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打造特色農業 助力脫貧攻堅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settings, opens subtitles settings dialog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This is a modal window.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甘肅土地面積少,但日照充足,又有畜牧養殖的傳統,圍繞自身優勢,甘肅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脫貧之路。

國慶期間,甘肅定西市通渭縣常家河鎮辦起了第一屆山楂節。兩年前,常家河鎮依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引進見效快、效益高的山楂,今年他們的山楂又豐收了。

臨夏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有“無牛羊不成家”的說法。但在過去,由於缺少資金、養殖分散,發展水平很低。兩年前,在外做牛羊生意的馬大五德決定回到家鄉辦養殖合作社,在政府精準扶貧產業貸款的幫助下,僅僅7個月,總投資450萬元的布楞溝村養殖專業合作社就建成了。

像東鄉羊一樣,如今,甘肅已經成為我國“西菜東調”“北菜南運”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馬鈴薯產量居全國第一,中藥材人工種植面積全國第一,還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牛羊肉生產供應基地、優質水果主產區。企業唱主角,政府則在拓展銷售渠道上下功夫,“隴貨入津”“隴貨入閩”等一系列的消費扶貧政策讓甘肅的農產品走向了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