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克·弗洛伊德的成長之河

搖滾樂的故事,向來伴有某種神話和英雄般的色彩,這讓經典的搖滾樂不會像其它俗物般朝生暮死。《無盡之河》是史上最優秀同時最受樂迷歡迎的搖滾樂隊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的傳記,出自英國知名音樂記者、作家馬克·布萊克之手,這位作者撰寫的搖滾傳記甚多,向以冷靜銳利且資料頗豐而著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譯者是國內最優秀的搖滾書籍譯家陳震。

《無盡之河:平克·弗洛伊德傳》

[英]馬克·布萊克 著

陳震 譯

雅眾文化|博集天卷·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9年11月版

眾所周知,平克·弗洛伊德既具備獨特與前衛的特質,又同樣是一支在唱片銷量和影響力均鮮有匹敵的樂隊,他們何以創造了巨大的財富,被廣大樂迷追捧,卻又始終沒有隨波逐流?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作者布萊克聰明的從樂隊的“成長史”展開,他對樂隊各個時期作品進行了細緻的梳理和評論,同時對樂隊成員在不同時期的“化學反應”進行探索與剖析。

席德·巴瑞特

羅傑·沃特斯

大衛·吉爾莫

看得出,作者將筆墨更多的投於影響樂隊的三股力量:樂隊的締造者兼首任主唱席德·巴瑞特,是他創造了樂隊並注入了獨特的神秘氣質;樂隊的貝斯手兼主要的詞曲作者羅傑·沃特斯,是他最大程度的將平克·弗洛伊德提升為樂壇神話;而吉他手大衛·吉爾莫也同樣是靈魂人物,巴瑞特離隊後,正是在沃特斯和吉爾莫的配合下,平克·弗洛伊德才開始了“星際超速駕駛”,連續推出《月之暗面》《願你在此》《迷牆》三張名留青史的經典專輯。

由上到下依次為《月之暗面》《願你在此》《迷牆》三張專輯唱片。

雖然布萊克的寫作詳實而嚴謹,但即使是對搖滾史所知甚少的讀者,也不會覺得他的敘述枯燥乏味,這是因為他在洋洋灑灑梳理樂隊各個時期的樣貌與主題時,總不忘讓充滿細節的故事煥發神奇的光彩。譬如寫到經典專輯《迷牆》的製作,布萊克突出了一個亮點,就是歌曲中孩子們的大合唱,並進而引出了促成此事的倫肖老師(大合唱的孩子均是他班上的學生),這位信奉“無政府主義”的老師,熱愛搖滾樂,反對彼時西方的教育體制,孩子們上他的課,不光可以教室裡聽柴可夫斯基,還能聽到各種另類前衛的音樂。再比如,書中講到平克·弗洛伊德諸子均對尖端聲音技術無比迷戀,他們的錄音棚裡就有一架“太空時代調音臺”。此外,在錄音時他們還在錄音棚裡放置了幾大捆稻草,說是這可以吸收聲音,改善音響效果。

儘管平克·弗洛伊德的音樂放之搖滾史或者整個人類音樂史,都是那樣的偉大和獨一無二,可這支樂隊仍難逃受眾與評論兩極化的窘境。就拿在全球銷售數千萬張的《月之暗面》來說,至今人們也無法完全理解創作者沃特斯的意圖,這裡面不光是個體內心世界的悲傷,還有人們普遍對現代生活的挫折感,以及對終極問題之答案追尋的徒勞。

2006年7月7日,平克·弗洛伊德的創立者席德·巴瑞特因胰腺癌離開人世。席德家人把噩耗告知吉爾莫,後者繼而轉達給席德的前隊友和相關人士。尊重席德家族的意願,平克·弗洛伊德全體成員多年來沒有跟這位樂隊的創立者見過一面,或是說過一句話。布萊克在書中記錄了巴瑞特,這位曾經的浪漫天才的故事。布萊克認為,雖然巴瑞特早在1968年就被開除出隊,平克·弗洛伊德後來創作出廣受大眾歡迎的作品並沒有他的實際參與,可這支樂隊至始至終都借鑑於巴瑞特的力量,巴瑞特的精神一直縈繞在樂隊的創作中。以巴瑞特為視角,或許是一種新的改變原有的看待平克·弗洛伊德的方法。

編輯 李林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