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惯:重新定义自己

关注我,一起自律,一起成长,一起远见更好的自己。

#时间管理金博星#;一起自律,一起成长,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于习惯:重新定义自己

自律改变认知,行动创造未来。

你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打开手机,翻开朋友圈;还是去直接去刷牙,上厕所,洗澡。

你是洗脸前刷牙还是洗脸后刷牙?你是先穿上衣还是先穿裤子?

出门的时候,会选择走哪条路上班?是在店里吃早餐还是买着带去公司?

午饭是去外面吃还是去叫外卖吃?回家后,你是会坐在沙发上还是躺下玩手机?

是看书还是做点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去健身房还是选择户外运动?

“所有人的生活都有其明确的形态,但其实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习惯构成的”

最近我在看杰克·特劳特的《定位》一书时,发现一个词,叫做“用户心智”;通俗点说,就是我们的心智认知。

而这些认知的部分,实质上就属于习惯。

我们每天做出的大部分的选择其实都不是精心考虑的决策结果,这些选择都是习惯的产物。

仔细去审视一下思想,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如果不去刻意的观察,我们很多的行为都是自发意识下产生的。

我们习惯于怎么去思考,怎么去做事,以什么样的性格示人。

有个词叫做“成长性思维”;相对于“固定性思维”;我更愿意把它成为习惯的迭代。

首先,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在我们弄清楚习惯的机制之前。我想说一说,我的习惯之路。

曾经,我是一个追求尽知和完美主义的人;这也导致我养成了拖延和懒惰的习惯;想过改变,后来开始疯狂的阅读,试图在书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和答案;

随着认知的提升,我触及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我开始深刻的思考,思维的逻辑;因为我发现,我之所以追求尽知,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多的负面思维。

也就是那些消极的思想,让我畏首畏尾,总觉得会失败,害怕失败的心理,在现实还未发生之前,就打了退堂鼓,总觉得自己准备的还不够充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观的自我怀疑,消磨了热情,退却了意愿。

动机消失殆尽的时候,行动力自然也不会高哪里去。随着半途而废的事情,越来越多,自我怀疑的状态也越发的平凡。

到了一个零界点的时候,才发现,这种习惯是非改不可,否则,它就像一颗毒瘤一样,会毁掉我的一生。

所有的目标和计划,都是纸上谈兵;把所有的道理都当成摆设,那么我将一无所有。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固定性思维的人,也忠于这个习惯而不自知;遇到很多的问题,选择了规避和视而不见。

但是,随着问题越积越多,似乎不解决,会被内心的负累压得喘不过气。

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从习惯开始。当然走了很多的弯路。

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徘徊,甚至否定和诋毁自己。内心的煎熬,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真正可以感同身受。

一个人的成长,来源于,跟自我的作战,跟习惯的作战。

那么,如何养成新习惯,改掉老习惯和老方法呢?

在我们的大脑中,习惯的过程由三步组成的回路。

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的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上的;

第三步,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关于习惯:重新定义自己

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习惯回路

渐渐的,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会越来越自动化。

而发现这个习惯的回路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揭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在习惯出现时,大脑不再完全参与决策,它要么完全静下来,要么集中做其他的任务。所以除非我们可以抵触习惯,找到新的惯常行为,不然习惯模式依旧会自动展开。

行为模式产生的习惯,实际上是在神经学上的大脑存留了神经回路。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替换我们的惯常行为,才能改变习惯。

而成长性思维的核心就在于,我们需要有意识的甄别习惯的好坏,保留好的习惯,改变坏习惯。

跑步的习惯养成,它的一个回路就是,跑步鞋或者跑步的衣服,可以成为一个触机,也就是暗示;每一次,只要穿上鞋和衣服,就会自动进入跑步的模式之中。

过去,我很少去跑步,第一次跑步的时候,很兴奋,很开心,然后,我发了自拍照到朋友圈,收到很多点赞。

跑步的奖赏就是:

① 跑步产生的内啡肽(让人感觉很好);

② 发圈,收到点赞(会有成就感)

长此以往,我开始渴求这种跑步过后的良好感觉。不知不觉,这个习惯回路就形成了。

早起的习惯,也是这么演进过来的。

过去,早晨醒来后我都会去上个厕所,然后接着睡。后来,我开始设定早起的闹钟,一听到闹钟响,我醒了,就会去上厕所,但是,我加入了一个环节:刷牙。就这样,刷完牙,起床这件事,就成了习惯的一部分。

早起后,我会户外练声30分钟,加晨练15分钟,最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早起把练声的视频发在朋友圈,会有很多小伙伴给我点赞或者评论。

有时候,偶尔没发,还有人会特意提醒和监督,这给我很大的动力去坚持,于是,这个习惯回路也形成了。

当我形成各种各样的习惯时,我开始思考。这么多的习惯,应该怎么取舍,应该怎么选择呢?

有没有一些习惯具有连锁反应能力,可以影响其他习惯的改变。

一些习惯的建立,可以比其他习惯在重塑生活和工作上更有影响力呢?

习惯也具有着一定的维度,就跟思想一样,很多人行为相似,但是背后的动机,背后思考的习惯却是在不同的高度。

有些人可以一针见血的利用思考的习惯,做一些简单的行为,就可以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而很多人,只是利用了肢体的习惯,却忽略了思考的习惯的影响。

功夫都是有深浅的,同样的一个问题和行为,我们分析的角度,习惯的诠释,都是不尽相同的。

关于习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关于整个习惯回路的渴求;也就是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你真的想通过这样的行为模式来达成什么样的结果和目标。

这才是习惯回路有效的核心点。

当然,改变习惯,不仅仅只是改变惯常的行为那么简单,而且也不简单。

你必须得有信仰,得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可以形成新的习惯。

就好像,我相信自己可以修正,思维上的习惯一样。过去我是一个消极主义,悲观主义的人,总是在行动之初,诋毁怀疑自己,用有限的认知,假想着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也因为想象力太丰富,可惜用错了方向,一旦怀疑自己的方向和可能性,行动的意愿大大降低,不仅总是拖延,甚至选择逃避了事;遇上困难之后,开始打退堂鼓,半途而废成为常态,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有一句话:“乐观构想,悲观计划,积极执行”。

在计划之初,如果过于悲观,是不利于前行的。所以必须摈弃一些负面的思维,这样也可以避免负面情绪的干扰。轻装上阵,才可以高效的运作。

相信习惯,不断的反思和改变,不断的迭代习惯回路,才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关于习惯:重新定义自己

相信习惯,才遇见更好的自己。

自律改变认知

行动创造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