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最年輕的開國將軍,14歲參加紅軍,九死一生,戰功赫赫

◆作者:吳關青史

◆本文作者原創,洗稿、抄襲必究

卷首語

大家好,這裡是吳關青史,我是關叔。想了解更多有趣歷史知識,請點擊關注哦

開國將軍系列第三期——吳忠

吳忠可以說是開國1044顆璀璨將星中最年輕的一個。1955年,大授銜,年僅34的吳忠被授予少將軍銜,是迄今為止我軍歷史上最年輕的將軍。

毛主席曾讚賞他說,“無(吳)忠者,有忠也。”

這是對吳忠最高的評價。

吳忠:最年輕的開國將軍,14歲參加紅軍,九死一生,戰功赫赫

開國少將吳忠

1990年2月26日,吳忠在海南因為車禍不幸去世,享年69歲。

從不滿13歲參加紅軍鬧革命開始, 到25歲揚名章縫集大戰, 再到33歲擔任我軍第一個機械化師的師長, 及至58歲高齡仍親自挎著自動步槍在熱帶叢林中指揮部隊進行邊境自衛還擊作戰, 吳忠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個傳奇。

1.少年英雄

吳忠1921年出生,是四川省蒼溪縣人,和一些開國將軍不同,吳忠年幼時家境還算優渥,不愁吃穿,雖然父親早逝,但是靠著母親和祖父的維持,吳忠還是上了六年的私塾。

但是好景不長,1930年的冬天,一夥土匪闖進了吳家,將吳家劫掠一空,隨後駐防吳家附近小龍山的國民黨部隊又包圍了吳家大屋,一口咬定吳家通匪,要求罰款1000大洋。為保全家人性命,吳家賣掉了田產,又東挪西湊,才交夠了罰款。

經此變故,吳家變得一貧如洗,生活異常艱難。

所以小小年紀的吳忠自此明白了世道的黑暗,他想要一種力量,一種可以打破這混沌的黑暗的力量。

而當紅軍來到家鄉附近的木門鎮招兵的消息後,尤其是知道紅軍是來打軍閥,幫助農工百姓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和哥哥吳光玉跑到木門鎮報名參軍。

當時招兵的是紅日四方面軍第11師,吳光玉年長吳忠好幾歲,入選了,可是看著像是小豆芽一般的吳忠,負責招兵的紅軍幹部卻犯了難。

這時候吳忠只有13歲,這樣的年紀上了戰場很容易招槍子兒,紅軍幹部於心不忍,死活不要他,急的吳忠是哇哇大哭。他說:“我在家就聽說紅軍打棒老二和田頌堯,現在我偷偷從家裡逃出來投奔你們,你們怎麼能不要我呢?”

他的哭聲驚動了招兵處的其他人,在眾人的勸說下,紅軍幹部終於收下了他。而吳忠也和當地百來名青少年一起,成了一名新兵戰士。

吳忠:最年輕的開國將軍,14歲參加紅軍,九死一生,戰功赫赫

年輕時候的吳忠

入伍後的吳忠被編入紅四方面軍11師33團2營4連。他的第一次戰鬥是在紅四方面軍反三路圍攻的時候。

當時敵人的鋒芒正盛,一路圍追堵截,紅四方面軍被迫轉入空山壩。而為了粉碎敵人的圍攻,總指揮徐向前決定兵分兩路,一路正面拒敵,一路從空山壩實施全面反擊。

而吳忠所在的33團正是反攻的主力。

徐向前親自下令33團團長程世才,不惜一切代價穿越深山老林,隱蔽插到敵人的側翼,向敵人發起出其不意的進攻。

吳忠所在的連是突擊連,他們接到團長開闢道路的命令,在密林中披荊斬棘,躲避過毒蛇、馬蜂的襲擊,一上午連續趕路加上沒吃東西,一隊人可以說是精疲力盡。

尤其是年紀尚小的吳忠,經過一上午的連續突進,真可以說是又累又困,連胳膊也抬不起來了,這個時候,突然天下大雨,爆發了山洪。

連長本來見吳忠年紀小,只是給他分配了鼓舞戰士的任務,結果吳忠脾氣倔,硬是要和戰士們一起砍樹突進,沒想到,山洪爆發,正在在砍樹的吳忠腳下一滑,一不小心就滾落到山澗裡去了。

戰士們驚呆了。當時天黑,再加上不能開燈怕驚動敵人,營救的困難很大,所以大家只能強忍著悲痛,繼續突進。

也是吳忠命大,他在滾落山下的時候,被一棵樹給攔了下來,雖然是遍體鱗傷是卻無大礙。

醒來後的吳忠馬上啟程趕上了隊伍。同隊的戰士看到福大命大的吳忠也是驚奇不已。

後來由於在空山壩反擊戰中作戰勇敢,吳忠被任命為268團2營四連的排長。

同年秋天,吳忠將本名吳光珠改為吳忠,意為忠於黨,忠於軍隊,忠於人民。

吳忠:最年輕的開國將軍,14歲參加紅軍,九死一生,戰功赫赫

1935年,黃貓埡之戰打響。吳忠所在的90師以一個師的力量阻攔川軍田頌堯1.7萬人的精銳力量。

戰爭異常慘烈。面對數倍於我的敵人,以及他們的瘋狂進攻,90師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尤其是吳忠所在的268團更是戰鬥的前沿陣地,在戰鬥中數次被敵人突破。

面對敵人的進攻,吳忠毫不畏懼,他抱起早已經打得滾燙的機關槍,跳出陣地,哪裡有人就往哪裡衝,他像頭髮怒的獅子,又如同敏捷的獵豹,在敵人的包圍中來回穿梭。

就在這時,吳忠感到自己的大腿一涼,然後一個趔趄摔倒在地,看到大腿崩出來的鮮血,他這才知道自己負傷了。

但是他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就地一滾來到了一旁的灌木叢,然後拉開了兩個手榴彈準備伺機和敵人同歸於盡。

幾個敵人路過吳忠,以為他是死屍就沒有理會,踢了他一腳,也沒理會,端起機槍準備向紅軍發起偷襲。吳忠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就準備拉響手榴彈和他們同歸於盡。

結果正在這時,援軍到了,團長熊德成帶著同志們趕了過來,吳忠見機把手榴彈往架著機槍的敵人方向一扔,然後反身躲在灌木叢後面。轟地一聲,敵人在火光和爆炸聲中被消滅。

緊接著吳忠又重新架起機槍,朝著敵人方向開火,給友軍做掩護。敵人頓時亂做一團,而紅軍戰士們則乘機奪回了陣地。

終於在幾個小時的戰鬥後,敵人全被消滅了,吳忠聽著同志們歡呼的聲音,微微一笑,閉上了眼睛。

團長熊德成抱著吳忠大哭了起來:“吳忠,我的小吳忠啊,你可不能死啊。”結果就在這時他聽到了吳忠傳來的輕微的鼾聲,原來因為失血過多,再加上連續的戰鬥,吳忠只是堅持不住睡著了。

這場戰鬥,打出了紅軍的威風,紅軍共殲敵1.4萬人。

可是紅軍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一大批優秀的指戰員犧牲,吳忠的二哥吳光玉也在戰鬥中犧牲了。在收拾好親人離去的悲痛後,吳忠又繼續投入了和敵人的英勇作戰之中,並且逐漸成長為一個優秀的紅軍戰士。

1935年3月,吳忠由於優異的戰鬥表

吳忠:最年輕的開國將軍,14歲參加紅軍,九死一生,戰功赫赫

紅軍會師

現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6月,吳忠調任89師政治部共青團書記,成為一名營級軍官。

1936年吳忠進入紅軍大學學習,經受過三次爬雪山過草地,是年冬天,隨著紅大到達陝北。

而也是在這時候開始,吳忠明白字一直苦苦尋找的那種刺破黑暗的力量,在他跟隨紅軍開始就已經被他找到了。

2一戰成名

抗戰期間,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

吳忠從39年開始歷任八路軍115師晉西獨立支隊中隊長,115師教3旅8團副營長,營長。

而也就是在抗戰期間,吳忠因穀子戰術,聲名鵲起。

1942年,為發動對日軍的秋季攻勢,吳忠所在教3旅8團被派遣去拔除敵人楔入昆張根據地的徐樓據點。

徐樓據點駐有500餘名偽軍, 裝備精良, 設防嚴密, 且有公路通往陽穀縣城, 隨時可以得到陽穀日軍的增援。如果硬打硬拼的話, 在裝備、兵力上都處於劣勢的八路軍, 是完不成作戰任務的, 而且自身必定遭受重大損失。

如何順利完成呢?

作為參謀長的吳忠把眼光放到了徐樓通向陽穀縣的必經之路——景陽岡。

景陽岡傳說是武松打虎的地方。吳忠決定就在這裡打一打日軍這隻大老虎。

景陽岡上松柏匆匆,崗坡荊棘密佈,而崗下都是穀子地。由於這兩年雨水豐富,穀子地裡,密密叢叢,是個打伏擊戰的好地方。

吳忠:最年輕的開國將軍,14歲參加紅軍,九死一生,戰功赫赫

八年抗戰

吳忠的計劃是這樣的。團長夏德勝帶領一部分人圍攻徐樓,卻圍而不攻,吳忠則帶領另一部分人在景陽岡上埋伏救援徐樓的日軍。

8月5日,戰鬥打響。團長夏德勝帶兵將徐樓的敵人的團團圍住。而陽穀縣城的日軍指揮官在接到求援電報後,馬上率隊增援。

得知日軍援敵出動的情報後, 吳忠當即決定:以5連部署在景陽岡前的郭衛陳莊, 負責對付增援的偽軍;他率領3連在崗上伏擊日軍小隊。

中午時分, 敵軍出現了。5連依計行事, 將前面開路的日軍小隊放到了景陽岡。此時, 我軍早已準備就緒:3連2排、3排埋伏在崗底的穀子地中, 吳忠則帶1排在崗頂阻擊日軍。

日軍逐步逼近崗頂, 吳忠帶領1排抵擋了一會, 便“倉皇”向崗下的穀子地裡跑去。

日軍指揮官誤以為八路逃命時慌不擇路, 便想消滅這股八路,於是帶著隊伍殺下景陽岡, 衝入穀子地, 對吳忠緊追不捨。雙方在穀子地裡展開了追逐。

突然, 跑在前面的幾個日軍接連摔倒在地。原來, 他們穿的是“牛蹄腳”皮鞋, 中間開口, 敞口較大, 平時走路透氣防潮, 但在穀子地裡卻舉步維艱。由於地裡的穀子密度高, 被日軍踩倒後, 穀穗正好卡在皮鞋的敞口處, 谷杆則將鞋緊緊纏住。跑得越快, 纏得越緊。

所以, 進入穀子地的日軍, 很快就被穀子纏得摔倒了一大片。倒下的日本兵有的坐在地上用刺刀割谷顆, 有的在四處找被纏掉的皮鞋, 根本顧不上再追擊吳忠他們了。

這就是吳忠精心設計的“穀子戰術”。

看到日軍在穀子地裡亂作一團, 吳忠便令部隊出擊。隱蔽在郭衛陳莊的5連突然開火, 截住了跟進增援的偽軍兩個連。而早已埋伏在谷地裡面待命的3連2排、3排則突然從日軍背後殺出, 吳忠也帶著1排轉過頭來向日軍逼近。日軍逐漸被壓制在了穀子地的中央。

穿布鞋的八路軍戰士在穀子地中如履平地, 而穿皮鞋的日軍被穀子纏得動彈不得。一些日軍眼睜睜地看著八路軍戰士的刺刀刺向自己的胸膛, 但卻毫無招架之力。

就這樣, 一場谷地裡的殲滅戰, 只用了18分鐘就乾淨利索地結束了。是役, 日軍一個38人的小隊全被殲滅, 而3連只有1人犧牲, 1人負傷;5連也在郭衛陳莊擊潰了偽軍的2個連。

景陽岡戰鬥中, 吳忠所部以少勝多, 以弱勝強, 以極小的代價全殲驕橫的日軍一個小隊, 並擊垮偽軍2個連, 為我軍攻打徐樓據點創造了重要條件。

景陽岡戰鬥成為冀魯豫軍區部隊的模範戰例, 吳忠也因此戰被人們譽為“活武松”, 事蹟傳遍根據地的每個角落。

就這樣, 吳忠因其創造的獨特的“穀子戰術”而聲名鵲起, 在同級指揮員中脫穎而出。

1945年日本戰敗,國共矛盾升級。1946年,國民黨單方面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內戰。為了保護抗戰勝利的果實,吳忠奉命於危難之間,和國民黨的軍隊展開了一次次的戰鬥,並獲得了巨大的勝利。

而這其中章縫集一戰可以說是吳忠的成名作。

章縫集是一個位於鉅野縣南部的大集鎮。當時駐守的是國民黨整編第11師11旅32團。吳忠所在的7縱作為野戰軍的主力縱隊, 被賦予了殲滅章縫集守敵這一戰役中最為艱鉅的攻堅任務。

整編11師是國民黨的一支老牌勁旅,裝備精良。尤其是他們的師長鬍璉更是一名干將,畢業於黃埔四期,是蔣介石手下的不敗將軍。

面對這樣的對手,壓力可想而知。但是解放軍戰士從來沒有輕易放棄的時候,面對強大的敵人,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為儘快消滅章縫集之敵, 晉冀魯豫野戰軍調整作戰部署, 調3縱、6縱支援7縱, 以3縱、6縱對章縫集周圍村莊的敵軍實施攻擊, 並迂迴敵後, 徹底孤立章縫集之敵;以7縱攻擊章縫集村內的敵軍。7縱對章縫集的進攻遂成為戰役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

吳忠:最年輕的開國將軍,14歲參加紅軍,九死一生,戰功赫赫

胡璉

戰鬥很快打得天昏地暗。吳忠所在的58團,奮力突圍,在敵人的炮火中撕開一道口子,衝進了敵人團團包圍的章縫集村內部。

聽到章縫集被解放軍突破,胡璉立即命令第11師所有的榴彈炮、重迫擊炮進行攔阻射擊, 封鎖通往突破口的一切通道。同時, 命令章縫集的第32團不惜一切代價, 對已突入的我軍部隊進行反撲, 封閉突破口, 截斷村內外的聯繫。

通信被切斷,吳忠的部隊孤立無援。情況萬分危急, 但吳忠仍沉著鎮定, 一邊指揮戰士與敵死戰, 一邊親自用重機槍掃射蜂擁而來的敵人。

突然一粒子彈穿透了吳忠的脖子,吳忠應聲倒地。

結果醒來後,吳忠發現部隊不僅人員損失慘重只剩下108個人,尤其是彈藥馬上就要消耗一空。

面對此種情況, 吳忠在心裡默默做了最壞的打算, 他叫來通信班長高繼環, 將隨身攜帶的記有重大機密的筆記本交給了他, 叮囑他一定要將其送交旅首長, 或者銷燬, 千萬不能落在敵人手中。高繼環轉身剛要走, 又被吳忠叫住, 吳忠將伴隨自己數年的日記本掏出來, 用他最珍愛的派克鋼筆在日記本的封面上草草寫下了四個字:“田濤 (吳忠妻子) 留念”。寫完後, 吳忠又細細端詳了一會, 才把日記本與鋼筆交給高繼環, 說道:

“這兩件東西, 你也想辦法交給田濤, 讓她留個紀念吧!”

聞聽此言, 高繼環哭了, 周圍的戰士們也哭了。

吳忠:最年輕的開國將軍,14歲參加紅軍,九死一生,戰功赫赫

吳忠和妻子田濤

可是吳忠是個有鐵一般意志的戰士。他強忍著傷痛,帶隊向敵人發起進攻。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既然突圍無望,那就盡力消滅敵人,吸引火力,為同志們殺開一條血路。

幸運的是,援軍在這時終於來了。聽到村外響起錯落進攻的槍聲,吳忠扛起機槍,和外面的同志們前後夾擊,撕破了敵人的包圍圈,完成了戰鬥任務。

這場戰役獲得了巨大的勝利,敵人的整編11師被解放軍完全吞下。尤其是吳忠以及所在團部的英勇表現,在解放軍中廣為傳誦。

劉伯承、鄧小平為此特地簽發通令, 嘉獎以吳忠為首的參與章縫集戰鬥的180名勇士, 讚揚他們“表現了超人的英勇和頑強”, “不愧為人民的英雄和模範”, 並號召全軍將士向他們學習。晉冀魯豫中央局機關報《人民日報》也在頭版發表了題為《龍鳳之戰的英雄團》的文章, 報道了吳忠率領第58團與兄弟部隊堅守章縫集的事蹟。

經此一戰, 吳忠成了聞名全軍的英雄團長。

3·最年輕的少將

解放後,吳忠擔任新中國的第一機械化師師長。剛剛參加完上甘嶺戰役回國、曾在南京軍事學院系統學習了2年現代戰爭理論的新任師長吳忠, 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

為了組建一支全新的機械化部隊。吳忠咬緊牙關,突破了層層困難。

比如說部隊人員文化素質不高。吳忠就帶頭學習,他下了狠心:“學, 就是拿出吃奶的勁頭, 也要攻下文化關!我帶頭, 所有人向我看齊!”他制定了文化學習的日程表, 並四處求助、聘請教員。

再比如說對於機械設備的操作不熟悉,看不懂俄文,吳忠就帶頭進入研究。不會的就問,會的就要求操作熟練。他絲毫沒有作為師長的包袱,只要有不懂的,不管對方是誰,都不恥下問。

就這樣在吳忠的帶領下,第一機械化師白手起家, 逐漸發展為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鐵甲雄師, 為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和正規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吳忠:最年輕的開國將軍,14歲參加紅軍,九死一生,戰功赫赫

新中國第一機械化師

1955年9月27日下午, 年僅34歲的吳忠也被授予少將軍銜, 隨後舉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授勳典禮上, 吳忠又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90年2月26日, 吳忠將軍在海南因車禍不幸逝世, 年僅69歲。

說點吳忠將軍別的故事

1979年對越反擊戰爆發,吳忠擔任東線前敵總指揮,負責前線具體作戰部署。

當時東線的總指揮是許世友將軍,大戰馬上就要打響了,許將軍卻接到了臨時撤換吳忠的命令,這讓將軍十分錯愕。

這中間是由於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的原因,許世友知道怎麼回事,卻按下了這個命令,不公開,繼續讓吳忠擔任東線前敵總指揮。

吳忠其實也是知道這些風吹草動的,但他畢竟是名將,戰爭一打起來,也顧不上許多了,最終還是出色完成了使命,指揮集團部隊輾轉越北,戰功赫赫。

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已經58歲高齡的吳忠還親自挎著自動步槍在熱帶雨林中指揮作戰,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忠誠。

什麼是信仰,也許在生命的一開始墜入了黑暗之中,拔劍四顧心茫然,渴望者一種衝破黑暗的力量,那麼這種力量我願意稱之為信仰。信仰未來,是堅信自己能靠著自己的雙手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這一點很多人用了一輩子沒有想明白,可是吳忠在13歲的時候就明白了,自己的命運要自己掌握,革命就是他的信仰,衝破重重的黑暗,而美好的生活終有一天會降臨,他所需要做的只是足夠忠誠,足夠堅定。

無(吳)忠者,有忠也。

如果你看到這裡,希望請一定記住,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而我也希望那些困在迷途中的人能夠找到自己信仰並堅持下去。

— —完—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繼續關注吳關青史,我是關叔。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關注加轉發哦,咱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