有研發,商業模型不成立。上限很低,但沒有下限,隨著時代的發展,是會被淘汰的,這不是哪個公司問題。時代的發展會淘汰落後的商業模式。剛需精裝,大宅原創。家裝公司這兩個端口都做不到。家裝行業的最大問題是這個問題都知道,但按傳統的商業模式誰都解決不了,它其實是一種本質上的革命,革新是沒有用的!

顧家五億元都救不活實創,家裝公司原罪在哪?


臺灣企業文化全國都在學習,他們的企業職業生涯規劃做的非常好非常細,讓你一步一步去晉升去努力,而家裝公司而言設計師基本待在一個公司三年後要麼是在持續挖空公司資源,要麼是自己出去單幹,去抄襲原有公司方式方法!而項目經理也是!所以家裝公司老闆對於設計師和項目經理而言只有一步,輕鬆愉悅就可跨越超越!

家裝公司要想打造百億千億公司必須從人性入手去分解大家的意念,讓大家小步慢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