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理財最大的風險是:什麼都沒有做?

關於投資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常識:投資有風險,入行須謹慎。所以很多人認為不投資就一定沒有風險。工資直接打入銀行帳戶,轉為定期存款,省時省心,沒有虧損的風險,還能獲得利息。表面看來資金很安全,實際上真的沒有風險嗎?

為何說理財最大的風險是:什麼都沒有做?

通貨膨脹侵蝕財富

持有“不投資就沒風險”這種想法和觀念的人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現象,缺乏對社會經濟深刻的認識。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不投資往往也會有較大風險。

現在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物價不斷上漲的速度遠大於工資上漲的速度,衣食住行的各種開支相比過去也大幅度提升,這使得我們手中的人民幣不斷貶值。

你今天擁有10萬元的現金,那麼10年以後呢,這1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要保持當前的消費能力,你的收入水平必須能抵擋通貨膨脹。否則,儘管眼前看似資金充裕,在將來很有可能不夠用。這樣的風險難道不值得關注嗎?

我們來算一筆賬,假設每年物價上漲4%,以現在的100元為例:

5年後,實際消費能力相當於現在的81.5元

10年後,相當於現在的66.4元

20年後,相當於現在的44.2元

30年後,相當於現在的29.4元

由此可見,30年後的100元只能買到相當於現在30元能買到的東西。

換句話說,20年前的100元可以買多少東西,現在可以買到多少,那麼20年以後呢,又可以買到多少?因此,投資有風險,而不投資所存在的“隱性風險”也是很可怕的。

錢存到銀行就安全嗎?NO!

抵禦通貨膨脹的影響,你不能把錢只存在銀行,因為儲蓄的功用只是杯水車薪,以儲蓄存款的方式持有現金,只是典型的低風險低收益的選擇。把錢存銀行從短期來看,其風險很小甚至是沒有風險。從長期來看,儲蓄存款不僅收益很低,而且風險也在加大。

正確的儲蓄觀念應是在銀行的存款只是我們半年到一年內平時生活上所需要的。其實銀行的一個優點也是缺點,就是存取自由,正是因為這份自由,很多時人們很難真正做到“存”到錢,很難為一箇中長遠期目標(如教育基金、養老基金等)建立一個獨立的、專款專用的賬戶,現在其實說錢存銀行不如說錢放銀行更貼切,憑心而論,現在有多少人目前賬戶的錢是靠幾年或十幾年不斷積累存下來的呢?

我相信一般都是以短期的儲蓄為主,更多的時候銀行只是起到了一箇中轉站的功能,給儲戶暫時擱放錢的地方,因為擱放一段時間後,很快就又被儲戶支出去使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