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評論:統籌施策方能實現對形式主義的標本兼治

10月9日,人民日報刊文《追根溯源整治形式主義》將公眾視線再次聚焦困擾基層運行的形式主義上。去年,作為“基層減負年”,我們大刀闊斧搞改革,做出許多減輕基層負擔的實際成效。今年,經歷了“疫情大考”,疫後重振成為各地當前首要工作目標,於是一些地方以此為旗號,讓文山會海捲土重來,基層幹部苦不堪言。

當前,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風險挑戰,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難度加大。但越是奮力拼搏,越要注意主次分明,越要釐清增加基層負擔和促進基層發展的區別;越是在困難緊要的關口,越考驗施政者的聰明才智,越需要以優良作風狠抓工作落實。

一些基層幹部反映的“上班時間是在開會、整材料,加班時間幹工作”“留痕過度、檢查督查過頻、材料過多的現象,還時有發生”等。雖然看似也是在熱火朝天干工作但方向沒有用在集中精力辦實事上,導致基層幹部沒有時間精力將大部頭的實事完成好。畢竟疫後重振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鬍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讓主目標越做越明,將主動力真正用在幹事創業上。

當然,基層減負不是說不能開會,不發文件,而是要切中基層減負的真義,將減下的時間精力真正用在幹事上。因此,謀發展和謀減負雖然看似對立的兩件事,其內在卻有相互促進的關係。當下,一些地方動輒給文件上文號彰顯“重要性”,調研“講陣勢”張羅一圈人,開會“攤大餅”現象嚴重,這就是沒有把握內在促進關係,讓形式和落實形成兩張皮。這就需要我們在發報表、開長會、勤發文的時候多想想必要性,多想想是否對工作真正能夠起到促進作用,唯有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完成疫後重振重任不僅僅要靠一腔熱血,更要懂得使巧勁。一說幹事大家一窩蜂一起上,哪個工作都不甘示弱,哪個領域都要督查、督辦,雖是好心但未必達到好的效果,因此越是在擔子重的時候,越要愛護“挑擔人”。這就需要我們安排得宜、不打亂仗,做好分工安排,想清發展後續,也唯有如此才能各歸其位,各率其職,統籌施策,凝聚起疫後重振幹事創業的最大“向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