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皇帝杀了这个与岳飞齐名的文人,等于自毁江山

说起于谦,我很自然地便想起了岳飞。不仅因为于谦与岳飞、张苍水一起被后世誉为“西湖三杰”,更是因为他们极其相似的命运。比起岳武穆的“莫须有”,于谦的“意欲”同样让千百年来的忠义之士寒心,让天下黎民百姓扼腕喟叹。如今,再回过头来看看于谦,或许只有他留下的一句句熠熠发光的诗行,还在诉说着那古老的传说吧!

朱皇帝杀了这个与岳飞齐名的文人,等于自毁江山

杭州西湖

念小学的时候,就读到了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好“嚣张”的小于谦啊!你可知道,日后为了得到你口中的“清白”,竟枉自丢了卿卿性命?

朱皇帝杀了这个与岳飞齐名的文人,等于自毁江山

于谦诗作《石灰吟》

明宣德七年,于谦升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巡抚山西、河南二省。于谦奔波于山西、河南两地,将一腔热血洒满三晋和中原。响马横行的山西,硬是被于谦整治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久旱不雨的河南初遇一场甘霖,能让于谦泪如泉涌。

走马中原的于谦自认不是孤独的,他身背着两省黎民,潇洒自如地行走在山间崎岖的小路上。山西、河南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也锻造了于谦一副坚如磐石的硬骨头。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把持朝政,凌驾于皇权之上,大肆收受百官贿赂。但是,于谦“挥了挥衣袖”,只带来“清风两袖”。于谦入京奏事前,特意作《入京》,表明心迹。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两袖清风”典出于此。于谦高傲地甩了甩衣袖,就这样“朝天去”了,就这样誉满“闾阎”了。于谦甩起来的不是寒酸文人的“假清高”,而是知识分子纯净的自尊和自重。气急败坏的王振随便给于谦捏造了一个罪名,将其判处死刑,打入死牢。闻讯后的山西、河南百姓,立马自发进军为于谦请愿。最后,由于众怒难犯,朝廷将于谦官复原职。

朱皇帝杀了这个与岳飞齐名的文人,等于自毁江山

两袖清风的于谦

正统十四年,蒙古铁骑南下。冰冷的铁蹄声,打破了华夏大地往日的宁静,也惊醒了醉生梦死者的美梦。王振挟持明英宗率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可想而知,大明王朝兵败土木堡,明军几近全军覆没,明英宗也成了瓦剌的阶下囚。

消息传来,朝野震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侍讲徐珵主张将都城南迁至南京。于谦又一次站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他力排投降和逃跑之议,竭力主张固守京都。于谦调集各地兵马,开赴京都,随后升任兵部尚书。

代宗立,于谦率师二十二万列于九门之外,顽强抵抗,终破瓦剌之围。于谦加封少保,总领军务。瓦剌挟英宗逼和,于谦以国家利益为重,断然拒绝瓦剌的所谓“最后通牒”,后瓦剌无奈将英宗送回明朝廷。

朱皇帝杀了这个与岳飞齐名的文人,等于自毁江山

英宗很快复辟,徐有贞(徐珵后改名徐有贞)、石亨等人诬陷于谦谋反。遭到反驳后,徐有贞竟然回答说:“虽无显迹,意有之”。为泄当初见死不救之私愤,也为自己的复辟扫除障碍,英宗终于向于谦举起了屠刀。

天顺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山河泪下,草木齐哀,于谦被斩杀于北京崇文门外。

于谦之死,史载:天下冤之。

朱皇帝杀了这个与岳飞齐名的文人,等于自毁江山

霍建华版朱祁镇

读兹明史断人肠。开国丞相李善长、开国大将徐达、“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大儒方孝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民族英雄于谦、嘉靖朝首辅大臣夏言、抗倭名臣胡宗宪、抗倭名将戚继光、“辽东三杰”之一的熊廷弼、大明最后的“长城”袁崇焕……无一善终。大明统治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将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就是这样不断地蚕食着王朝的生命。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冤魂,明史才多了几把辛酸泪;也正是因为他们抛洒的热血,明史读来才这样叫人肝肠寸断,叫人食不安寝,夜不成寐。

朱皇帝杀了这个与岳飞齐名的文人,等于自毁江山

后来,锦衣卫奉命抄于谦的家,可是他们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任何值得抄走的东西。只有一间小屋,大门紧锁,甚为森严。可是,当他们打开这间屋子的时候,看见里面陈列的并不是金银财宝,而是皇上御赐的蟒袍、宝剑和圣旨。锦衣卫强忍着泪水,小心翼翼地埋头走出了小房间。所有的这一切都告诉他们,于谦是个好人,是个清官,皇上杀错人了。

嵇康死了,还有绝世名曲《广陵散》为其殉葬,可是于谦有什么?只有“意欲”的罪名,只有那下了一天的瓢泼大雨,只有人们含泪喊出的“于公走好”。

呜呼哀哉!就这样,于谦像“石灰”一样,走完了自己清清白白的一生。

没有你于谦,大明的历史也许将要改写。要说于谦“再造大明”,也并不为过。可是,你拼死保卫的城市,到最后竟让你身首异处。你竭力效忠的大明,竟无耻地给了你一个与“莫须有”同等无厘头的罪名。当你以一介书生的身份,指挥着残兵败将打响京都保卫战的时候,你是否曾想到会有今天?当你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时,你可曾想过,这座大厦、这个浪头最后会要了你的性命?当你把头颅置于铡刀之下的时候,你是否又曾悲戚后悔过?

朱皇帝杀了这个与岳飞齐名的文人,等于自毁江山

整个世界都污秽了,只有你于谦光明磊落;整个世界都脑满肠肥了,只有你于谦“赤条条来,赤条条走”;整个世界都哭泣了,只有你于谦还在忧国忧民。于是,于谦走上了神坛,享受着万世香火;于是,于谦成了中华民族又一副铮铮铁骨;于是,于谦在天堂笑了,笑得人间贪官污吏浑身颤抖。

因为于谦,世界上又多了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又多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清官廉吏,又多了一个屈死的忠魂。当然,也多了一个“秦桧”。

于谦被害致死,正中瓦剌下怀。蒙古铁骑又开始骚扰大明北方边境,慌了阵脚的英宗,常常唉声叹气、忧心忡忡。大臣吴瑾说:“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追悔莫及的英宗无言以对,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朱皇帝杀了这个与岳飞齐名的文人,等于自毁江山

杭州西湖于谦墓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终于,明宪宗为于谦平反,并赐谥号“忠肃”,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不管如何弥补,英宗、徐有贞都不过是于谦人生大戏中跑龙套的小丑。而于谦却永远活在戏文里,活在人们的心中。清代才子袁枚就曾作《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其一如是写道: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话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两朝冤少保,千古痛钱塘。”因为岳飞,因为于谦,西子湖才多了一层悲壮和凄楚;因为岳飞,因为于谦,西子湖才有了历史的重量。所以,西湖是幸运的

朱皇帝杀了这个与岳飞齐名的文人,等于自毁江山

北京胡同里的于谦祠

也曾有幸瞻仰过北京西裱褙胡同23号的于谦祠,“热血千秋”的木匾还闪着耀眼的光芒。可是,当年的于公,又到哪里去了呢?

(全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不便,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