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喜憂不均 餐企急盼政策幫扶擴圍

“五一”小長假將至,餐飲行業迎來春節以來首個消費增長契機。隨著幫扶政策逐步出臺,目前,復工的餐企生存現狀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分化,連鎖品牌喜人,頭部品牌也開啟了新業務,但與此同時,新晉走紅的流量檔口、網紅新店仍在苦撐,也有一些高評價的中小單體品牌出現關店現象。政策為企業減壓有所側重,未來如何突破瓶頸?

幾家歡喜幾家愁

餐飲行業正在逐步迴歸正軌。其中,火鍋、茶飲門店的恢復速度相對較快,像喜茶、星巴克、海底撈等品牌已經開始出現排隊的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華天飲食公司瞭解到,繼二友居、香妃烤雞部分門店實現盈利後,3月北京華天直屬餐飲企業已經實現了整體盈利。另外,位於朝陽大悅城的新元素餐廳中午的上座率達到八成,據店內工作人員介紹,門店的生意雖然還沒有恢復到疫情發生前的程度,但現在也已經有明顯的回暖,尤其是在節假日、雙休日,店裡的上座率會超過80%。

然而,儘管餐飲連鎖品牌相較於單體、小規模品牌而言恢復得較快,但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時也發現,不少餐飲門店也貼上了閉店、轉租的公告,一些商圈的物業在進行招商。一家在建外SOHO開快餐店的店主告訴記者,門店在3月營業了半個月,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最後選擇閉店。“希望門店轉租成功,收回點資金。”對此,記者採訪了一位從事出租、招商行業的相關人士,他表示,目前經營餐飲行業的門店轉租的房源尤為多,並且其轉租費也下降了近40%-50%,而連鎖餐飲企業和超市業態尋租的佔多數。

一些抗風險能力較弱的餐飲門店正在被淘汰出局,其中不少在黃金地段、核心商圈開店的餐廳也開始部分離席。位於簋街黃金地段的高樂雅咖啡(上院店)於4月12日停止營業,同時,朝陽門商圈悠唐購物中心內的不少餐飲門店也並未完全恢復營業,還有一些門店貼出了停業公告。值得注意的是,在已停業的餐廳中,有部分曾經出售過預付卡的門店已經貼出可退款的通知,提示購買過門店預付卡的消費者換店消費或聯繫退款。

房租減免難落實

早在疫情剛發生時,國內各地就出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幫助企業緩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壓力。但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瞭解到,雖然有部分餐飲企業確實享受到了房租減免的政策,但仍有許多受訪企業反映目前房租減免難以落實,很多餐廳即便復工,短時間內客流、訂單難以恢復疫情前水平,這也使得企業復工後的成本壓力更為凸顯。

在北京有8家實體店、近300名員工的某網紅西餐品牌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公司處於持續虧損狀態,截至4月23日,營收只恢復到疫情之前的30%左右。雖然目前北京市已經先後出臺了多項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詳細政策,不過現實推進落實還需要時間。

而關於租金的問題,某中餐正餐連鎖品牌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目前所面臨的情況。“目前國企業主方在租金減免方面執行沒有問題,只要政策有要求,企業提供相關材料即可享受減免政策。但是部分業主拒絕為店鋪減免租金,業主認為其性質不符合政策規定的範圍。此外,民營企業業主,一部分執行了階段免租,還有一部分對商戶房租不減免也不延期。”

另外,還有部分餐飲企業希望貸款、社保、外地返京復工等方面能出臺相應的政策,以渡難關。在貸款方面,部分餐飲企業希望能夠出臺針對小微企業的專項貸款,簡化手續,考核企業往年的經營情況、繳稅情況等。在社保方面,部分餐飲企業希望能夠出臺階段性不繳或者降低社保的政策,能夠讓企業增加上崗員工,也能解決員工的就業問題。“目前對企業雖然有緩繳社保的政策支持,但是員工社保依然佔據較大部分的成本。”

小微企業闖關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專家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疫情的衝擊下,餐飲、零售等相當多的業態,都存在不太符合趨勢、面臨生存壓力的情況。其中,往往傳統的餐飲企業規模比較大,國企佔比也不低,而這類企業享受到國家政策的機會比較多,申報相對容易,銀行方面也願意給予資金的支持。而如今一些受歡迎的網紅、創意型、單體企業反而受到更大的衝擊,其享受到政策的機會也比較小。例如,政策本身的限制、覆蓋範圍達不到、申請渠道和信息獲得能力有限等,甚至有些小企業的合作方式享受不到政策的支持。

另外,上述專家還指出,在疫情下,如今餐飲門店開業需要達到相應的標準,使得開業的相應成本增加,不少企業雖然有收入,但並不一定能盈利。實際上,這對很多企業是一個很重的壓力。一些比較靈活的餐飲企業在權衡之下認為閉店更有利,這也是目前一些中小企業選擇閉店的重要原因,而解決這類問題,需要加大關於小微企業繼續營業的鼓勵政策。

在上述專家看來,當下需要發現未享受到政策福利的企業所遇到的瓶頸問題,去儘可能努力幫助支持,再進一步加強相應的支持力度。但是,即便加強了力度,對於企業也只能有一定幫助,徹底解決是不現實的。

中國烹飪協會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中表示,疫情過後,一些小微企業不可避免地面臨淘汰,大量的鋪面空置、大量的消費機會被釋放,有實力的企業應有準備、有組織地拓展業務。而此次疫情促使配送到家服務需求迅速增長,未來餐飲企業有必要考慮通過自建體系或者選擇與組織方式和物流體系健全的相應平臺合作,繼續拓寬新零售產品線,創新經營模式,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使其成為未來業務新增長點。

北京商報記者 郭詩卉 郭繽璐

掃碼觀看現場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