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我对你越好,你就越嚣张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问她和男朋友近况如何,她摇摇头说,上个月刚分手。

我当时很惊讶,他们从高中开始就被大家一直认为是从校园到婚纱的种子选手,可大学才读了一年,怎么就分手了呢?

我试探着问她,为什么。

“没课的时候,他就在打游戏,ok,我没有打扰他。”

“等他吃早餐永远迟到,后来我说那我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了,他可以不用早起,他说好。”

“我接受他的幼稚,坏脾气,我理解他时常高傲的自尊和不可一世,我甚至接受他不够爱我。”

“在我们在一起的那么长时间里,我对他一天比一天上心,可是他却越来越觉得我烦,我很努力的要跟他在一起,他却说为我好还是分手吧。”

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然后她问我,

“是不是我对他越好,他就越嚣张。”

是不是我对你越好,你就越嚣张

Part 1

按理说,爱情的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但其实现实是,恋爱中双方的关系往往都是失衡的。

我用尽心思博你一笑,你摇摇头说没那么好。

后来我突然发现爱都是不公平的,总有个人爱对方更多。

如果爱是十分,你爱我三分,我就爱你七分。你爱我七分,那我就注定比你少。

而过度的感情其实就是在逼对方作恶。

《黑夜不再来》里有句我很喜欢的歌词,“难道讨好我等于鼓励我去歧视你”。

正是因为对他无节制的好,对他的过分上心,才让他有了高高在上的感觉。他的嚣张,其实都是自己的卑微讨好惯出来的。

希望我能控制住自己,不要再一腔热血奔向你。

如果深情不能对等,希望下次被爱的多的人是我。

是不是我对你越好,你就越嚣张

Part 2

电影《十二夜》里有个张柏芝和陈奕迅在大街上吵架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为什么我做的一切你都不会欣赏?”

“我没叫你做那么多事,为什么你老是要去做那么多事呢?”

“如果有人这样对我,我一定很开心。”

这大概也是很多情侣吵架时的会说的话,也是很多情侣要分手的前奏。

电影里张柏芝对陈奕迅越好,陈奕迅越是不领情。他会反感问你为什么要帮他买东西,他可以自己去买的。为什么要去帮他取电脑,他可以叫秘书去拿。张柏芝为他的掏心掏肺,在他眼里,全是胡搅蛮缠。他甚至觉得,张柏芝不如他刚认识的时候有个性,现在的她只会关心自己。

后来两人分手再见,张柏芝一个人泪眼婆娑的诉说分手后,她是怎么努力的想要忘记陈奕迅,努力的想要开始新的生活。她甚至不敢看陈奕迅一眼,一个人絮絮的说完,一转头陈奕迅已经睡着了。

她讲到动情,而他却听到睡觉。

有人说爱一个人,就是给了他伤害自己的权力。

张柏芝突然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猛烈地撞了一下,原来她做了这么多,到头来只能感动自己。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一厢情愿就要愿赌服输。果然是越爱越失去自我。

爱一个人可以爱到骨子里,但不能爱到尘埃里。因为没有人会喜欢尘埃里的你,更何况卑微到尘埃里的爱情,是开不出花的。

是不是我对你越好,你就越嚣张

Part 3

我们一直鼓励爱情要勇于付出,但是我们总是很遗憾地发现,绝对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爱,是付出的错吗?

《十二夜》里最后张柏芝想明白了,“我甚至觉得,我对你那么好,你有什么理由不要我。我这么中意你,你没理由这么对我,所以我讲了一些我不该说的话,只是因为,我要你一样不开心,而原因是你让我不开心了。但没想到,原来根本不关任何人的事,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我自己不够成熟。”

不成熟的我们在失恋后总是委屈的,为什么我对你越好你越嚣张,这大概是很多主动却失败的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付出的真的是对方要的吗?

你所以为的好,你所认为给他的关心和照顾,到底是爱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束缚。

其实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我们总会错误的将自己爱的方式,来作为对方爱不爱你的判断依据。

爱情需要付出,但不是单方面的,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付出。在我们付出之前,我们应该和对方先进行平等的交流,我们应该要想一想,这些我所谓的好,对方是不是真的需要。

是不是我对你越好,你就越嚣张

Part 4

很多情侣之间都会说,我已经为你改变很多了。

“你喜欢早睡喝蜂蜜,我喜欢熬夜喝啤酒,跟你在一起以后,我熬的夜越来越少了,喝的蜂蜜越来越多了。”

“你喜欢短发小清新,我长发及腰,于是我为你剪短长发,试试新的风格。”

我们相爱,然后互相为对方改变,我们产生了羁绊,产生了亏欠。

爱情中人们会做很多傻事,但其实并不是盲目。是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对你好,而你想到我的时候,就会有小小的亏欠,基于这种亏欠,你也会对我有拉扯不清的藕断丝连。

聪明的人不会傻傻的一个人去付出,而是会暗示对方,我对你好,你也要对我好。这不是要求,而是一种最起码的平等。在爱情里,恋人的付出需要是相互对等的。

爱从来都不是一味的退让,也不是一味的付出。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合适的两个人,只有相互包容、体谅、理解,才能一直走下去。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需要双方的互相努力和吸引,而不是一味的付出和道德式的自我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