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弟魔”煉成記:人生充滿傷害與付出,她才是那個應該被扶的人

『愛,和缺乏愛,永遠改變了一個嬰兒的大腦……大部分的神經系統(包括腦邊緣系統,管理情緒、記憶力和注意力等)需要關鍵的人生經歷刺激才能夠成長……缺乏一個關愛的母親會給人類複雜並且脆弱的腦邊緣系統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A General Theory of Love》 by Thomas Lewis, Fari Amini, and Richard Lannon

“扶弟魔”意思流於表面,重男輕女觀念影響的多子家庭中的年長女兒,通常因受到家庭的影響,會對自己的弟弟不計成本地奉獻,四捨五入就是弟弟的第二個媽。

“扶弟魔”的行為常常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更會導致婚後生活的不和諧,但她依然“樂此不疲”。《歡樂頌》中樊勝美、《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安家》房似錦,就是典型的“扶弟魔”。

“扶弟魔”煉成記:人生充滿傷害與付出,她才是那個應該被扶的人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心裡“扶弟魔”是貶義詞,絕大部分矛盾點會集中在婚後爆發,畢竟婚前沒人管你扶不扶。但是我們通過這三部電視劇發現,“扶弟魔”行動都是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狀態。可能會有人反駁,畢竟是電視劇肯定要有一個點來突出角色的合理性,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扶弟是毫無理由的。

真的是毫無理由嗎?今天就來分析下為什麼會出現“扶弟魔”。

主觀“扶弟”源於客觀傷害

樊勝美曾經是多少男生喜歡的女生,但是即便是這樣,她也是自卑的,因為這些追求者全部被自己的家庭嚇跑。家裡重男輕女,父親生病臥床,母親滿嘴都是“你哥哥,你哥哥”,樊勝美工作以後她要支撐起整個家庭的開支,因為哥嫂是一對好吃懶做的人。

“扶弟魔”煉成記:人生充滿傷害與付出,她才是那個應該被扶的人

長相不錯、事業不錯,本該在青春大好的年紀就可以選擇歸宿的她,被生生的拖成了大齡剩女,她被這個家勒的快要喘不過氣來了,即便是這樣母親還是一次次的索取,她也一次次的被動接受“扶弟”行為。

如果說電視《歡樂頌》沒有交代樊勝美更多的童年時期,那麼《安家》房似錦的童年徹底讓我們看到了一種無助,一種悲慘,一種壓抑到極點無處釋放。

房似錦的名字讓人聯想起古代大家閨秀,端莊優雅,如果不瞭解電視劇的同學可能會誤認為她一定出生在一個名門世家。

其實不然,房似錦並不是她的真名字,她的真名字:房四井。本家姓房,排行老四,出生的時候母親想把她扔進水井裡,僥倖被爺爺看到攔活了下來,取名房四井。

活下來的房似錦,童年並沒有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媽媽生下了期盼已久的男孩:弟弟,於是房似錦便成了可有可無的那一個人,媽媽和三個姐姐打心眼裡看不上她,總是找茬收拾她。長大以後的房似錦同樣擁有著樊勝美的遭遇,

不停地遭受母親不擇手段的勒索被迫“扶弟”

“扶弟魔”煉成記:人生充滿傷害與付出,她才是那個應該被扶的人

《都挺好》蘇明玉是家裡最小的女兒,上面有兩個哥哥,按道理來講應該是最受寵愛的孩子,但恰恰相反,母親非常不喜歡她,重男輕女讓蘇明玉小時候苦不堪言,雖然家庭條件已經算不錯的,但是她依然遭受著區別化的對待,吃飯的伙食會比兩個哥哥差很多;要幫助玩耍的哥哥洗衣服;為了讓哥哥們去旅遊出國,

蘇母讓分數可以上清華的蘇明玉被迫犧牲自己的前途。蘇母從來沒有給過她笑臉,她更像是一個後媽(在電視劇裡面並沒有交代,但是原著中留下了一條線,蘇明玉的身世問題,這是不是蘇母不喜歡她的原因不得而知)。

“扶弟魔”煉成記:人生充滿傷害與付出,她才是那個應該被扶的人

蘇明玉選擇了離開,但是依然要活在這個家的籠罩之下,即便是哥哥對她實施家暴,她依然會

被勸解“都是一家人”“他畢竟是你哥”,她低下頭叫了他一聲“哥”選擇了和解,繼續“扶弟”事業,她向這個暴揍自己的男人低著頭,甚至還要叫他一聲“哥”。

電視的劇情需要,也就決定了三個女人的結局還算幸運,有幫助她的朋友,有疼惜她的愛人,甚至有幡然醒悟的家人。

通過三個女人的遭遇小結一下“扶弟魔”原生家庭的特點:普遍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扶弟魔”成人以後開始正式扶弟事業,原生家庭中的這種思想也不會隨著她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從原來的輕視轉變到成人後的無止境索取。

“扶弟魔”煉成記:人生充滿傷害與付出,她才是那個應該被扶的人

再有女孩在這種家庭的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甚至會產生一種討好。小時候不被愛,長大後想要得到家庭、父母、兄弟的愛,看似是一種主動的“扶弟”行動,其實歸根到底還是一種被動接受。簡單的說,她的主動來源於不幸的原生家庭,主觀“扶弟”源於客觀傷害。現實生活中只要存在“扶弟魔”行為,那麼她的心理一定存在缺陷。

原生態家庭不良的影響,導致“扶弟魔”心理存在缺陷。

不計成本,不計後果扶弟的背後,隱藏著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這些傷害導致她們的人格、心理都存在缺陷。

1、樊勝美跟王柏川交往,她有了依靠,每當家裡出現狀況,都有他替自己擺平。30歲多歲的樊勝美,很渴望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有一個穩定的家,最後因為王柏川沒有在房產證上寫上她的名字而分手。

“扶弟魔”煉成記:人生充滿傷害與付出,她才是那個應該被扶的人

樊勝美是缺乏安全感,一旦被她抓住就會不斷地去索取。同樣她還有深深的自卑感,她不願意別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會買一些假名牌包、假名牌衣服,甚至於虛構自己的男友身份,她會用自誇、自大來掩飾內心自卑的心理。

2、蘇明玉在工作以及生活中是一個性格極其強勢且固執的人,她面對工作會不達到目的不罷休,她想證明給所有人看,她是值得被愛的,她對於任何事情變的企圖心強烈。

“扶弟魔”煉成記:人生充滿傷害與付出,她才是那個應該被扶的人

3、房似錦,一身正裝一絲不苟的走到靜宜門店撬走了同事的單子,被同事們鄙視;不聽勸幫助無良業主賣房子,被同行嘲諷;為一己私利引導老夫婦付全款買房,最後別人家的兒子兒媳趕出門。

其實這裡的房似錦不需要給她洗白,她就是這樣的人,因為家庭的原因她需要錢,她被原生家庭逼迫成為了一個冷血、唯利是圖的房產中介。

“扶弟魔”煉成記:人生充滿傷害與付出,她才是那個應該被扶的人

三個人共同的心理缺陷:自卑,任何時候都會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缺乏安全感,樊勝美體現在要男方買房子並且一定要寫上自己的名字;蘇明玉、房似錦集中體現在對於錢的渴望,她們認為只要有錢就能帶來安全感。

存在心理缺陷的她們,不想讓外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以及自己的現實狀況,家人也是利用這一點不斷地對她們伸出魔爪。

這是電視裡面的情節,其實現實社會中還有一種“扶弟魔”的心理缺陷,在電視裡表現得並不明確,那就是女孩子成人以後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會試圖用經濟來換取自己在原生家庭的地位,用錢來換取家裡人的肯定,這其實一種並不完美的“討好型”人格,這種行為其實是沒有尊嚴的。

“扶弟魔”才是真正需要被扶的人

綜上“扶弟魔”的經歷是不幸的,她們被原生家庭不停的索取。即便是“自願”也是基於“討好”家人。如果不徹底認清現實,那麼她們一輩子所有的財力、心力都會持續被孃家人所消耗,又怎麼會有更多的精力去過自己的生活、維繫自己的小家庭?

曲筱綃幫樊勝美出謀劃策,讓她拿好關鍵的房本,換掉電話號碼,按月給母親打錢並且收買鄰居作眼線觀察家裡的動向,在朋友的幫助下漸漸擺脫了母親的捆綁。

“扶弟魔”煉成記:人生充滿傷害與付出,她才是那個應該被扶的人

蘇明玉意識到自己終究得不到父母之愛,在離家以後

斬斷自己的幻想,不再奢求父母之愛,一心想要活出更好的自己 。其次她還遇到了師傅蒙總,在他們這段關係中,蒙總給與了明玉足夠的信任、關愛,讓她滿足了對父親的所有想象。再次遇到男朋友小石,每當明玉遇到煩心事,小石都是那個值得傾訴、發洩的對象

“扶弟魔”煉成記:人生充滿傷害與付出,她才是那個應該被扶的人

房似錦曾經問過徐文昌:如何才能擺脫我噩夢一樣的家庭。徐文昌回答她說:就是用事業來擺脫,比如多賣幾套房子就可以。

“扶弟魔”煉成記:人生充滿傷害與付出,她才是那個應該被扶的人

現實社會中可能擺脫“扶弟”事業並不簡單,你能改變自己的愛情與事業,但你無法改變原生家庭,即便是你再要強,回到原生家庭你依然是那個被傷害過的人。

那麼現實生活中我們又如何改變現狀?

1、重新審視原生家庭,是否存在可變化的可能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要真正意識的自身存在的問題,反思自己,重建自己,即然原生家庭已經對你造成了無法估量的傷害,那麼何不選擇離開,尋找更幸福的自己。

2、如果原生家庭還沒有到不可救藥的情況,跟家裡人徹底坦白自己的經濟能力,不能一味為了討好家人去得到那份並不純潔的愛。

3、努力提升自己 ,創造更多的財富,自然不用擔心對方的索取,這樣的做法就是各取所需,他們要錢,你要“關愛”。再有尋求外界幫助,如果你夠幸運的話,會遇到一個包容你的人,也懂你的辛苦,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他會幫助你一起“扶弟”,但即便他能忍受一輩子,也必然是充滿磕磕碰碰的。

“扶弟魔”煉成記:人生充滿傷害與付出,她才是那個應該被扶的人

不管怎樣還是學著去嘗試一下,去改變。勇敢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即使害怕,也依然去做。《都挺好》的製片人侯鴻亮曾經說過:“原生家庭欠你的,你總要自己拿回來”。

寫在最後

有人說,幸福的人,被童年治癒一輩子;而不幸的人,用一輩子治癒童年。

“扶弟魔”的產生絕大部分是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導致,而重男輕女大多存在於農村,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重男輕女漸漸少了起來。

但想要徹底改變這個觀念,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參與進來,對重男輕女說,不。如果此時你僅僅抱有一種看客的心態,那麼下一個“扶弟魔”可能會成為你的妻子,也可能是你未來的女兒。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