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致命的三個缺陷,自刎烏江命裡歸途

項羽,將才,帥才,而非明主!

在《大明王朝1566》中,倪大紅老師飾演的嚴嵩有一句著名的話:20年了,你爹不光殺人治人罷人,也會用人,國庫要靠我用的人去攢銀子,邊關要靠我用的人去打仗,跟皇上過不去的,要靠我用的人去對付……只要用對了人,才是幹大事的第一要義!

僅僅任用對的人,項羽就輸了劉邦很大一截,更多地是性格原因。一個詞語形容項羽——“孤膽英雄”!

項羽致命的三個缺陷,自刎烏江命裡歸途

楚漢傳奇影視劇照

一、刻薄寡恩

劉邦在慶功宴上講到,他既不如蕭何治理後方,也不如張良出謀劃策,還不如韓信統兵征戰,更不如西楚霸王項羽勇冠三軍。而項羽有一范增,還不加珍惜信任。在劉邦軍中,很多都是從楚軍中易幟投降過來的,反觀項羽軍中,人才凋零,又有誰是漢軍中過去的呢?歷史的選擇中,恰恰就是這樣一個痞子無賴才坐得了皇位!

想要利益最大化,就要合理分配,領袖怎樣切蛋糕很重要,劉邦很會切,總是給大漢集團搶大份,項羽卻總是給自己拿大份。一個大蛋糕,劉邦帶領了一群人和項羽搶,項羽能搶得過?不僅如此,最終失去了自己的那一塊。

趣聞記載,項羽授予別人官職,總是拿捏著大印,稜角磨平了才給人家。妒賢嫉能,對於有功之臣吝惜賞賜,對於賢才,更是疑心太重,罷黜不用,卻只重用項氏一族和外戚之臣。雖然,尊范增為亞父,但劉邦僅一個離間計,就寒了范增的心。說其“刻薄寡恩”,熟不為過。

項羽致命的三個缺陷,自刎烏江命裡歸途

劉邦影視劇照

二、自負極端

這類人不容易聽進言官謀士的忠言逆耳,但是,往往認準了一個目標,他們完成的幾率卻遠高於常人!

譬如,項羽學書不成,學劍也不成,卻學得了“萬人敵”的兵法。從項梁大怒,可以分析出,書與劍不是項羽學不成,而是根本就不想學。章邯伐趙,圍控邯鄲,諸侯聯軍作壁上觀,項羽卻認準時機,破釜沉舟,九戰九捷,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攜大勝之威,做得聯軍統帥的地位。

如果項羽、劉邦是生活在中世紀,依靠一場決鬥贏天下,只一個回合,那劉邦必亡!可惜不是,幸好也不是。果真是,成也“自負極端”,敗也“自負極端”。天下事,誰也不虧欠得了誰!

項羽致命的三個缺陷,自刎烏江命裡歸途

項羽影視劇照

三、耳根太軟

垓下之圍,虞姬一句“賤妾何聊生”,這位叱吒風雲的西楚霸王竟然人女情長,英雄氣短,又至八千江東子弟於何故?如果在今天,用情專一或是是一位好丈夫,有金又有勢。可是他是君主,君主只屬於國家,即使是私人情感。

再者,項羽重用外戚,難說沒有枕邊風。項羽出征,總是將虞姬帶在身邊,項羽稱西楚霸王,給虞姬美人的封號。愛情燒昏了頭,再需要理性的時刻,感性至上。

項羽致命的三個缺陷,自刎烏江命裡歸途

虞姬影視劇照

他只適合做結束亂世的梟雄霸主,卻不適合做開創之君。自負極端,使得他難以容人,自然就刻薄寡恩;耳根太軟,過於感性。終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卻也是命裡歸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