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情深暖龙城 军民同心促发展——天水市双拥创建工作综述

鱼水情深暖龙城 军民同心促发展

——天水市双拥创建工作综述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吴丽娜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天水,作为一方有着双拥光荣传统的土地,连续5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8次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城,两区五县均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荣誉背后,是全市党政军民携手并肩绘就的生动双拥画卷。

2016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军政军民团结、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蓝图,紧盯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创建目标,不断加强组织领导,规范考评机制,丰富活动载体,使双拥实践不断向军地基层延伸,形成了党政军民齐努力、共创双拥模范城的良好格局。

夯基础 双拥工作蓬勃开展

我市始终把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在全市形成了“上下贯通、军地衔接、条块结合、权责分明、覆盖全市”的双拥工作格局。四年来,全市先后召开4次市委议军会议、10次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9次军地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了60多项双拥工作重大问题,推动全市双拥工作蓬勃开展。

为引导全市广大军民知晓双拥、参与双拥、支持双拥,我市还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双拥宣传月”活动,在全市主流媒体开设“军地共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专栏,利用大型公益广告屏滚动播放双拥纪实片、征兵宣传片,创拍红色题材电影《小儿锦》、现代秦腔《激流飞渡》、小曲《军民一家亲》等文艺作品……营造了浓厚的双拥创建氛围。

深入广泛的双拥创建活动,让全市支持国防建设、爱护国防设施、关心驻军建设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社会青年踊跃参军、报效祖国的热情空前高涨。四年来,近18000名社会青年踊跃报名参军,4500多人应征入伍,先后有4万多人(次)的学生参加了军训和军事化拉练活动,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

民拥军 全力支持国防建设

关心军人、关心军人家庭就是关心部队、关心国防建设。我市紧跟部队所需、官兵所盼,结合地方所能,千方百计为部队做好事、办实事。

2016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资金1.37亿元,划拨土地129亩用于支持部队建设。水务、供暖、交通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全力做好各项军事保障。不仅如此,地方党委、政府还把解决好军人后路、后院、后代“三后”问题作为支持部队建设的重大任务。四年来,全市共为273名随军家属办理了随军落户手续,全力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创业、军人子女入学问题;共接收各类军队退役人员3751人,安置率100%;共对1955名城乡退役士兵进行了职业教育培训,年劳务输转退役军人5000多人。2019年4月,退役军人事务部将天水市确定为全国三个就业创业试点城市之一。

部队驻训在哪里,军地领导就组团慰问到哪里。每逢“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各级党政军领导都要跨地区慰问外训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困难退役军人家庭,送去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四年来,全市共走访慰问基层连队166次,慰问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8000多人,累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价值400多万元。

每一项政策,每一组数字,都是我市有力支持部队全面建设的具体体现,都是天水人民对驻地官兵的深情厚爱。

军爱民 真情奉献第二故乡

城乡建设洒汗水,扶贫帮困蕴真情。无论是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生态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还是在抢险救灾、安保维稳等“特殊战场”上,处处都能看到驻市官兵那抹动人的“橄榄绿”。

在脱贫攻坚战场,驻市部队共联系帮扶贫困村26个,投入扶贫资金667万元,新建塑料大棚200余座,建成“鱼水情”散养鸡产业园1处,修建“爱民桥”2座,捐赠各类教学教具8000余件。先后投入官兵4600余人次、机械车辆350多台次,协调资金600多万元,参加万亩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在生态环境整治中,出动兵力1.2万人次、机械车辆500多台次,参与河道清淤、道路维修等。在各类抢险救灾任务中,出动兵力排除险情495处,安置群众700余人,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3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驻市部队还积极配合地方大力开展军警民联防联治,组织官兵参与地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军民共建平安天水”活动,开展“军营开放日”活动,对干部群众进行国防知识宣讲,承担伏羲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执勤任务并出色完成任务,为天水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鱼水情深,历久弥新。天水大地处处涌动着“军爱民、民拥军”的双拥热潮,必将汇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奏响一曲曲军政军民团结奋进的时代凯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