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這家公司招了一個員工,卻沒想她是一位十二翼大天使

傳說中,

十二翼大天使是僅次於上帝的存在。

3月25日上午11點多,深圳120接到報警,稱南山區有一名90後年輕人在公司突然倒下,情況萬分危急!深圳120立即就近調派南山醫院急診科出車。

當救護車到達現場時,急救醫生文惠明看到幾個人圍在一名倒地男子旁邊,其中一名女士正在做胸外按壓。

令文醫生驚訝的是,他們正在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並且已經除顫3次了,文醫生團隊剛接手急救,很快就發現這位年輕人的心跳、呼吸恢復,於是立即將其轉移上救護車送入醫院。

這位年輕人經lCU進一步治療後,恢復良好,能正常語言交流,可下床活動,4月3日從ICU轉到普通病房,4月6日出院啦!出院啦!啦啦啦....

誰是十二翼大天使?

就是現場進行胸外按壓的女士了。

原來,現場實施心肺復甦的這位陳女士,是患者的同事,之前曾是醫院護士,

現在公司做行政工作。去年12月剛給同事們做了急救培訓,公司自購了自動體外除顫器AED,1月份才到貨,沒想到這麼快就派上了大用場。

陳女士說:“近兩年政府對急救的宣傳力度比較大,企業對急救也比較重視。我給公司同事做了急救培訓,大家遇到這件事時也不慌,配合得非常好,有同事馬上聯繫我,有同事打120,有同事配合我一起做心肺復甦,有同事去拿來了AED。現在政府很支持這一塊,在地鐵、體育館等地方都配有AED,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會怎麼使用它。”

非常敬佩陳女士,將急救文化植入新單位的基因,推動了公司急救系統的建設,天使到哪裡都是天使!

深圳這家公司招了一個員工,卻沒想她是一位十二翼大天使

當然也為這群可愛的同事和硬核公司決策層點贊,也為深圳市政府的引領點贊。

再來看下面這個事件,3月27日,也就是在上述事件的2天后,事發廣州。

深圳這家公司招了一個員工,卻沒想她是一位十二翼大天使

29歲男性,在辦公室突發倒地,公司同事圍了一圈,沒有心肺復甦,更沒有AED,小夥子人沒了。

同樣是90後,命運截然不同。

差別就在於你身邊是什麼樣的同事、什麼樣的公司、什麼樣的急救認知。

嗯,原來具備胸外按壓+AED除顫的能力就是擁有了大天使的十二個翅膀。

胸外按壓,通過按壓胸部造成血液被動的從心臟泵出和迴流,這些血流能保證心臟和大腦能得到基本的血流供應,不至於過快撒手人寰。

而電擊除顫就是大天使的起死回生的一指,它能讓紊亂顫抖、失去泵血能力的心臟恢復節律性搏動,恢復泵血能力,wang者歸來。

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是怎麼起作用的?

正常人心臟不停的做收縮、舒張運動。收縮時泵出血液,供給全身組織器官;舒張時血液迴流,重新回到心臟,經肺循環氧氣交換之後,再變成富氧血流,再次泵出供給全身。如此週而復始。其不間歇、規律的舒縮運動有賴於竇房結這一“司令員”的指揮。

深圳這家公司招了一個員工,卻沒想她是一位十二翼大天使

心臟竇房結

而所謂心臟驟停(俗稱心跳停止)是指心臟泵血功能完全喪失,此時大腦無血流供應而失去意識昏迷,呼吸停止,脈搏也消失。

無反應無呼吸無脈搏,是心臟驟停的表徵。此時,如果你用超聲波探查或者剖開胸壁,你會看到心臟處於三種狀態,一種是雜亂無規律的顫抖狀態(室顫心電圖, 見下圖);一種是偶爾緩慢的局部蠕動(無脈電活動心電圖);一種是完全不動,癱軟狀態(心室靜止,即直線心電圖)。

深圳這家公司招了一個員工,卻沒想她是一位十二翼大天使

室顫心電圖

心跳停止的以上三種表現形式,決定了急救方法的不同。

對於院外突發的心臟驟停,例如急性心梗心臟驟停、馬拉松跑步心臟驟停,往往大部分表現為第一種即室顫狀態。此時急救的關鍵是馬上心肺復甦,儘早獲得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除顫,AED操作簡單,開機後就會有語音提示操作步驟,按照提示黏貼電極片,機器會自動智能分析患者是不是室顫。

如果是室顫,它就會自動充電,並自行放電或提示你按下放電按鈕,實施放電,電擊後即即刻開始胸外按壓。

如果不是室顫,AED不充電、也不能放電,施救者需要繼續心肺復甦。每2分鐘心肺復甦後,AED都會重複分析患者心電類型,做出是否可除顫的判斷。

深圳這家公司招了一個員工,卻沒想她是一位十二翼大天使

黏貼電極片

深圳這家公司招了一個員工,卻沒想她是一位十二翼大天使

不要接觸,分析心律並給予除顫

而對於暈倒不清醒的但有心跳的患者,即使你判斷錯了,以為他發生了心臟驟停,給患者貼上電擊貼片,AED分析到其並非室顫,就不會充電,更不能放電,這意味著AED對活人是安全的,別擔心會電壞患者

關於室顫,夜鷹曾經寫過一篇有趣的短文,推薦給大家:

點擊→_→殺手室顫的獨白

關於購買AED,可以參加這個團購活動,能省1萬元,最後三天,五一截止:

點擊→_→夜鷹救命神器AED團購 第二季

關注夜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