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何丰产不丰收

当前,中国农业总体上存在着靠天吃饭的问题,好的年景,农产品基本不会遭受大的影响,但是,各别农产品的价格却有可能存在下跌的风险。因为,丰产之后会带来市场营销的供大于求,因此,在价格上反而会下跌。至于水稻作物,也会存在这样的风险。尽管,国家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出台了稻谷最低收购保护价,但是,因为政策的出台缺乏中间商的对接,就造成了个别稻谷收购商故意压低收购价的问题。

农民为何丰产不丰收

笔者走访基层农户时,就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许多农民不是不知道市场行情,而是,目前,苦于交通运输和人工的成本,会加重一些农民的额外负担。假如,目前国家出台稻谷最低收购价为每斤一块八的话,农民自己搬运送到国有收购站,这中间搬运就可能多达三次,其中的运输成本,就有可能增加到每斤四毛左右。如果,收购商在田间地头便将农户刚打下的稻谷粮食收购的话,这当中省去了运输成本,也减轻了农户来回搬运的人力,虽说,收购商相比收购站给出的价钱低出了许多,但是农户的运输成本减掉了,人力搬运的辛劳也减去了,相比较低的收购价,反而会让农户接受。

农民为何丰产不丰收

收购商之所以到田间地去直接收购农户的稻谷,有这样一个不可绕过的现实,就是当前留在农村种田的一般都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他们大多在五十五岁以上,体力和精力上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承担起独立运输的条件。收购商也在盘算农户的心理预期,如果,他能够接受,就一定会达成收购协议。

据农户们介绍,收购商一般也是种地的农民,只不过他们相对年轻,思想活,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因此,他们对其他种植户的情况比较了解。有的收购商早在水稻秧苗下播之后,便开始查看农户的水稻长势,以便最终确定收购价。

农村的情况大抵如此,农产品和农作物的销售难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让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出台保护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就必须落地,落地的关键就是打通政府与农户的最后一公里,让政策接地气,减轻农户的运输成本和人力辛劳,这才是政策落实的关键所在。

这仅是我的个人见解,不妥之处还请网友们批评指教。欢迎大家发表评论,共同为农民发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