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果腹的行僧,投军差点被砍头,明太祖朱元璋:我的人生太多苦

引言

翻开深厚底蕴的史书典籍,每一页记录着历代王朝的兴盛衰亡,难免百感交集、慨叹万千,几千年的往事云烟,尽刻于竹简木牍之间。

如果把中华文明史看作一幅包罗万象的山水画,每座耸立入云的高山,象征着兴衰交替的王朝,远远望去,各不相同。

食不果腹的行僧,投军差点被砍头,明太祖朱元璋:我的人生太多苦

秦山上站着傲然天下的诸侯君主,汉山上躺着饮酒高歌的泗水亭长,唐山上坐着壮冠虬髯的贵族子弟,明山上则是衣衫褴褛的落魄行僧。

明太祖朱元璋的创业起点之低,除了曾被变卖为奴的后赵皇帝石勒,没有一人能和朱元璋比惨,前者是割据政权,后者则是大一统帝国。

赤贫的家庭,文盲的父母

元朝末年的土地兼并加剧,蒙古贵族依旧保留着游牧狩猎的习惯,这就要求汉族地主和雇农提供一定数量的粮食,来维持元朝宗室的日常生活。

相比较有粮有田的地主,雇农的生活显得格外凄苦,他们不光要给朝廷交纳赋税,还要付给地主占据收成大半的地租。

朱元璋的出生地在安徽凤阳,地处淮河流域,据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查证有关史料,统计发现淮河流域是我国历年旱涝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食不果腹的行僧,投军差点被砍头,明太祖朱元璋:我的人生太多苦

在朱元璋降临朱家之前,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和母亲陈氏,已经先后养育了五个孩子,对于这个新来的“老六”,他们用几近匮乏的知识词汇量,想出了一个“重八”的名字。

灾荒伴随着瘟疫,带走了许多贫苦农民的生命,朱重八的父母也相继染病去世,大哥朱重四操劳过度,不幸猝然离世。

食不果腹的行僧,投军差点被砍头,明太祖朱元璋:我的人生太多苦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朱重八失去了三个骨肉至亲,只剩下二哥朱重六相依为命,家里拿不出一钱银子,凑不齐一担米,更别提安葬父母兄长的棺椁和坟地。

起初朱重八兄弟俩向收租的地主刘德磕头讨要,但流年不利的灾情早已磨平了刘德的心肠,让朱氏兄弟结结实实地吃了个闭门羹。

山穷水尽,绝处逢生

倘若没有邻居刘继祖发善心,划给了朱氏兄弟一块地,朱五四夫妇就会陷入无处安葬的窘迫境地,刘继祖的这份善举,也让他获得了“义惠侯”的回报。

昔日挤满哥哥姐姐欢声笑语的家,只剩下那间破败不堪的茅草屋,二哥朱重六选择入赘,两个姐姐先后出嫁,为了能够填饱肚子,朱重八来到了附近的皇觉寺。

食不果腹的行僧,投军差点被砍头,明太祖朱元璋:我的人生太多苦

精神是物质的衍生物,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吃不饱穿不暖的朱重八,看着寺庙香火钱一日不如一日,上香的香客寥寥无几,心里又是苦恼又是烦躁。

改变朱元璋命运的节点,是轰轰烈烈的红巾军起义,这时的红巾军旗帜插满大江南北,意识到生活难以为继的朱重八,选择了投奔红巾军。

食不果腹的行僧,投军差点被砍头,明太祖朱元璋:我的人生太多苦

放下的是托钵,拿起的是刀剑,还是无名小卒的朱重八,没有清晰的未来规划,也无意与草莽豪杰争雄,驱使他走近战场的是生存的强烈欲望。

乱世纷争,人命如同草芥,此时的朱重八改名为朱兴宗,本以为投军之路会一帆风顺,结果恰恰相反,他还差点丢掉了性命。

三月甲戌朔旦,抵濠城入门,门者疑以为谍,执之欲加害。

濠州城的守门者,望了一眼风尘仆仆的朱兴宗,误以为是元王朝派来打听红巾军虚实的间谍,当即将不明所以的朱兴宗押解起来,想要将其就地正法。

食不果腹的行僧,投军差点被砍头,明太祖朱元璋:我的人生太多苦

或许朱兴宗命不该绝,守卫把这个消息传递给了濠州主帅郭子兴,疑惑不解的郭子兴决定亲自跑一趟现场,仔细审问一下这个疑似间谍的行僧。

人以告子兴,子兴遣人追至。见上状貌奇伟异常人,因问所以来,具告之。故子兴喜,遂留置左右,寻命长九夫。

食不果腹的行僧,投军差点被砍头,明太祖朱元璋:我的人生太多苦

幸亏郭子兴慧眼识英才,一眼相中了朱兴宗沉静自若的豪气,因祸得福的朱兴宗,直接跳过了普通士兵这一阶段,一跃晋升为郭子兴身边的亲兵队长。

战斗表现出色,一跃成乘龙快婿

如果说最初朱兴宗靠的是撞大运,那么接下来的朱兴宗,就向“伯乐”郭子兴展示了“千里马”的驰聘千里的本领。

常召与谋事,久之甚见亲爱,凡有攻讨,即命以往,往辄胜,子兴由是兵益盛。

屡战屡胜的朱重八大放异彩,或许是拉拢朱兴宗的一种手段,郭子兴决定将养女马氏许配给朱兴宗为妻,并特意给朱兴宗取了“朱元璋”的名字。

食不果腹的行僧,投军差点被砍头,明太祖朱元璋:我的人生太多苦

在做出这项决定前,郭子兴和妻子张氏就此讨论过:

“昔马公与吾相善,以女托我,今不可负,当为择良配。然视众人中,未有当吾意者,上度量豁达有智略可妻。”

郭子兴扫视军营将士,认为只有胸襟豁达、足智多谋的朱元璋是最佳人选,对此张氏也是深以为然:

“吾意亦如此,今天下乱,君举大事,豪杰与成功业。一旦彼或为他人亲,谁与成事者?”

郭子兴夫妇对朱元璋的看重程度不言而喻,在他们眼里,朱元璋是助郭子兴成就大业的豪杰,建立一层姻亲关系,百利而无一害。

食不果腹的行僧,投军差点被砍头,明太祖朱元璋:我的人生太多苦

有人认为朱元璋冷酷无情,这一点大错特错,朱元璋能够降住一众各有所长的文臣武将,凭借的是那颗宽厚仁爱之心。

重情重义,知恩图报

当恩人郭子兴被孙德崖等人软禁在濠州时,朱元璋执意要去营救,并大义凛然地表示:

“郭公于我恩厚,有难不救非义也,何丈夫之为。”

等到朱元璋到达濠州城,询问郭子兴的家眷事情缘由,郭家人支支吾吾,不肯吐露实情。朱元璋没有气恼愤恨,而是耐心地用真情实意打消郭家人的顾虑:

“我岂外人,而乃疑我,今来谋脱公难也。”

食不果腹的行僧,投军差点被砍头,明太祖朱元璋:我的人生太多苦

濠州城形势错综复杂,朱元璋利用大帅之间的利害关系,亲自披肩戴甲,围堵孙德崖、赵均用的帅府,成功救出牢狱里的郭子兴。

上亦被甲持短兵,与俱至孙氏,围其家,发屋而入。见子兴钳系幽窖中,肌肉皆伤,乃破其械,使人负以归,子兴遂得免。

这一次小小的围歼战中,朱元璋不仅展现了缜密布局的谋略天赋,还获得了郭子兴深切的信任,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

食不果腹的行僧,投军差点被砍头,明太祖朱元璋:我的人生太多苦

1354年至1368年,十三年的时间里,朱元璋在群雄争锋时翰旋应对,先是低头向元廷妥协求饶,又是主动归附刘福通、韩林儿的“龙凤政权”。

结语

圆滑和耿直这两种本该矛盾对立的性格,却在朱元璋身上得到了惊人的统一,也正是这种近似人格分裂的性格,一步步推动着朱元璋走向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