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我国古诗词,来看看宋人笔下的那些“花”在向世人传达什么?

我国古代的文学发展,在各朝各代都有其独特的一面。若要谈到古代文学,不可绕开的当属诗词,而这

其中最为繁盛的就是唐诗宋词了。中国古代的诗词,是最能体现话语蕴藉属性的文学体裁,它以极其精炼的语言表达、浓重深邃的情感寄托和富于节奏的音韵美成为千古以来广受大众喜爱和传颂,同时也非常考验作诗词者的功力。诗词往往会借助意象的描写来表达情感,中国古代诗词中所涉及的意象范围十分广泛,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皆可成为诗人笔下的意象。

,是公认的自然界所创造的美的事物,植物自身只是顺应自然生长的客体,它们并无任何的人类的情感,然而在文学作品中,创作者却给予了它们主观的审美的情感寄托。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传统思想与花进行了有机融合,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久久不衰的优美诗词句。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花,激发了诗人内心的柔软,从而引出了无限的灵感。特别是在整个宋词体系中,含有花的意象的词不尽其数。花可以说是宋代词人创作的重要题材。

浅读我国古诗词,来看看宋人笔下的那些“花”在向世人传达什么?

一、花在宋词中兴盛的历史原因

如果想要知晓花为什么是宋词中的常客,就不能不先去了解,为什么早已出现的词却在宋代独占鳌头取得最高成就的原因。我们常说经济是其他的基础,文化、科学技术的繁荣是与经济繁荣相同步的。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谓是经济、文化、科学达到高度繁荣的时代, 虽然后代有一部分声音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是宋朝当时的经济繁荣是远超盛唐的。 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由于疆域相较于南宋而言达到黄河以北,所以被后人称为北宋。到了靖康二年金兵攻陷东京,宋王朝重建史称南宋。所以后世在研究宋词时,一般按照北宋南宋两个阶段分别来展开,每个背景阶段都有不同风格的词人,其中北宋代表词人有苏轼、欧阳修、李煜、柳永等。南宋代表词人有辛弃疾、陆游等,在他们之中也有跨越两宋的词人,最为著名的有李清照。

宋朝时期的词坛可谓是历代之最,使词到达了最为繁盛的时期,空前绝后。能够拥有这等繁荣的景象定是与当时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的发展脱不开联系的。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宋朝流传至今的词有很多,以花为意象的词更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宋朝时期的每一支花都在中国古代诗词的历史长河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在宋词里色彩至今也不能褪去。

浅读我国古诗词,来看看宋人笔下的那些“花”在向世人传达什么?

二、宋代诗词花的情感艺术

1、宋词中的意象,花:哀与愁

世间花有千万种,情绪多变的人们总是能从不同颜色、不同季节的花里找到符合自己心境的那一朵。顺应自然生长规律的花,从一枚种子到盛放再到经历完整个生命周期后凋谢,无一幸免。而我们的词人也总是能借由这一自然现象,来抒发内心的愁思与苦闷。

提到凋谢的花,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对待花的这件事情上,女性敏感细腻的心思总是要比男性想得更深一些。她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可以说是将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随着花的凋零自然而然的抒发出来。词的上阙“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将一个新婚少妇与丈夫分别后的状态巧妙地写在纸上,已经是秋天,粉红色的荷花虽已凋谢,却还在发着残余的幽香,在竹席上小憩已经感到了丝丝凉意。轻提罗裙,独自一人登上精致的小舟。云中是谁寄书信来?大雁排成“人”字归来时,月光已经洒满西楼,原来已经一个人熬到了晚上。

浅读我国古诗词,来看看宋人笔下的那些“花”在向世人传达什么?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的下阙承接上阙,通过直接的表述才表现作者内心的愁苦与相思。落花独自飘零,水也是独自流淌,就像此时的作者。作者与丈夫的同一种相思却被两地分隔。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愁苦形容为从眉梢到了心头,从表至里,可见其愁苦之深之切。

词人借花描写的哀愁除了表现内心的苦闷还有对凋谢的花的怜惜。依旧是李清照的名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词人在前一晚的风雨后醒来,这样一夜的酣睡却没能消尽残留的酒力,词人正是因为前一晚看到院里的海棠花有凋谢之势,不免有了惜花伤春的情感,才会饮酒。她询问了侍女,可是侍女却说海棠花依旧,于是她不禁发出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设问句,这一自问自答更是写出了她爱花又不忍接受花已凋零的事实,表现出了词人对春天将过,花期将至的惋惜。

浅读我国古诗词,来看看宋人笔下的那些“花”在向世人传达什么?

2、宋词中的意象,花:喜与乐

花难免会凋谢,会残败,碾落成泥。但花在盛开时确是一幅美景,叫人心生向往与愉悦。朵朵盛开的花连在一起,任谁看到这样鲜艳明丽的一片花海都会不禁喜由心生。花在宋词里,也会被词人用来表达喜悦与乐趣。

宋词中用花表现喜悦的词也是不少的,也有以花喻美人的先例。“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这是词人柳永在描写貌美的女子时,都有想要将其比作花的心思。但又因这样的女子随意打扮都能因天生的美貌让周边女子失色,而怕人笑话他将人比作花一朵,不禁是为一种喜悦心情的体现,也算是突破了自古以花比喻美人的惯例。

北宋词人秦观的“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则是借由姹紫嫣红的花来凸显春光大好。本是古老的亭台水榭,在这飞燕穿梭无意穿花,踩落了红英翩翩纷飞的时节,也是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浅读我国古诗词,来看看宋人笔下的那些“花”在向世人传达什么?

3、宋词中的意象,花:雅与俗

宋词中,不仅有借花表现喜和愁的情感,也存在着介于两者之间,不喜不悲的模式,就是一种单纯的对花的描写与欣赏。如果将借花抒发情感比作宋词的花意象的“雅”,那这种单纯的写花就是宋词里花意象的“俗”。这里的“俗”,不是俗气,而是通俗,平易近人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的意象,词人不会对花做出过多的解读和主观想象,大部分是对花的外观和特征做出简单描述,虽然没有过多的情感,但是也别有一番风味。

说到宋词中的这种花的意象的词,不得不提到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美学思想。淡黄色的桂花体态轻盈,没有鲜艳的外表。生长于幽远之地的桂花不引人注意,只留下了它的香气。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自当是花中的第一。李清照虽用墨不多,短短几句就能凸显桂花的特性,并赞其花中第一,细致至极的描写将桂花呈现在了读者眼前,只堪读上几句,就好像身处桂花树间,香味直直窜入鼻中,好不舒服。

在宋词的雅与俗的花的意象中,不仅是桂花,菊花和兰花也适用于这种“雅”的美学。就像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下阙中写道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首词是晏殊脍炙人口的名篇,词人似乎是无意间描写了自然常见的现象,今年的天气和亭台和去年的相比没有什么变化,细细品味却能从中读出哲理的意味,特别是下阙又描写了花落燕归这种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更是突出了感慨抒怀之情。

浅读我国古诗词,来看看宋人笔下的那些“花”在向世人传达什么?

4、宋词中的意象:花,傲然高洁

宋词的花意象,不仅用来抒发悲喜愁苦和丰富环境描写,还有利用花来托物言志的精神寄托,在花的不同品种中,莲花、梅花和兰花等通常被文人认为是高洁傲然的代表。前有周敦颐“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后有宋代词人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虽然全词只字未提梅花,但是下阙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从侧面描写向读者说明了,他的这首词是在写梅花的。

驿站外有处断桥,梅就寂寞地在此处生长开花。已经到了黄昏时候,她独自在这里泛起愁苦,风风雨雨中,她承受着冰冷的敲打。没有想要与春芳争抢的意思,只任百花群芳恶语中伤。凋零飘落碾作地上的尘土泥巴,只有她的香气芬芳像往常一样一直留于世上。这首词就是一首完全赞颂梅花的词,陆游爱梅,世人皆知,他把梅花当做一种精神的载体,在他的作品中梅花就是坚贞不屈的象征。这首词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虽是夸赞梅花,实则是高洁人格的自我肯定,达到了物与我合二为一的境界。

浅读我国古诗词,来看看宋人笔下的那些“花”在向世人传达什么?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宋词中的花的意象的分析总结,不难看出,花是自然界客观存在于作家大脑和心中的主观表达。当人们目光所及于它,或许欢喜,或许忧伤,或许归于内心,或许凌驾于外物之上。这种文人与自然景物的联系,哪怕忽略掉花作为植物的生长凋落,也能看得出我国古代文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中国古代最讲究文学创作的蕴藉,这也是我国古人独创的文学理论。诗词就是这种情感蕴藉的最突出的表现。古诗词中的花经过作者的加工,融进了他们个人经历的感情,亦或是他们所见到、所创造的感情,由此产生了他们所独有的情愫表达,同时也赋予了花这一普普通通的自然景物以丰富灵动的色彩。

唐代诗人雨意象的情感表达,除了体现古代诗人,静观万物的思考方式外,它的表现还突显了主体情感的寄托,使得情感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使得后人在读到某句诗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产生共鸣,使读者得到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通过这一点也不得不说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