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不喜歡和低薪不喜歡,你怎麼選?

“你拿詩和遠方和苟且鬥,你永遠鬥不贏的。因為苟且有一萬種需求,一萬種痛苦,而詩和遠方只有一種快樂。”

——高曉松

高薪不喜歡和低薪不喜歡,你怎麼選?

我首先解釋下苟且和遠方。苟且是你火災當下的現實,有什麼經濟實力就做相匹配的事情來滿足人作為消耗者的需求,比如肚子餓了就要吃飯,冷了需要買衣服。遠方是精神,夢想追求和生活品味,比如我想環遊世界,我想有個飄窗。當苟且和遠方發生矛盾,誰能抵抗得了苟且作為生存活下來的需求,所以有一萬種人性的痛苦,你先要滿足了本能,才有精力去積累資本追求遠方。而遠方只有一種快樂,當快樂,你想要更快樂,就好比吃了中餐,你想要吃西餐獲得新奇的滿足。悲傷和痛苦總是使人深刻,任何一種痛苦部分程度的難受;而假使有快樂,即時沒有更快樂,你也可以得到慰藉。

高薪不喜歡和低薪不喜歡,你怎麼選?

高曉松的這句話來自於奇葩說一期的辯題:

高薪不喜歡的工作和底薪很喜歡的工作,你選哪個?

馬東先問嘉賓,毛不易,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毛不易回答說:“大多數人現在做的本來也不是喜歡的,還不如選擇高薪不喜歡。”

為什麼?我們有沒有發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物慾橫流的世界,真的很難找到自己喜歡什麼,對什麼執著。初中的我自己喜歡收集筆記本,2年以後,我發現,只有在筆記本里寫滿文字,筆記本的增加才有意義。後來我發現我是個實用主義者。所以我常常羨慕那些身邊的朋友,可以喜歡動漫到痴迷,可以迷戀一個明星到瘋狂。因為他們身上有堅持的熱誠,極致的程度和堅持的長度,都是我所缺乏的,而我認為那兩樣東西很美好。但大多數的人,我想也許和我一樣,平凡的人生,認真的活著。沒有像華晨宇一樣出生在音樂世家,出生就被培養往音樂路上走,剛好沒有排斥,發現也很喜歡,於是努力著成為音樂家。平凡的我們,常常沒有特別喜歡的東西,只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做好它。所以,不喜歡是相對喜歡而言,淡化了程度,轉化成要做的事,高薪就是做好它的報酬,也是一種追求。

李思凡說:“大多數人生下來就不易,如果有高薪不喜歡的工作,還用選嗎,直接做了。”

高薪不喜歡和低薪不喜歡,你怎麼選?

這裡說的是,當你生下來到成長都沒有一個好的家庭條件的資本,如何支撐得起你的喜歡,你的喜歡能支撐多久,大多半路夭折。大概是廉價了自己,成全了喜歡,而喜歡在那時往往一文不值。

高薪不喜歡和低薪不喜歡,你怎麼選?

當你擠過清晨6點的地鐵,最痛苦的不是錯過,而是早到還是擠不上去門邊。因為生活上總有人比你還拼命,現實的暴擊不止是貧窮而已。那時的你,想買一輛車一定成了你最大的渴望。

我們不是沒有詩和遠方,是差了去遠方那張機票。當苟且和遠方擺在面前,只能選擇苟且,有什麼樣的經濟實力就做匹配這樣經濟實力的事情。

高薪不喜歡和低薪不喜歡,你怎麼選?

你說你很喜歡畫畫,你要成為一名畫家,當你食不果腹又賣不出一幅畫的時候,你不得不考慮先生存。只有先活下來才能好好生活,才有談夢想的可能。而高薪不喜歡就成了目標,做好它,把自己養活了,滿足自己的日常需求了,慢慢的還能找到被需要的意義,找到事業感和激情。

總結,我們也許是千萬普通人中的一份子,請接納自己的平凡。

也許沒有喜歡什麼的執著勁,也許找到喜歡事物但沒有支持自己任性的資本,沒關係。因為我們一定有目標,它不是我們喜歡的東西,缺了點熱血沸騰的感覺,但它是我們想要的東西,裡頭有努力後得到的意義,滿足的成就感,還有為了愛人實現的樂呵勁,愛的意義。

但如果是小編自己、我想我會先選擇高薪不喜歡培養出過硬的技能和一副銅牆鐵壁包裹柔心的的性格後,選擇低薪不喜歡的工作,創造出我認為最能回饋我自己和社會的事。

那時的我往更好的自己靠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