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互聯網的精神》自序

《論互聯網的精神》自序

作為法學學者,我研究互聯網產業及其法律已有十年時間,說實話,至今為止,仍無法看清楚互聯網的真實面目,就好比是在深夜中行走之人,點的燈籠也只能照清楚腳下的路。

不可否認,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正在經歷一次前所未有的產業革命,不管人們是否對此有所察覺,所有人的生活都將因此而改變或者正在經歷著變化。作為學者能夠做的,就是研究這一切產生的原因,並記錄下觀察這一切的結果。

記錄、檢討、反思和啟迪都需要時間,若有可能,我寧可將這本書擱置起來,直至這次產業革命徹底結束。也許那樣做,才會讓這本書配得上書的名字。不過,縱觀整個行業,至今也未能有人預測出大概時間,與其枕戈待旦,不如聞雞起舞,先將本書付梓,供諸君參閱。

這本書的寫作時間大約用了八年左右,基本記錄了這些年我國互聯網法律變遷的小歷史。雖然這些記錄或多或少帶有我片面和不周全的些許觀點,但也算是夜行者前進時留下來的路標,不論是對是錯,踏雪留痕,都算是對未來發展的一點參照。

本書的名字我想了很久,最後決定叫《論互聯網的精神》,主要原因有三個。

其一,本書寫作和出版時間段正是互聯網勃興之時,類似於孟德斯鳩男爵撰寫《論法的精神》這本書,在文藝復興之後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的時代大背景。互聯網並非僅是技術,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哲學,它改變的並非僅是法律,還有人的品德與社會經濟模式。互聯網的挑戰,源自舊思維與舊制度,但它挑戰的不僅是過去,更多的是未來。

其二,我痴迷於孟德斯鳩男爵的寫作風格,本書系致敬之作。且不論內容,但從寫作敘述風格看,孟氏寫作看似缺乏邏輯,東一塊,西一塊。孟氏《波斯人的信札》如此,《孟氏旅行記》也是如此,《論法的精神》更是如此。看似雜亂無章的風格,恰恰反映出寫作時代變遷的發展速度,邏輯嚴密的鴻篇鉅著無法及時呼應時代的日新月異。但就是這大雜燴般的論著,卻起到了燈塔的效果。

其三,互聯網的精神並非單一,從科技、制度和法律到人性、品德和思維,從理性、寬容和熱情,到傲慢、偏見和殘酷,從宇宙萬物到包羅萬象,都深受這種精神的影響,甚至是左右。歸根到底,互聯網也是一種技術,現實制度必須與之相適應,制度與技術就成為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相互制約。技術走的太快,法律就會跟不上,所反射的技術之光就會失去界限,沒有了規矩的人性,就如同暗室,君子才能慎獨,社會大多數能稱得上君子的寥寥,缺乏法律的技術產生的惡,遠比善要可怕。若法律制度走的更快,技術之光就會湮滅,法律本應具備保守的思維方式,與技術天生活躍很難相映成趣。因此,我盡力做到管中窺豹,基於法律的本質屬性,來探測互聯網的基本精神。

這本書的內容,源自本人這些年參與國家各部門立法、執法和司法的調研、研討、論證、制定、完成課題等真實過程,源自無數次業內研討、產業調研、企業走訪的經歷,源自在高校開設相關專業課的教學經驗,源自作為律師、媒體評論員、各協會和學會等兼職的觀察和研究結果,源自作為用戶、玩家和消費者的相關體驗。即便我盡力避免主觀性對所觀察的世界的影響,但也不可避免的讓本書內容存在一定的偏見、錯誤和固執。如果本書中存在出乎我意料之內冒犯他人的話,請你們相信,那絕不是我故意放進去的。如果本書的觀點,確實差強人意,存在謬誤,希望您能不吝賜教及時指出。

本書的出版要感謝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的尹樹東教授和丁春輝老師,本人生性懶散,若非出版社多次催促和精心排版,本書真有可能再拖個一年半載。

本書出版要感謝信息社會50人論壇的各位老師,我本來是研習法律為業,目光所及盡是條框,正是論壇的各位經濟學泰斗,破格吸納我成為成員,才有幸嘗試以經濟學和社會學角度重新看待這個世界。

本書出版要感謝各位媒體同仁,這些年各位同仁對我的催稿和採訪壓力,轉變為科研動力,這幾十萬字的書稿才最終有了著落。

最後,當然要謝謝互聯網江湖,或明或暗、或真或假、或生或死都將成為這個時代的標記,正是因為有了你們,才有了這本書。

《論互聯網的精神》自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