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带着硬伤的华丽出场

在国产剧大萧条的当下,《长安十二时辰》带着一份小傲娇华丽丽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惊艳了我们的视觉神经,但当我们刚刚换好茶叶拿起茶杯要把它品下时,一股熟悉的腥臊恶臭又铺面而来,我们不得不重新收起小桌板,哪来回哪去。

《长安十二时辰》带着硬伤的华丽出场

说《长安》惊艳了我们,是说它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服化道"层面忠实展现唐风采的作品之一,记得上一个同气质作品应当是姜文的《天地英雄》中对西部驼路的刻画。但要说精神和文化层面,《长安》还远远做不到,更不要说还带着编剧和导演层面的硬伤。

《长安》之所以能够在今年暗淡的电视剧市场中脱颖而出,还是得益于导演曹盾,曹盾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都在采用一种磨镜的精神在坚持着自己对于长安城内一天的刻画。整个剧筹备了一年,拍摄有七个月。《长安》在技术层面的成功,更导演曹盾的水平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这部剧的背景对应的是玄宗时期,在画面上真正做到了电影质感。第一集,开篇一个长镜头便死死的勾住了剧迷的眼睛,好剧烂剧,凭着这一个镜头便高下立判。虽然后面剧情有恙,但凭着这一个镜头,还是能坚持的看下来。

《长安十二时辰》带着硬伤的华丽出场

《长安十二时辰》带着硬伤的华丽出场

《长安十二时辰》带着硬伤的华丽出场

台词上,更是下足了功夫,剧中呈现了唐代把皇帝叫"圣人"而不是一口一个皇上;

父亲及父辈叫"阿爷"而不是父亲,爷爷称"阿翁",答应称"喏"等等,可见是做足了功课,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剧中有大量西域桥段,但汉化浓重,使人不能充分体会到长安西去之喉舌的异域气息。

老戏骨演技精湛、新人表现也并不减分,获得众多好评,雷佳音和易烊千玺自不必说,出彩的是剧中的各个配角都被众多戏骨饰演的特色鲜明,惹人喜爱

《长安十二时辰》带着硬伤的华丽出场

《长安十二时辰》带着硬伤的华丽出场

《长安十二时辰》带着硬伤的华丽出场

正是有这些优点才让这部剧脱颖于当下众多脑残剧,但这部仍旧是产出于当前中国电视剧市场的肥皂剧,自然是从娘胎里带着中国剧的致命硬伤:

这部剧其他都能忍,但最让人揪心的,便是编剧的水平,他们完全抹灭了马伯庸原著的风采。中国的编剧脑残已成不争的事实,倒不是他们真的不具备创作高水平剧本的能力,而是在当前浮躁的创作环境下,容不得他们静下心来打磨出美剧水平的剧本。于是一个个致命的BUG便充斥剧中:

1、主线模糊,观众对主角难以产生情感投射

不知道自己应该把眼睛放在谁身上比较合适,感觉何监的戏份都比张小敬的重,这样就很难让人有代入感,观众该跟着哪个人物走呢?不断的情节插入,和突兀的角色登场,让本该一以贯之的节奏变得七零八落。

2、场景转换突兀,单场景注水严重

这一场还在喝着小酒跟人谈心呢,下一场就出现在青楼跟人调情去了。最难忘的就是张小敬跟个女人眉来眼去够了,然后慢条斯理跟人来一句:"我赶时间。

3.李泌张小敬的人物动机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一开局,需要分别给李泌和张小敬一个舍身追查狼卫的理由。还是先说原著,按照书里的逻辑:李泌一方,他年少成名,却一心求道没有名利追求,只是因为和太子的情谊,才来执掌靖安司,和对苍生的悲悯,才在上元节如此力图破除长安城的危机;张小敬呢,一个原体制内叛徒,对朝廷、人生感到失望,本是一心向死,只是为了心中那点对正义的追求,被李泌说服,担下阻拦长安城之危的责任。

再看编剧是怎样安排的——李泌,一个视做宰相为人生理想的少年,挑上了一个充满求生欲的死囚张小敬。他又是怎样说服这名死囚替他卖命的呢?李泌: "我爱百姓!我也想当宰相!因为当了宰相才能更好的爱百姓!这个案子处理好了我才能高升,所以你必须得帮帮我!不为别的,就为了黎民苍生啊!"

说真的,要有人用这个理由妄图使唤我,可能大耳刮子都要抽上去了,哪个傻子会被这种屁话打动呢??哦,显然,我是不能用正常人的智商来要求编剧的,因为,张小敬还真的"好了您嘞这个理由充分得我无法反驳我这就给您去干活"。我对于这两位,都挺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