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賽分享:導向標識系統設計應該怎麼樣照顧殘障人士的需求?

不管以哪種理論體系來劃分,導向標識都是標識系統裡面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與用戶傳遞方向信息的重要載體,導向標識系統可能包含了視覺、聽覺、觸覺甚至味覺等元素,在多重元素組合呈現的實物標識牌中,信息的表達與傳遞對不同的人群會有不同的效果,這種差異不但體現在抽象層面的認知能力、國家、民族、文化背景等等方面,也可以體現在生理的差異上,比如各種類別的殘障人士,他們由於一些先天或者後天的生理缺陷導致參與社會生產生活的方式有了一些差異。導向標識作為社會基礎設施的一個組成部分,理應凸顯人文關懷,從各個細節上下功夫,照顧到殘障人士的實際需求。

柯賽分享:導向標識系統設計應該怎麼樣照顧殘障人士的需求?

在導向標識系統的實際工程項目中,人性化色彩比較濃厚的場景往往會關注到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並體現在具體的導向標識牌上,那麼,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要怎麼去體現這種人性化的理念呢?以柯賽的項目經驗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

1,針對視覺障礙類型的人群,大多數人應該首先想到是盲文,對,盲文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比天書還難,但是對有視覺障礙的群體來說,導向標識要發揮有效的作用,就得通過盲文來解決問題,標識設計師不認識不要緊,找素材總會吧,素材怎麼去表達就要靠設計師去落實了,目標很明確,要讓盲人也能獨自讀懂導向標識要傳遞的信息;

2,針對聾啞人群,相對視覺障礙來說,聾啞群體對導向標識的識別能力就高出了不少,但是也有一些導向標識包含了聽覺和語言交互的功能,比如近幾年興起的智能標識,人機交互已經觸手可及,最簡單的一個動作可能是喚醒設備,但是這個常人看來再平常不過的動作對聾啞人士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也是無法實現的,所以傳統的導向標識可能對特定的聾啞人群並不會有什麼實際的作用,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比如給用戶多個選擇的機會,除了語音還可以增加觸屏或者按鍵等等功能,辦法總是有的;

3,針對肢體障礙人群,比較好理解的一個群體就是腿腳不便的人群,有的可能需要坐輪椅,那麼這種情況下人眼的高度一般會下降不少,可能接近一名兒童的正常視覺高度,遠遠低於成年人的平視高度,所以導向標識在為這類人群提供服務的時候就需要把有效視覺範圍研究清楚,當然前提還是沒有其他問題的干擾,僅僅是高度的下降,在標識設計領域,通常以人眼視覺平視角度為基準,上下30度偏移的區間為最佳視覺範圍,再把導向標識牌設置位置和距離因素疊加上去,基本上就可以定稿了;

上面我們從3個不同類別的殘障人群出發,對導向標識系統應該怎麼去照顧殘障人士的需求做了籠統的介紹,在實際工程項目中,標識設計師還需要對具體的元素進行效果的進一步提升,比如在字體的大小、色彩、間距等等細節上,都需要照顧到殘障人士的一些特殊需求,其實這些理念在常規的標識系統設計過程中也有一些實踐,比如針對中老年人的場所,通常字體會比較大,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人性化特徵,在針對殘障人士的導向標識系統設計過程中,或許也可以借鑑一些思路。

本文由柯賽標識原創,首發柯賽官網,轉載請保留版權,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