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公办有点不甘心?但这位过来人说,有些事情要换个角度看……


读公办有点不甘心?但这位过来人说,有些事情要换个角度看……


在成长过程中

一起分享专业、实用、有趣的亲子新知与体验

大手牵小手,幸福向前走!



报民办的,经历了初步等待的忐忑、接到电话的狂喜、继续等待的煎熬;今明仍然会有电话来,祝好运。

相比之下,报公办的,可能更是五味杂陈,恭喜身边考上民办的小伙伴,但自己心里还是有一点点不甘,和一点点对于未来的彷徨。


熟悉 大手牵小手 的朋友,或许记得依依妈妈,她之前为大手牵小手写过一篇好文,《朗读、写字、计算!这三件事拉开了入学后的差距,经验之谈!》,被无数家长怒赞。她自己的公众号“育儿修行记”,手手君也很爱。

四年前,依依妈妈的女儿幼升小,到上实打了圈酱油没进,直接就选择对口普通公办就读,目前四年级,明年即将面临小升初。那些焦虑与纠结、释怀与考量,这四年来她不断反思,有些心得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01

择校的一些思考

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


先分享一下我当年在给孩子择校时的一些思考,为什么在上实落选后,没有考别的民办,直接就读了对口的普通公办。

女儿依依并不是什么超常孩童,也没有进行精细的学前教育,这样一个内向、自尊心又强的女孩,做“鸡头”或许远比做“凤尾”更适合她。

我们当时的考虑是,进入公立普小这样一个孩子层次比较参差的环境,凭她的正常智商和认真努力,应该会比较容易取得优势,从而在学习之初就建立自信,慢慢地喜欢学校,爱上学习。

读公办有点不甘心?但这位过来人说,有些事情要换个角度看……


另外,孩子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还要权衡我们自己的工作事业,以及老人的照顾方便。

双职工家庭,得靠家里老人帮忙接送,所以不管公办民办,就近入学也是全家人的不二之选。

我认真衡量过浦东几所一梯队民办的位置,离我家都比较远。

个人认为,远距离上学的话,容易造成孩子缺眠少觉,老人接送折腾不已。家人的付出与牺牲,无形之中也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

实际上学后,直到目前,我仍然觉得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尤其在孩子小时候,多一点睡眠时间,真的很重要。

没有考虑周全就别急着体制外


这几年关于留学的话题越来越热,也有很多家长会给孩子选择体制外路线的双语学校。

应该说,这确实是一条很好的路。但每家的情况不同,还是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就拿我们家来说,对于留学国外的规划道路尚不完全了解,而且一旦选择体制外,基本是无法再退回体制内的,我们不想这么早就确定孩子是否要放弃高考。

而从经济上来讲,每年几万到十几万的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有许多隐形开支,包括今后的留学费用。作为普通中产家庭,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性价比。

即便选择国际教育路线,也不见得比体制内轻松,除了学科学习外,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社会活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每样都不能少。在升学时,首先要在国内的孩子中杀出一条血路,然后再和其他优秀的亚裔孩子一决高下,最后再和英美本土的精英抢夺名校宝座……

可能我对国际教育的理解并不深入,但个人感觉,国际教育并没有更轻松,如果没有充分周全的考虑,基础教育阶段不妨先从体制内开始。

读公办有点不甘心?但这位过来人说,有些事情要换个角度看……


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还是在家庭


公办民办间的教学进度确实不同,作业量、课程设置、补充教材等等都不同。但真正能产生巨大差异的课程并不多。

相反,越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不同的家庭教育越能造成巨大的差异。

是的,学校是很重要。但如果说学校之间的差异如同燕雀与鸿鹄——好歹都是鸟类,那么家庭之间的差异则是云泥之别——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即便进的是公办普小,我也相信,如果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一定也能看到孩子的成长。

综上,在孩子今后的小升初、中考、高考、择业之时,我也希望自己能提醒她:不选最好,只选最适合。

读公办有点不甘心?但这位过来人说,有些事情要换个角度看……


02

进了公办以后

张爱玲的《十八春》里有一句话让人印象很深:女主曼桢丢了一个红手套之后焦急寻找,因为她有这么个脾气,“一样东西一旦属于她了,她总是越看越好,以为它是世界上最最好的。”

放到鸡娃这件事情上,这样的思路其实有利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结合我们这四年来的入学体验,来说说公立普小的好处,仅供参考。

挖掘天赋与兴趣更重要


作为家长,谁不想让孩子进名校呢?我心里其实也一直有名校的执念,想着自己是复旦的,孩子读的学校总不能差吧?

名校的确有光环,但退一万步来讲,孩子如果没有考上名校、长大后没有多大成就,我们做父母的难道就不能接受了吗?人生成功的标准一定得是功成名就吗?

择校热的根源恐怕在于价值评判的单一性。

追求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以及能赚大钱的工作是目前的主流价值观。然而社会在发展,价值多元化的种子已经在萌芽,或许20年后,我们比较的不再仅仅是赚取财富的能力,而是活出精彩人生的能力,构建幸福家庭的能力。

上不了名校,只要愿意付出劳动也能活得好好的。如果专注于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其价值甚至还能获得广泛认可。

《时代周刊》“2015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里,近藤麻理惠是唯一入围的日本女性,与她一同入围的还有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美国总统奥巴马、德国总理默克尔、苹果公司CEO库克等人物。

然而,30岁的近藤麻理惠可不是什么政治家,她是凭借其独创的“怦然心动整理收纳法”红遍全球——没错,就是我们家庭主妇每天都在做的整理房间。

读公办有点不甘心?但这位过来人说,有些事情要换个角度看……


甜美可爱的近藤麻理惠

麻理惠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幸福的家庭主妇。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她就热爱打扫、整理、烹饪与裁缝等家务。到初三时,她因阅读《丢弃的艺术》对整理产生兴趣,开始全心投入收纳整理技巧的研究之中。到大学二年级,她开始开展自己的整理咨询业务,连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是《从性别角度看做扫除/整理》。

麻理惠如今已成为日本知名整理专家,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其著作《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风靡全球,把整理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麻理惠的父母想必也是了不起的父母,能够一直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觉得喜欢做家务是没出息,没有逼着孩子弹钢琴学奥数考东大。

作为父母,发现孩子的天赋之所在,发展孩子的兴趣热情,远比进入名校重要得多。

读公办有点不甘心?但这位过来人说,有些事情要换个角度看……


用心发现并用好学校的优点


这几年很多网贴里都把公办小学贬得厉害,但其实公办小学的优点也不少。

比如师资。

相对一些国际学校和民办学校教师的高流动性,公立学校的师资要稳定得多,总体师资力量也不弱,即便是菜小也有好老师,极具责任心和爱心。

比如依依班上的数学老师,智慧且有亲和力。有一回还抱起依依夸赞她重了,把常年被人说瘦的小家伙乐坏了,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也一直高涨不下。

班主任语文老师是个90后,看着就像个半大的孩子,但对孩子们的事十分上心,这个感冒了要提醒吃药,那个发烧刚好体育课免修,微信群里总是第一时间回应家长的问题,按时发布回家作业。我每次听到依依在家把一篇课文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时,也不由感叹90后的老师也不可小觑。

老师的力量在于,如果孩子真心喜欢她/他,就会自发地想把这门课学好!

当然有些老师可能也不尽如人意,但是这样的情况公办民办都有。大部分老师都是尽心尽责的,有问题就多沟通,沟通不了的自己想办法解决克服。

公办课外自由度大


公办小学一年级的作业真心不多,书写作业大部分在学校完成了,回家基本上就是读一读背一背,语文有个生词默写,一般情况下半小时就能搞定了。周末一张语文卷子,一张数学卷子,拖拉一点的孩子两小时也能做完了。

多出来的时间就全凭家长安排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

往坏里说,本来教学进度就没有民办快,如果放学回家老人管不住,这段时间孩子就疯玩了,该学该练的统统挤压到晚上。

往好里说,空下来的时间想弹琴的弹琴,想画画的画画,英语课、奥数课想上哪个上哪个,总之,可以根据孩子需要加强的环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不用担心校内作业挤占太多课外时间而无法自行安排课外教育。

关键在于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效率高、善于自学、自律的孩子,公办的宽松或许更适合。

读公办有点不甘心?但这位过来人说,有些事情要换个角度看……


公办有利于孩子了解多元的社会


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看法,决定了你对这件事物的定性。

相对于民办小学挑选生源后比较趋同的状况,公立小学的孩子层次就比较丰富。

依依就读的小学里有上海本地小孩,有成功的新上海人子女,也有凭借居住证入学的孩子,还有一名智商稍有欠缺、随班就读的孩子。

在富贵和聪明的孩子面前保持平常心,对低收入和后进的孩子保持同理心,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修炼。

有句说句,从班上情况来看,虽然家长们受教育的程度层次不齐,但是班级的总体学习氛围还是非常好,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视。

现在许多人把菜场小学看作洪水猛兽,对外来民工子女形成了刻板印象,但实际上许多外来民工深感学历之痛,也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菜小出牛蛙的也不在少数。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但她重视教育,四五岁就给孩子买连环画,二年级就在家里摆上《水浒传》、《三国演义》,俞敏洪两次高考落榜后给他寻名师,俞敏洪的成功与母亲的教育分不开。以学历、财富来给家庭贴标签实在是太简单化了。

03

择校,先修身


不管在什么学校读书,学习习惯都是最重要的。

对于知识类的东西,随时打开搜索引擎,几天之内就可以成为一个“专家”,何必急在幼时。相反,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学习方法和需要长期培养的技能,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举几个例子,我们家从低年级开始进行的教育实践:

自学方法与习惯


有次,依依放学回家说跟几个同学在学校里玩皮球虫、玩蜈蚣,把奶奶吓了一跳:“蜈蚣可是有毒的,千万别用手去碰啊”。

可依依看到同学们用手捉了蜈蚣也好好的没事儿啊,就来问我:“蜈蚣到底有没有毒?那种脚很多的虫子到底是不是蜈蚣?”

我说,“妈妈也不知道啊,你自己上网查查吧”。

于是她就打开pad,在百度中搜索“蜈蚣”,我帮她把百度百科的内容念了念,她就开始自己兴致勃勃地看图片,搜索到了她看到的那种虫子后,连忙叫奶奶过去看。

她的结论是,同学们看到的确实是蜈蚣,但是这种蜈蚣可能没毒,一般的蜈蚣有毒,虽然不致命,但是最好还是别用手去捉。

这就是一个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经验的过程。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以及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进入公办小学后尤为重要。

现在,她有不认识的单词用有道词典,有不认识的汉字用笔画输入法问百度,跟读语文、英语课文,做听算训练用“纳米盒子”;最近又成功地学会了用手机录音功能自己默写生词。我打算等她的阅读能力上去了以后,再教她去图书馆检索自己想看的书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和自学的本领,家长在陪读上就可以一步步放手了。

目标与计划


每到周末的早上,我们都会一起赖会儿床,在床上制定一天的计划,把必须要做的和想做的事都安排进去,由依依立项,我们批准。

比如,上午2小时完成周末作业,跟爸爸打乒乓,看2集喜欢的卡通,下午看天气约小伙伴一起去公园或者室内游乐场,同时考虑好约不到小伙伴的第二套方案。

尝试了几次之后,依依有一次周末晚上感叹道:按计划做事真的蛮开心的。

公办小学的进度或许是没有民办抓得那么紧,但当孩子学会了有效的时间管理和自控,就能逐步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

能够计划安排自己时间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没有计划安排的人只能被人计划安排。

读公办有点不甘心?但这位过来人说,有些事情要换个角度看……


语言表达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语言技能从小培养起总是事半功倍的。

除了每天一起阅读中英文绘本外,我近来开始尝试让依依当小老师,每天讲解一本英语绘本,既复习巩固了英语理解力,又锻炼了中文表达能力,还强化了自学能力,因为不会的单词要先查字典、听录音,真是一举多得。

依依爸爸每晚讲故事的时候也会传授编故事的技巧:要有任务,要遇到困难,完成一个任务必须先完成另一个任务,一个困难之中套着另一个困难,这样的故事就能想讲多长就多长。

总之,如何开展校外的素质教育这个话题实在包罗万象,还需要细细探究,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

05

写在最后


回首四年前幼升小时的焦虑和慌乱,其实也给了我们巨大的收获。

作为家长,我们认清了形势,明白了在孩子的升学上必须提早规划,预则立不预则废。

更重要的是,反思了不同教育体制的利弊,摆正对学校教育的期待,建立了家庭教育的理念。要培养一个独自自主、自得其乐、能与人和谐相处的孩子,并在接下来的这四年中慢慢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挖掘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学会交朋友和处理同学之间的冲突。

作为孩子,虽然在幼升小的时候懵懵懂懂,但是她也明白了有一群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努力,比她优秀。因此从一年级起她也乐意参加课外的学习和提高,努力追求上进。

这四年里陪娃一起长大,我最大的转变,大概就是变得更淡定,真正具有成长性思维。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我们的行为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目的:学习或者表现。

在表现领域,我们会集中精力于自己已掌握的东西,尽量减少错误,让自己做到做好。

而在学习领域,我们会集中精力于未掌握的东西,我们会犯错,会从中吸取教训,从而使自己进步。

可惜我们常常忘了去区分这两个领域,太过在乎自己的表现和别人的评价,总是停留在表现区,错失了成长的机会。

实际上,孩子的整个求学生涯,都可以视作学习区。

学校学习只是人生最初的一个阶段,工作以后是另一阶段学习的开始。只要不断进步,你就永远有机会。

既然此刻我们已经做出了选择,那么,更应该做的是着眼未来,而不是患得患失。

育儿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对父母智商和情商的考验,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才会觉得异常焦虑与艰辛。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家长的悉心教育必然能在孩子身上开花结果。

孩子终究会长大,放慢脚步陪伴她十年又何妨,仔细重温自己成长的每一步,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另一番深度体验呢?

仍然要祝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开开心心地进入喜欢的小学,展开人生的新一段旅程。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与 大手牵小手 的朋友们共勉~

读公办有点不甘心?但这位过来人说,有些事情要换个角度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