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的发展差异原因-《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李录是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芒格家族资产的管理人,可以说是查理芒格先生的徒弟。本书主要分为2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李录对中、西方文明发展差异化的思考及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看法;第二个部分主要是记录近几年有关价值投资的演讲稿,包含了李录先生对价值投资理念及实践的思考。

李录认为,1776年,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美国《独立宣言》、瓦特蒸汽机在同一年内发生,也是人类文明的分水岭,这三件事分别代表了自由市场经济、宪政民主及科学技术。

为什么现代科技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能使经济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李录引用了李嘉图的解释:两个不同能力的人,专注于自己的特长,创造出的价值在互换后是更多地,好像1+1>2一样。但这并不能解释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复合增长的现象,因为所有人都参与到市场后、社会分工极大化时,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会达到极限,李录用1+1>4来解释:不同的思想在交换的时候,双方不仅保留自己的思想,获得了对方的思想,还产生新的想法,正是这种特性,使得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创新,与自由市场结合后,使得现代经济复合增长。

在过去的200年里,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衰落,引起了无数人的兴趣,很多学者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这些观点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因为他们研究的历史区间太短了,少则100年,多则1000年,无法对东西方的历史作系统比较。1919年,塞尔维亚的米兰科维奇提出一个循环理论,认为地球的气候存在长期大循环,周期大约是10万年,这种理论解释了地球历史上冰川时期形成的原因。现代人类的祖先智人大约在15万年前出现,但当时地球气温很低,智人只能生活在非洲靠近赤道的很有限区域内。直到公元前7万年左右,地球气候开始变暖,原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出现植物、动物,智人开始走出非洲,最终在公元前12000年左右来到了美洲大陆。


东西方的发展差异原因-《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文明轨迹:在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程度时,伊恩.莫里斯教授提出了一种计量方式叫社会发展指数(计量了人类摄取和使用能量的能力),这是一种定量记录人类文明历史轨迹的记录方式。莫里斯的把人类摄取和使用能量的能力分为四个方面:摄取能量的能力、社会组织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战争动员能力。摄取能量的能力指人类摄取食物、燃料和原材料的能力;社会组织能力指最大的永久居住单元的人口数;信息交流和战争都是人类使用能量的一种方式。莫里斯记录了从公元前14000年到公元2000年东西方社会的发展轨迹。公元前14000年到公元500年左右,西方一直领先东方。大约在公元541年(南北朝时期)左右,东方超过了西方,并一直保持领先,直到1773年,西方再次超过东方。

农业文明天花板:李录将文明定义为人类利用资源创造出的全部成果,计量了人类和其动物祖先拉开的差距。文化是用来区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的区别。因此,他将人类的文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采集狩猎文明、农业畜牧文明、现代科技文明。为什么中国古代唐宋元明清那些朝代大多只持续了几百年,就无法再维系。究其原因,农业文明的社会发展是存在天花板的,农作物产生于光和作用,牲畜也要消耗植物,最终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上限受限于土地面积与单位土地产出。农业文明中有限的资源和近乎无限增长的人口导致了马尔萨斯陷阱的出现,人口增长只能通过非自然灾难来制约,这是农业文明无法突破的天花板。

在农业文明中,国家越大,人口越多,地域越多样化,应对挑战的能力就越强,政权从低端向高端转移也是必然,但如何管理庞大的农业帝国一直是农业文明的一个难题,知道中国人发明了一种创新制度-科举制。科举制从社会各阶层选拔人才,分享政治权利,也通过政府考试的方式统一官方意识形态,保障录用人才的忠诚。公元500年代1700年,中国一直领先西方,科举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秦国的商鞅变法,用个人能力取代血缘关系来决定政治权力分配,财产可以传代,政治权力不可以传代,导致秦国崛起,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击败了所有诸侯。

发现美洲大陆的影响:新大陆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状况,运回了大量白银;解决了欧洲的土地瓶颈,加速人口流动,在美洲种植与欧洲的工业用品交换,形成了环大西洋贸易圈。同时英国从1215年开始就在削弱君权,到17世纪,英国的权力主要在下议院,代表商人利益。英国在美洲建立的殖民地也以保护商人利益、保护私人财产为目标,在英国及其殖民地的影响下,环大西洋经济形成了自由市场经济。航海时代对科技的需求,也刺激了科技的进步。

中国东西走向有两个大河,长江、黄河之间形成了一片广袤肥沃的冲击平原,适合种植。两条大河加上一些支流,中国的水利交通十分方面,导致中国统一相对简单。而在西方适合农业 的冲击平原面积小且位置分散,被很多山脉隔开,难以形成统一的国家,传统的分封制就可以维持。

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在发展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刘易斯拐点,在工业化早期,农村的剩余劳动人口不断被吸引到城市工业中,但是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从过剩变到短缺,这个拐点就被成为刘易斯拐点。(1)工业化时期:在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前,农业剩余人口多,资本拥有绝对的掌控力,劳工很难有定价权和讨价还价的能力,企业自然就会剥削工人。(2)黄金时期:过了刘易斯拐点之后,劳动人口已经开始短缺,,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对生产设备的投资以提高产出,同时迎合满足雇员的需求,增加工资。工资上升又引起消费水平上升,储蓄水平和投资水平也会上升,这样公司的利润也会上升,形成了一个互相作用、向上的正向循环。这个阶段中,几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会形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消费社会,整个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应该已在前几年进入黄金时期。(3)被追赶时期:工资增长到一定水平后,对企业来说,在海外其他新兴经济中生产会变得更有吸引力。本国投资就会减少,本国的劳工,尤其是那些低技能劳工的工资水平会停止上升甚至下降。劳工需要靠自己生存。那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比如科学技术、金融、国际市场类的工作回报会很高,资本的海外回报也会很高。但是社会的总体工资水平会停滞不前,国内投资机会大大减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