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茅山童話村,“世外桃源”式的精靈、“無論魏晉”般的美

一場雨過後,童話村顯得那麼清澈,寂靜淹沒嘈雜,一切自然都在物歸原主。

充滿色彩的地方是婉轉的、療傷的、安慰的?誰都不知道少年稚嫩的尊嚴,童話村的這些牆知道。

童話村裡酣暢淋漓的童話語言,讓孩子用明亮的眼睛看著大人,反過來大人跟孩子喋喋不休地講。介於孩子和大人之間的人,來到這裡,或許會微微的悲傷。

來到童話村,想到一直很喜歡的《海的女兒》,想到“小人魚沒有辦法把她的視線從那艘船和這位美麗的王子身上移開……”

站在這樣的地方,童年的記憶和青年的記憶在時光流轉中參差交錯,斑駁重疊。想到年幼的自己,想到年輕的自己,想到中間會發生什麼?

處於人生不同章節的,從3歲到13歲,從13歲到30歲,從30歲到93歲的眾人,看童話會一眼看得到什麼樣的深度?

大茅山童話村,“世外桃源”式的精靈、“無論魏晉”般的美

大茅山童話村,“世外桃源”式的精靈、“無論魏晉”般的美

會有怎麼樣的強悍怎麼樣的世故怎麼樣的敏感單純?恍惚間產生了某種穿越時空隧道的感覺。

感受創作童話的靈魂,心必然會在某處被擊中。

童話村牆壁上表現原生態生活的壁畫,那些生動、鮮活的兒童形象,整個村子是會讓年幼的孩子喜歡的,村落以大自然為背景,奇幻故事、風物故事、生活故事,綜合像是一個語言樸素、有聲有色的童話,生動無比地敘述出飽滿的感情,讓你很珍惜能重新見到它們的珍貴。

作家鐵凝說:“我發現在作家筆下無法發生的事情,在好的畫家筆下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我之所以偶爾嘗試繪畫,是因為寫作已經把我變為一名成人,繪畫卻能使我有權享受孩子的美夢。”

波蘭作家布魯諾舒爾茨說,他成熟時期所有的奮鬥都是為了重新接觸他早年的力量,都是為了“成熟為童年”。舒爾茨生前是一名中學美術教師,他想用文學創作調劑枯燥的生活,於是寫小說。

走完大茅山童話村,如同合上一本童話書,意猶未盡,不禁反覆咀嚼故事的深意。

大茅山童話村,“世外桃源”式的精靈、“無論魏晉”般的美

而故事的深意其實並不深刻,它讓人聯想起前段時間網上熱議的大山裡的小朋友寫的詩句。

“我八歲/妹妹四歲/小黃狗三歲”、“我喜歡站著笑/躺著笑/坐著笑/皺著眼角地笑/這樣就能/和爺爺平分皺紋”、“很多人喜歡把心事扔進河裡/就變成了石頭”、“我信奉黑夜/因為它能覆蓋一切/就像是愛”……孩子比我們更誠實地面對著內心困境,更有對豐富和孤獨的拷問和期待。

大茅山童話村,如今人們閱讀的城市童話太多,相比之下這部用質樸語言寫就的鄉村童話,“世外桃源”式的精靈、仙子,“無論魏晉”般地展現美好。

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說不清的感性。但每個孩子都將是讀著故事長大的。

還不認字的孩子,或許沒有一個如此有耐心的父親給她講書中故事,也不能沉醉在忙碌的母親為她讀童話的夢裡。那麼在童話村,她/他可以去樹林裡看小蟲,可以在草叢中追蜻蜓,可以看著稻穀和花的種子一天天長大,村子裡每一棟畫著童話的房子將轉成陪著一起成長的夥伴。

大茅山童話村,“世外桃源”式的精靈、“無論魏晉”般的美

大茅山童話村,“世外桃源”式的精靈、“無論魏晉”般的美

童話村,或許會激發孩子閱讀大量兒童文學作品,會讓他們央求木匠用木條打造一個小書箱。會給予他們豐富的創作素材和無限詩意,當走出鄉村,逐漸體驗人生百味,童話村編織的童詩就是點亮他們心的燈。

動物表示神,神表示星星,星星又表示一個人的某種品質,以此類推。這裡的孩子會揣著洞察、敏感、笨拙和溫暖,去認知是圖畫文字的世界,在寫字時畫圖畫,畫畫時彷彿在寫字,因此這裡的每一幅圖都像一個字謎。

該懂得的事,待時間到了,自然會懂得。

大茅山的水隱在樹影中,甜涼的水汽迎面而來,高負氧離子的空氣讓人總是深深地吸氣。

肅穆的石凳和昏黃的路燈立於小徑旁,將遠處的山景襯托得愈加幽靜。

大茅山童話村,“世外桃源”式的精靈、“無論魏晉”般的美

大茅山童話村,“世外桃源”式的精靈、“無論魏晉”般的美

大茅山上梧風洞賓館面積雖不太大,卻遠離城市的喧囂,或散步或閒聊,有人專門來此拍照,或有學生來搞畢業晚會,一群十八九歲的孩子圍繞茶山中一切內容亂談一通,等即將開始的入夜活動。

聚會在戶外在夜間,住在賓館的人為之心動前往,跟著很年輕的過暑假或畢業旅行的學生一起跳舞、唱歌、圍繞篝火玩耍。

中藥植被分佈在木質棧道和木椅子上,觀音瀑下,遇到下雨天,有時還可以看見佛光。看著看著,彷彿人心去到千萬裡之外,又瞬間回到山澗邊小草花的身上,感受難得一遇的禪定與寧靜中透出的療愈力。

幾年前來大茅山,寫《在大茅山,看過湍湍淺淺的淡水》,那時我在文章中寫,寫水中的神石、白龍、鯰魚精、螃蟹護衛。幾年以後,在夏日傍晚,沿著木棧道走著,再一次看那晶瑩清澈、淡藍剔透的水,那淡藍時而又隨一陣風呈現出乳白色,半透明狀。

大茅山童話村,“世外桃源”式的精靈、“無論魏晉”般的美

大茅山童話村,“世外桃源”式的精靈、“無論魏晉”般的美

想象重回到“小人魚愛上王子”的童話故事。後來,徐志摩翻譯的一部《渦堤孩》,也是類似的精靈故事。

水是寧靜安詳,處亂不驚,故事卻是小人魚去和巫婆交易,用自己的聲音和舌頭換得一副人類的雙腿……沒有一雙腿,卻帶有人類對真善美對愛情的本能追尋,這是造物主對人魚的詛咒,還是拯救?當小人魚從船上跳到水裡,身軀融化成泡沫,要滅亡的晚上,我們才悚然而悟出一種苦痛;轉而感嘆,我們的人生故事雖沒有人魚的動人、悲壯,幸而還算安穩。

水中有走獸和飛鳥來棲,入夜,旅人帶著指南針和夜燈出來散步,因為睡不著,在窗外看著那個慢慢散步,散啊,散啊,不知散到哪裡去的人。忽然覺得那人在某一處走了神。

又忽然覺得走神這樣的畫面非常美。

大茅山童話村,“世外桃源”式的精靈、“無論魏晉”般的美

任憑閃爍的精靈的故事是幻是真,大茅山的水讓人看得忘情,於是自己也走神。

美屬於所有生物,又屬於每個人。

山中一切飄飄逸逸,韻味無窮,而如同神靈之光的剎那間的走神,如同童話一樣美。

大茅山童話村,“世外桃源”式的精靈、“無論魏晉”般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