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長之“名”

名校長之“名”

9月25日,我有幸以“種子校長”的角色,參加“教育部 中國移動中小學校長培訓項目”送培進校診斷式培訓活動。上午,聆聽了專家團隊中4位校長的專題報告;下午,又以“校長沙龍”的方式近距離地感受了8名“荊楚名校長”的風采。


名在實力的積澱。武漢光谷十二小校長李伶從襄陽走進省城,辯論、演講、一路過關斬將在全國優秀校長的角逐中勝出,這就是實力的光芒。其關於學校文化的三個追問,充滿思想的深度、哲學的價值,從學校會議的“簡潔說事”“每月報告”“半月談”到“懷英樹下的德育課程”,從“發動教師為學校寫故事”到“六個年級的項目式學習”都充分體現了辦學的智慧和品質。


名在情懷的深厚。這次送培進校的名校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校長履歷豐富,時間長達10多年、20年。黃石八中的郭茂榮校長,在同一所學校任職20年,今天已是59歲的老校長了。其言語幽默,精神不亞於年輕人。他分享的一些教育故事,充滿了溫度,也充滿了智慧。李伶校長從“襄派教育家”轉戰省城武漢創業,其初衷竟是“不想閒著沒事做”,教育情懷何其動人!南漳縣徐庶學校校長劉道記,只要沒有公務外出,堅持每天早上六點到校,他的心中始終裝著教師、學生和學校。襄陽市荊州街小學校長吳平,完全陶醉於其超強的教師團隊的幸福中,對教師的成長故事津津樂道。


名在襟懷的坦蕩。“人與人原本沒有矛盾”,郭茂榮校長說,校長要做一個“能聽話”的人,尤其是聽得見批評,甚至能“捱罵”。這種襟懷,反映的正是一名校長的格局。吳平校長用“得償所願”來營造教師團隊的幸福。


名在理念的獨特。郭茂榮校長用20年的深耕教育,悟出教育的天道、地道和人道。其對教學的研究具有獨特的心得,提出課堂教學要有合理的捨得觀,教師要研究“不教什麼”,考什麼沒有規律,不考什麼一定有規律。吳平校長提出教師要用德行贏得尊重,用專業贏得尊重的觀念令我深有共鳴,其構建見賢思齊的師德文化、抱團發展的團隊文化、認真較真的教研文化值得我們深思。李伶校長用“時時回應,時時表達,時時延伸”的互濟,實踐其“適爾”教育理念。


名在研究的執著。

黃岡市外國語學校副校長王性宇,一場關於“微課題研究與學校發展”的報告,讓我們看到最有價值的研究在教學一線,在課堂。問題即課題,行動即研究,過程即學習,成長即成果,他們把微課題做到實處、細處、深處,以專業和執著,提升教師素養和學校形象。


名至實歸,見賢思齊。雖然我們只有短短几個小時,只有隻言片語的交流,但什麼是教育家辦學,什麼是卓越校長的管理智慧,名校長的共有的“氣息”越來越可感:他們心懷教育理想,從不言棄;他們堅守教育立場,從不動搖;他們不斷開拓創新,從不固守。


“校長是人,是個大寫的人。”市教育局副局長熊運軍深有感觸。他勉勵校長們,一個好的校長,要成為學校的精神領袖,用正確的思想引領教師;一個好的校長,要有強烈的教育情懷,用堅守和擔當為幹部教師樹立榜樣;一個好的校長,要充滿人文關懷,用放大鏡照出老師們的優點。好校長的標高,值得我們去追尋。


我們應該向名校長學什麼,省教育幹訓中心的劉主任用了三個字作了精闢概述:技、藝、道。是的,技巧可以模仿借鑑,藝術則需要時間,而教育之道、管理之道,則是一個需要時間沉澱、工作歷練、守正創新、實踐反思的漫長過程。當前,松滋市實驗小學這所傳統名校,正在高舉“新教育”的旗幟,以打磨特色文化、鍛造名優團隊、優化育人機制、建構經典課程、拓展品牌活動為重點,讓老名校在新時代講出新故事,新品味。


追求名優和卓越,我們正行走在路上。

作者單位:松滋市實驗小學

來源:樂鄉樹人公眾號,作者授權分享,版權歸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