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何不早點介入戰爭?

在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使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兩年裡,

美國一直處於全球衝突的邊緣。埃文·莫茲利教授探討了為干預或孤立而提出的論點,並審視了羅斯福總統邁向戰爭的步驟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何不早點介入戰爭?

珍珠港被轟炸

1914年8月爆發了“大爆炸”,五個最強大的歐洲大國立即陷入衝突。1939年9月,只有三個歐洲大國(英國、法國和德國)開始了一場戰爭。1940年6月,意大利、1941年6月和1941年12月,日本和美國緊隨其後,儘管整個衝突實際上始於1937年7月中日戰爭。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何不早點介入戰爭?

羅斯福總統在國會聯席會議上

中立的美國是在國會和珍珠港襲擊事件之後,經過幾個月的爭論後才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1941年12月8日,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在國會聯席會議上合影。

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比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要簡單。到1917年為止,只有有限的反對參加這場衝突。四月,伍德羅·威爾遜總統要求國會對德國宣戰,主要是為了回應柏林不受限制的潛艇戰爭(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擊沉商船)的政策。該宣言在參議院以82票對6票、在眾議院以373票對50票獲得通過。但是,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艦隊對其位於夏威夷珍珠港的太平洋海軍基地發動了突然襲擊之後,中立的美國才在國會和公眾中爭論了幾個月後才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何不早點介入戰爭?

美國轟炸日本東京時的航空母艦

干預與孤立:為什麼美國不想介入?

1937年7月爆發的日中全面衝突與美國及其人民關係不大。德國在20世紀30年代的戰前行動也沒有:重新軍事化1936年派遣軍隊進入萊茵蘭,強迫與奧地利統一,1938年蘇丹危機後捷克斯洛伐克被摧毀。1939年9月希特勒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宣戰似乎與美國沒有什麼關係。然而,1936年11月當選連任的民主黨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卻公開反對日本、意大利和德國的侵略。1937年10月,他在芝加哥發表演講,呼籲對侵略和好戰的國家實行“隔離”,他還公開譴責德國納粹政府的性質。

然而,國會盡管參眾兩院都由民主黨控制卻包含著強烈的反對干預的聲音。這種反對是基於長期的“孤立主義者”傳統,其擁護者不希望美國--就像被廣闊海洋所保護的那樣與外國和海外戰爭“糾纏不清”。在國會和美國公眾中,一戰的經歷強化了這種情緒。一戰中,孤立主義者聲稱美國是在1917年才進入的,因為美國製造商想通過出售軍火來獲利。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何不早點介入戰爭?

美國著名軍火公司洛克希德馬丁

上世紀30年代,許多美國人不想為了遙遠的中國而陷入血腥的戰爭,也不想捲入一些美國人眼中的使大英帝國永久化的戰爭。此外,從大蕭條面對持續的高失業率和農業問題,似乎需要集中精力於國內的復甦,而不是國外的冒險。

是什麼改變了美國的想法?

1940年5月和6月,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美國人曾預計“歐洲戰爭”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衝突,在這場衝突中,擁有比德國更多人口和全球資源的盟友最終將佔據上風。相反,希特勒的軍隊意外地贏得了迅速的勝利,使法國退出了戰爭。第三帝國控制了西歐和中歐;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在地中海為英國開闢了新的戰線。所有這些都有可能在幾個月內擊敗倖存的艾利。現在看來,除非提供幫助,否則美國可能不得不獨自對付一個由德國主導的歐洲。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何不早點介入戰爭?

許多美國人不想為了遙遠的中國而陷入血腥的戰爭,也不想捲入一些美國人眼中的使大英帝國永久化的戰爭

1940年5-6月劇變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尤其是資源豐富的法國和荷蘭的東南亞殖民地突然被外人控制或佔領。如果帝國的軍事資源集中在歐洲和地中海,即使是英國殖民地也會受到威脅。1940年9月底,當日本向法屬印度北部派遣軍隊時,這一潛在的威脅開始成為現實。

1940年下半年,美國成為支持英國的重要基礎,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大大提高。1940年9月,德國和中立的日本與意大利簽署了“三方條約”。其意圖是像1917年那樣,阻止美國人參戰;簽署方承諾,如果美國與他們中的任何一方開戰,他們將相互支持。在美國,輿論對德國在歐洲的地位感到震驚;此外,1940年夏秋對倫敦等城市的轟炸以及對英國船隻日益增加的潛艇襲擊也引起了人們的同情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何不早點介入戰爭?

二戰歐洲戰場形勢圖

儘管如此,羅斯福還是小心翼翼地採取了行動;1940年11月將舉行總統選舉,在他競選前所未有的第三任期時,這可能是一場艱苦的鬥爭。他承諾不讓美國直接捲入這場戰爭。最後,他獲得了55%的選票(從1936年的61%下降)。參議院仍然是可靠的民主黨,但是在眾議院,民主黨的結果比1938年略好,羅斯福的政黨贏得了435個席位中的267個。反對黨共和黨贏得了近40%的席位。

歷史作家尼古拉斯·貝斯特對珍珠港事件和後果進行了反思。珍珠港是日本的突襲行動,把美國帶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沒有明確的戰爭授權

在民意測驗中的勝利使重新當選的羅斯福有了更多的行動自由,但並不是一項開戰的授權。他不想在沒有得到廣泛支持的情況下對抗德國和意大利,相反,他利用自己的總統權力實現了一邊倒的中立。1940年9月,他已經向英國提供了50艘過時的美國驅逐艦。現在,在1940年的冬天,他宣佈美國將是一個“民主的阿森納”,到1941年3月,他成功地通過了國會租借法案,向英國提供武器而不需要直接付款。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何不早點介入戰爭?

美國驅逐艦

1941年初,英美軍事領導人在華盛頓安排了秘密人員會談。1941年7月,海軍陸戰隊員被派往冰島,解除了英國駐軍的職務。八月,羅斯福和丘吉爾在紐芬蘭附近的軍艦上舉行了一次壯觀的首腦會議;他們發表了“大西洋憲章”,聯合聲明反對國際侵略行為,並公開譴責希特勒和納粹主義。從9月起,總統下令美國海軍開始護送英國車隊。

與此同時,柏林努力避免1917年美國宣戰的那種行動,尤其是潛水艇對美國商船的襲擊。這種剋制的動機是入侵蘇聯的計劃,該計劃於1941年6月生效;在柏林,與美國的對抗計劃只有在俄羅斯取得勝利之後才能實現。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何不早點介入戰爭?

1941年峰會期間,羅斯福和丘吉爾在紐芬蘭附近的戰艦上。(圖片來源:Fox Photos/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

更直接重要的是遠東地區的事件,1941年華盛頓成為日本的主要抗衡力量。為了阻止日本佔領更多的亞洲領土或加入德國一方的戰爭,華盛頓利用了強大的經濟制裁。1941年7月,日本軍隊進入印度南部,作為回應,華盛頓凍結了日本的資產,並與英國和荷蘭一起切斷了對日本的石油出口。美國外交官在道德上可以理解,但在外交上提出了嚴厲的要求;在最後版本中,關係的正常化和經濟制裁的結束取決於東京方面結束了對華戰爭,並退出了“三方協議”。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種強硬路線是企圖挑起攻擊,這將允許羅斯福藉此與德國和意大利開戰。更合理地說,可以說華盛頓低估了日本的決心和軍事能力。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何不早點介入戰爭?

美軍儲備的戰機

在華盛頓與日本外交官的談判仍在繼續,但最終東京的文職和軍事領導人決定直接控制英國和荷蘭在東南亞的資源,特別是石油;只有這樣,日本才能保持大國地位。

鑑於羅斯福的強硬政策,日本領導人得出結論認為,他們的行動可能會激怒美國參戰。同時,美國控制的菲律賓的戰略地位有可能阻礙從東南亞到日本的航線。東京決定對菲律賓和美國艦隊在珍珠港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

珍珠港:羅斯福在襲擊前知道嗎?

華盛頓的情報,主要來自美國密碼破解者攔截的通訊,是一個複雜的話題。一些陰謀論者聲稱,羅斯福總統曾對珍珠港襲擊事件發出預先警告,但讓它繼續下去,因為結果將是為戰爭召集美國公眾輿論;這肯定不是事實。手頭的情報確實表明,日本即將在東南亞採取行動(可能是針對英國),但並不是針對珍珠港的大膽打擊。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何不早點介入戰爭?

羅斯福總統戴著黑色臂章,在美國對日宣戰時簽名

珍珠港突襲在軍事意義上對日本來說是非常成功的。從政治上講,這是愚蠢的;它是在沒有宣戰的情況下,在週日上午的談判中,在美國領土上進行的,美國的生命損失慘重。正如英國駐華盛頓大使在他的日記中所說:“如果與日本發生戰爭,我無法想象他們會採取任何更徹底的行動來團結、團結和激怒美國的輿論。”

同樣引人注目的是歐洲軸心國的行為。羅斯福從珍珠港事件前一週解密的消息中得知,如果日本這樣做,德國和意大利現在準備與美國開戰。精明的是,在他12月8日在國會上著名的“臭名昭著日”演講中,他沒有要求對此宣戰。他們,但只反對日本。這樣,德國和意大利就採取了第一步,於12月11日宣戰。

這有時被稱為希特勒最大的錯誤。根據1940年9月的“三方條約”,德國沒有被迫與美國開戰;日本挑起了這場衝突,而不是華盛頓。儘管如此,希特勒已經選擇了戰爭。他對珍珠港並沒有事先的瞭解,但他知道日本計劃在東南亞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這可能會使英國陷入對日戰爭,可能是在美國的支持下。

也許這位獨裁者認為羅斯福對納粹政權的敵視使與美國的戰爭不可避免,而且無論如何,美國在幫助英國方面也無能為力。但重要的是,他的決定將德國(和意大利)與背信棄義的珍珠港襲擊者聯繫在一起,美國公眾輿論支持全球戰爭。但於此同時的美國藉助兩次世界大戰賺的可謂盆滿缽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