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千秋:山能新礦翟鎮煤礦三位講師創新“另類”課堂

近日,70後“工匠”劉玉水、80後“智匠”王偉明、90後新起之秀齊炳,同時收到了“聘任書”,成為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翟鎮煤礦“工匠學院”的講師,可他們並不會“安分”地坐在教室裡上課,他們的課堂有點“另類”。

劉老師的“雲課堂”

從一名普通工人到技術能手到山能工匠再到學院講師,劉玉水參加工作25年來,先後獲得“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山東省首席技師”“泰安市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他也有多重“身份”,“診所醫生”“魔術師”“工人技術專家”,但是開播“雲講堂”,成為“網紅”,他卻從未想過。

疫情期間,他和團隊成員不能面對面,他就想到用直播方式進行學習研討,第一次試播網速卡、第二次直播無交流、第三次......經過幾次嘗試,他終於掌握直播技巧,他一個人在勞模創新工作室連線所有創新團隊成員,共同完成了單軌吊機車液壓系統改造,同事們隔著屏幕為他豎起大拇指,稱他為“網紅”。

劉玉水嚐到“雲課堂”上課“零接觸”、溝通“零距離”、創新“不受限”的“甜頭”後,將這種模式也應用到了工匠學院授課當中。學員們平時分散在各崗位,遇到的技術問題也各不相同,他就通過“雲直播”隨時隨地為學員“開課”,“能互動答疑、能細節放大、還能截圖保存,學員們很喜歡直播的方式,課堂效率提高了20%以上。”劉玉水說。

王老師的“隨性課堂”

王偉明,是該礦運轉工區職工,由他帶領的大學生自動化班組於2018年被全國中華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他帶領團隊先後完成副井口操車系統、中央泵房大泵升級、主井絞車電控系統等的升級改造達幾十項,實現了礦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慧化無人”的發展要求。

王老師上課“無章法”,不提前安排“課程表”,但他會把每一次指導都變成一堂“精彩課”、讓每個崗位都成為“實訓講堂”。他看到大巷損壞的LED防爆照明燈,就喊過徒弟範瑞慶現場修理,師徒倆用五塊錢的成本讓2000元的LED防爆照明燈重新亮起來;他和徒弟趙亞茹在絞車房“住”了一段時間,通過優化PLC控制程序、增加相應保護裝置,主井絞車提升實現了無人開車;他將中央泵房當成“創新實訓基地”,指導徒弟們改造、優化,巧妙搭配真空泵、主排水泵以及出水管閘閥之間的配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縮短啟動時間20秒,減少了設備空載運行的磨損,以及重複啟動造成的電力浪費和設備損害。

“王老師的課堂都是實訓課堂,教的都是‘真經’,乾的都是‘精品’,帶出的團隊和學員都是骨幹。”該區黨支部書記趙玉棟說。

王老師帶出的徒弟有的成為了技術能手、工匠,有的帶起了團隊,有的被選拔到生產技術、智能管理等部門專門搞研發,有的從井下到井上坐進智能集控中心,打起領帶操控採煤......他們都是從聽王老師的一堂課開始,搭上了改革創新的“順風車”,成為礦山“跨界人”,在各領域嶄露頭角。

亓老師的“聚慧課堂”

“一個90後小夥兒能成為‘工匠學院’的老師,就問服不服?”“服!”機電裝備職工王師傅拿著亓老師的聘任書問大家。

亓炳是機電裝備的一名職工,也是礦“匠心坊”創客聯盟的新生力量,可業績卻“不凡”。他利用3年時間“蟄伏”,自學了微電子技術、plc編程語言、vb編程語言、cad製圖等多種專業知識;他連續7年獲得礦職工技能大賽維修電工專業第一名;他啟動“智匠”計劃,設計從業人員和特種設備“電子證件預警系統”、研發礦井防爆磷酸鐵鋰電池井下應用、反滲透水處理裝置等18項創新,廣泛應用於無人化採煤、智能化掘進、提升運輸系統等,助力礦井實現了生產換線、機械換人。2019年,他又帶領團隊完成汙水處理廠自動化改造工程並通過驗收,成為新礦集團唯一一家獲准減免汙水處理費的企業,減免汙水處理費85萬元。

“上亓老師的課,學生得背課,要不然回答不了他的提問,跟不上他的思路。”“匠心坊”創客聯盟總負責人盧鑫說。

該礦通過整合技術人才、工匠、勞模充實“講師隊伍”,將農民工培養成技工、技術工人培養成工匠、工匠鍛造成特殊工匠、“智匠”,讓職工在各個崗位都能“出彩”,綠色智慧開採、單班入井不超百人、職工打著領帶採煤,“煤黑子”真正變成了“煤金子”。

目前,礦井已建成3個智慧化綜採面、2個智能化掘進面,實現了“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慧化無人”目標。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左豐岐 通訊員 郭新紅 劉玉玲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