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不去贪?

其实网络上关于“刷单诈骗”的文章已经不少了,骗术的套路写再怎么清晰,无非是一句话——

“所有兼职返利刷单都是诈骗!”

然而,不论公安机关、反诈公号如何呐喊、吹哨,刷单诈骗案件依然与日俱增。

所以,今天不讲骗术套路,单分析内中缘由。


01 谁总被骗?

经过小编与兰州市反电诈中心的工作人员沟通,通过对近两年刷单诈骗案例,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分析来分析去,发现受骗人群集中在一两个人群中,为了避免对这些人群的污名化,我们先不揭晓谜底。

请先思考——

为什么是这些群体呢?

给大家看两则广告:


如何让人不去贪?

如何让人不去贪?


明白了?

受骗人群集中的学生和家庭妇女,只是被广告针对了。排除这两类人群,其他受骗人的性别、职业、年龄随机分布,分析不出任何规律。

也就是说,排除广告的针对性,任何人都会禁不住“待在家中、月入过万”的诱惑。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总在被刷单诈骗?

我们最终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贪心的人。


如何让人不去贪?


02 你贪心吗?

你贪心吗?这是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


如何让人不去贪?


20世纪初中奖诈骗横扫中国台湾省,受害者苦不堪言,台湾老百姓一度把“中奖”与“诈骗”画上了等号,导致“中奖”两个字从台湾所有的商业营销中消失。随后,这种手法转战大陆,以QQ周年庆中奖,娱乐节目幸运观众中奖等手法,继续吞噬着无辜的百姓的积蓄……

贪心使然,它从未消失,只是偶尔被克制。

大多数人只是下意识地觉得“只要不贪心,就不会被骗”,却从未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贪心,指欲望大、不知足。科学技术领域也有著名的贪心算法,即在对问题求解时,总是做出在当前看来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贪心并不丢人,这本来就是动物的本能。

罹患绝症乞活,算不算贪心?

期待福彩中奖,算不算贪心?

这两类均有其客观积极意义,前者激发患者求生欲助力诊疗,后者积累财物资助社会福利事业。准确的说,这是对生活的一种美好寄托,我们普遍称它为——“梦想”。

于是乎,无数无良媒体营销号肆意模糊“贪心”和“梦想”的分界线,一边贩卖焦虑,一边宣称“做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如何让人不去贪?


最终,一条似乎合理的鄙视链形成——

“因为我不贪心,所以这些不算贪心!”

“那些被骗的人,肯定是贪心,还有蠢!”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完全将自己排除在外的“上帝视角”。


03近乎低级的伎俩

如何让人不去贪?


这种广告眼熟吗?

“待在家中、月入过万!”

“高中生开保时捷!”

“宝妈月赚首付、年赚别墅!”

这些话耳熟吗?

这正是骗子最擅长的伎俩——混淆“梦想”和“贪心”,!

借着营销号的东风,骗子充分煽动了人们的贪欲,看着这些熟悉的弹窗和广告词,不少人宁愿相信是真的。

刷单诈骗的核心套路就是如此简单:

“想不想多赚点钱?”

“想!”

“那就按我说的做!”

“好!”

能够扛住第一句话诱惑的人并不多见。那么第二句话,谨慎的人们还是会深思熟虑一下,而那些单纯的人们则毫不怀疑,为了赚钱,可以顺从的像是一只小绵羊……


04 从未停歇的哨音

新冠肺炎令许多人被动宅在家里,刷单诈骗已经构成对人们安全最严峻的考验。而这些形势,没有人会比天天和骗子打交道的公安部门更加清楚了。

任凭警察、社区人员在街道上喊破喉咙,朋友圈里条条都是反诈提醒的文章,甚至还有外地警察在所有人可见的微信广告下面留言,发案率、立案数仍然是那个民警无力面对的数字。

如何让人不去贪?


反电诈中心的同事总是在问我:“为什么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宣传,还是有这么多人受骗?”

每次,我都能体会到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感到了淡淡的心酸和无奈。

在和平年代,社会治安越来越好的今天,人们对于安全的意识变得淡漠。为什么公安部门会如此费尽心思、声嘶力竭的呼喊?


05 后记

我们确信,能看到这里的您,不会轻易的上当受骗。

但是,过去和将来,都不习惯看微信文章的人呢?连领回纪念品上的字都不看的人呢?

他们,可能是您的亲戚、朋友、同事、邻居,怎样让他们防住骗子的加害呢?

很简单,动动您的手指,转发这篇文章。

然后,时时地提醒:

所有兼职返利刷单都是诈骗!

如何让人不去贪?

丨来源 终结诈骗 / 兰州市反电诈中心

丨发布 兰州市公安局新闻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