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危為契——疫情期間日間病房“防控+診療”全流程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腫瘤患者仍需如期治療,由於免疫力相對較差,和普通人相比更容易成為易感人群,這也給腫瘤患者帶來了更大的心理壓力;而對於醫院而言,日間病房簡單、快捷、隨治隨走的優點,在疫情期間反而變成了劣勢——患者往返次數的增加,也給醫院的院內感染防控工作帶來挑戰。

一方面是疫情防控的壓力,另一方面是腫瘤患者就診的需求,在疫情期間,患者和醫院似乎都陷入了兩難境地。

4月25日,由北京藥理學會與中國智慧藥學聯盟聯合主辦的“助力抗疫 擁抱未來”智慧藥學雲講堂精彩開講,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刑沫、天津市腫瘤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孫蓓、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臨床藥師鄭凱,就腫瘤患者日間化療智慧化解決方案進行了分享,科協頻道微博進行了全程直播,共23.6萬人次觀看並積極互動。科協頻道微信也對專家的部分精彩直播內容進行了彙總,以下內容整理自天津市腫瘤醫院門診辦公室孫蓓主任的分享《疫情期間腫瘤患者日間診療管理》,介紹了防控+診療的全流程管理,一起看看吧!

轉危為契——疫情期間日間病房“防控+診療”全流程管理

孫蓓

天津市腫瘤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日間病房負責人

新冠肺炎疫情給腫瘤患者就診、醫院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了哪些影響?

整體疫情應該說對患者治療產生了很大影響,在疫情防控下,進入了“兩難”的情況。一方面是醫院之困,另一方面也是患者之困。

疫情對患者就診和醫院防控帶來的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患者治療需求大,供需不平衡

由於疫情的影響,醫院住院部收治量是有下調的,同時周邊地區醫療機構的收治條件也是受限的,導致在今年1月底、2月初的時候,日間病房的患者激增,超過了整個病區的承載力。

二、 腫瘤患者免疫力差,人群極易感

尤其在化療後,腫瘤患者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成為易感人群,這樣的狀態下,一旦他感染了,發生重症的概率又很高,這也是讓我們感到壓力非常大。

三、 治療週期長,患者多往返

腫瘤患者治療週期很長,而且要如期的治療,需要反反覆覆多次來院,造成了人流量的持續增加。

四、 人員易聚集,感染壓力大

人員聚集給我們的感染、感控增加了很大的壓力。和普通病房相比,日間病房會在一個區域裡解決所有的流程,在平時這是比較方便的,但是此時此刻就給院感帶來很大壓力。

五、入院限流,就醫壓力增大

入院限流量,各個醫院都會有各種管控手段,患者預約的難度會增加。

六、 醫患難溝通,治療遇難題

由於預約難度增加,患者不像以往一樣,能隨時找到醫生,醫生長期的指導、隨訪,因為疫情的影響,增加了難度,使患者有一些疑問不能得到及時的回答。

七、 診療無保障,療效恐不足

腫瘤患者的治療通常有長期而且相對穩定的方案,一旦時間延長了,患者會擔心對自己產生不良的效果,反覆的質疑這個問題,會對治療效果產生懷疑。

八、疫情不清晰,情緒易恐慌

患者對疫情認知不同,再加上腫瘤疾病原因,患者容易恐慌,治療過程中帶來了比較大的負面的影響。

這樣的情況下,把醫院和患者帶到了相對“兩難”的境地。面對這種情況,日間病房以往的優劣勢在疫情期間發生了逆轉。往常,日間病房有很多優勢的,比如治療簡便、快捷,能隨治隨走,而且相對來講在院時間短,院感的風險就比較小。另外它一站式的服務,方便快捷。可是,這樣的優點在疫情期間,反而變成了劣勢。簡單、快捷,隨治隨走,就增加了往返次數,院感風險就增大了。患者在醫院時間相對比較短,但是治療是比較集中的,院感風險也增大了。另外一站式服務,人員都在一個區域內聚集,感染幾率也增加了。所以在疫情期間,日間病房的優勢一下子就變成了劣勢。

針對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防控的壓力,另一方面是患者就診的需求,我們也是多次召開了會議,醫院想了各種辦法,推出了防控+診療的全流程管理。

從疫情發生到現在這個階段,根據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流程,目前醫院整個管控分成五個階段:高峰期、管控期、分時段精準預約期、擴容期和現在常態的穩定期。

疫情期間,如何保證“防控+診療”全流程管理的順暢性?

主要是通過科學的部署防控、精準的測算分析、梳理問題導向、開展特色診療、加強健康宣教這五個環節來保證流程的管理的順暢性。

1. 科學部署防控,強化管理措施

整個樓宇中有10部電梯,現在減少了進出口,變更了日間病房的電梯,設置了唯一的出入口來便於管理。同時嚴把入科,每一位患者在醫院進門處和入樓處,要進行體溫監測,在入科之前要求患者再次進行體溫監測,來確保整個診區的安全。另外我們也在診區內加強了空氣消毒,每日定時多次進行開窗通風和空氣消毒。

2. 精準測算分析,合理安排床位

原先體量是180張床,按照疫情期間要求,雙人間都是單間收治,多人間是床位保持1.5米的間距,這樣測算了一下收治最大限度的承載量,我們在180張床的基礎上,測算完之後應該是64張床。

同時開啟了全預約的流程,因為我們原來也是在預約,這個時候我們開啟了所有的診療項目和所有的精準時段,現在放到了15分鐘一個時段,每一個患者做治療,都是精確的時間。只有在治療前的15分鐘和治療後結束15分鐘,我們把他單一治療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之內整個流程繳費過程當中。這樣我們對日間化療、PICC換藥,開始了分流,減少患者的聚集。我們也根據不同的方案來合理的調配床位數,最大限度滿足患者的需求。

3.梳理問題導向,擴大接診體量

剛才也提,64張床運行最初的時候,跟患者的需求之間其實是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矛盾。我們看了一下預約單,一下子要約到了兩週、三週,這個時候病人非常焦慮,因為他不能如期治療了,他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也調整了對策。

我們梳理了相關的情況,我們決定一方面要增加班次,每天輸液延長到了晚上十點,最大限度的來滿足收治患者;同時拓展病區,我們把後面移動綜合樓變成了日間病房,增加了床位,進一步滿足患者的需求;把號源進行了更改,增大號源池,同時精準預約;對人員進行調配,從其他的科室來調配醫護人員的力量;另外,開展信息化系統的調試,利用微信和公眾號,及時向患者更新我們最新的安排;同時,我們開展了一些特色的診療的活動,包括多學科的會診模式,包括內科醫生、專科護士、臨床藥師、還有心理諮詢師,在這段期間儘可能的安撫好在日間診療進行治療的患者,不管用哪一種方法,我們最終就是給他們最優化的、最個體化的治療需求。

4.安全用藥體系,保證合理用藥

雖然患者量激增,但是合理用藥體系是一如既往地在做著保駕護航的工作,包括事前干預、事中干預和人工審核,包括事後處方點評、查病史專項的分析等,為治療進行保駕護航工作。

因為在日間診療過程中,居家管理這塊還是很重要的環節,在這個期間我們也是開啟了日間病房居家護理的線上平臺,讓患者可以能夠通過居家平臺來跟我們進行溝通。我們也提供書面的用藥的指導,也發佈了疫情期間患者用藥指導專項文章。

5.加強健康宣教,醫患配合戰疫

我們利用了宣傳欄、宣傳版、視頻以及微信公眾號、官微的方式,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儘可能對腫瘤患者進行腫瘤知識、疫情防控和流程變更的宣教,多種途徑、及時地通知患者,方便患者就醫。

另外借助互聯網+醫療的形式,及時開通了線上的諮詢服務,47名醫生固定出診,可以讓患者及時通過在線的方式找到大夫,減少來醫院,避免交叉感染。

整個疫情期間,我們覺得日間病房雖然有一些剛才提到的往返人數、治療集中、區域內聚集的風險加大的劣勢,但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新的機遇,尤其是像互聯網醫療的拓展、互聯網醫療的服務模式,同時讓我們分時段預約更加精準化,也促進了我們日間化療流程的再改造。

經過努力,患者當天治療的等候時間由最長的60多分鐘控制到30分鐘以內,大大減少了等待時間;同時我們也實現了來自高風險地區的患者零感染、不良反應的零上報、院內的感控的零發生。在這麼大的體量下,在滿足患者需求的情況下,我們把工作做到零感控,覺得還是比較欣慰的一件事情。

現在大家都講後疫情時代的工作,我想之後我們還是要繼續拓展好我們智慧醫院的功能,加強線上患者和隨同就診人員的信息採集,把居家診療全流程做得更全面、更完善。同時,加強腫瘤早篩的能力,擴大宣教影響,提高整體防控水平。

應該說,在疫情期間,科學的防控,乘勝追擊,讓我們的日間診療突破困境,轉危為契。面對疫情,我們日間病房的管理不僅體現出科學的管理和高精的技術,同時更體現出了醫院管理者的人性光輝和對生命的敬畏,期待疫情早日完全得到控制,同時也期待我們一切會變得更好!

編輯:zz吖 馮馮

排版:馮馮

審核:老醋 蘇蘇

轉危為契——疫情期間日間病房“防控+診療”全流程管理

北京藥理學會成立於2007年9月8日,北京市民政局社團辦授予4A級社團稱號。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李林教授擔任理事長,秘書長先後由魏海峰、張蘭博士擔任。10年來,學會隊伍有了很大的發展,擁有臨床藥理、抗感染藥理、神經精神藥理、中藥藥理、生殖藥理、心腦血管藥理、精準藥學、合理用藥與健康促進、藥物代謝等多個專業委員會,學會理事包括科研院所、高校、醫院、製藥企業等基礎與臨床藥理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基礎與臨床充分結合,發展各自優勢。學會現有獲得省市以上各類稱號的科技工作者、著名專家、學科帶頭人、863計劃或973計劃等國家級、北京市級項目負責人200多名。

轉危為契——疫情期間日間病房“防控+診療”全流程管理
轉危為契——疫情期間日間病房“防控+診療”全流程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