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這次赴京,我們從挨著五環的首都機場落地後就直奔豪霆順義賽車場,為的就是這輛純電動A0級SUV——長安新能源E-Pro。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E-Pro這個名字很陌生啊

從名字來看,很顯然這個“E”表示的是這是一輛純電動車,而後面的“Pro”看起來很高端的樣子,但這年頭用這個後綴命名的車也多了起來,這到底是一款什麼樣的車?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區別可就大了

CS15 E-Pro採用的是長安新能源家族的設計語言,前臉主要元素包括海浪紋造型的格柵,當然了,既然是電動車,這個格柵[1] 其實就是“虛擬”的,畢竟不需要大進風口。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前臉的點睛之筆還有保險櫃下部的飾條,如果是白色車身,則會搭配嫩綠色的飾條,如果是其他顏色的車身,就會搭配銀色飾條,使得整個前臉看起來更清新,更符合一輛純電動A0級SUV應有的爽朗形象。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不過側面和尾部呈現出來與汽油版CS15的區別就不那麼大了,白色車身的CS15 E-Pro在車門下部會有從前槓延伸過來的嫩綠色飾條。E-Pro畢竟還是基於汽油版CS15的設計框架來的,而改款後的CS15在尾部設計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燻黑的尾燈營造了一定的運動感。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更大的驚喜在於內飾,同樣是源自改款後的汽油版CS15,與CS15EV有著明顯的不同。相比汽油版CS15,純電的CS15 E-Pro在色彩搭配以及用料上來得更加講究。

中控臺有一大片用麻質織物覆蓋的區域,這種用料在汽車內飾上目前還比較少見,它有著兩個主要的功能,首先是視覺觀感會比較新奇,不會顯得低廉,也不會顯得老氣。其次是比較耐髒,與其說耐髒,倒不如說是不顯髒。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在佈局上與汽油版CS15最明顯的不同在於排擋杆及其周圍區域,首先是換裝了電子擋杆,造型也是比較凌厲的。其次是取消了三個空調控制旋鈕,因為E-Pro把空調的控制功能集成到了多媒體大屏裡。

核心的區別在哪?

長安新能源全新升級了動力系統,換上了48.3kWh的電池,能夠提供E-Pro實現401公里的NEDC續航里程,比起之前的2019款CS15EV提升了50km,減少了續航焦慮。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更重要的是,E-Pro採用了三合一的電驅系統,將電機、電控、減速器集成為一體。這套電驅系統可以提供120kW的最大功率,官方公佈E-Pro的破百時間為9.9秒,對於這個級別的電動車來說是個很不錯的成績。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性能只是其中一方面。

而充電效率方面,電池容量增大之後,並沒有讓充電時間變長太多,使用快充的話,半小時就能從30%充到80%,補充200公里的續航里程,而慢充則需要8.7小時才能完全充滿。

為了讓用戶消除長遠的用車顧慮,長安新能源還提供了一項非常重要的質量保障服務,就是電芯終身質保,並且這項保障並不限於首任車主。如果你買了一輛二手的E-Pro,同樣可以享受這項服務。

E-Pro是個新的起點?

這個系列目前規劃有四款產品,以續航能力排列,分別為300公里級別、400公里級別、500公里級別和600公里級別,E-Pro自然就屬於400公里級別的產品了。長安新能源方面也迫不及待地“自曝”了這幾款車型的名稱,從低到高分別為E-Star、E-Pro、E-Life和E-Rock。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他們甚至說到了頂級產品的性能表現,百公里加速時間將會在5秒以內,這可不是個開玩笑的數字,但暫時未知這款“頂級產品”是否就是指E系列的“老大”E-Rock。

長安在新能源領域一直都不太具備話語權,尤其是相比其他的幾個自主品牌來說,長安新能源的市場份額相當小。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其中包括了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

內部原因是長安新能源的產品在綜合實力方面與對手有差距,外部原因是國家對新能源車的補貼退坡,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車也都受到了影響,在這種環境下,產品本身就說服力不足的長安新能源受到的影響就更大了。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此前,長安新能源雖然已經推出過四款純電動車型,但長安新能源的總體銷量下滑到僅有917輛,因為在E-Pro上市之前,長安新能源家族只有逸動EV在苦苦堅持著。所以新能源體系的革新刻不容緩,從E-Pro這款產品身上,我們的確看到了一些轉機。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我查找了相關信息,發現了E-Star的一些蹤跡。這款E家族的入門級產品將會採取與E-Pro類似的路數,即基於原有的車型升級而來。

很顯然,E-Star會是長安奔奔EV的升級版,在設計元素上會更多地區別於汽油版長安奔奔,例如採用海浪紋的格柵等。

只是這種策略並非長久之計,說到底,E-Pro和E-Star很大程度上還是所謂的“油改電”車型,儘管在E-Pro的上市發佈會現場,車轍君也發現了這款車並不像其他油改電車型那樣有著顯著的“油改電後遺症”,但並不代表未來E家族的其他產品都能有同樣的表現。

實際上某些原生即為電動車的車型,也很難處理好底盤高度與車身高度之間的關係,最顯著的例子有比亞迪早期推出的純電動車e6、e5等。所以長安新能源的E-Pro沒有出現“油改電後遺症”,並不代表未來推出的其他E家族車型也有同樣的表現。

油改電車型玩的溜,長安新能源能否後來居上


總結:至少,這一次在E-Pro身上看到的勢頭是向上的。E-Pro給我的總體感覺不錯,轉向減振等基本功很紮實,很長安,舒適性表現總體也是讓人滿意的。外觀內飾的設計感以及乘坐空間也都有著不錯的用戶體驗,別忘了,它的NEDC綜合續航也達到了401km,市裡代步很夠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