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分動畫片《布魯伊》:親子關係難題,皆可用“遊戲力”解決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反覆看一部動畫片,不免會生抱怨之情。而且,孩子沒了動畫片陪伴,往往更有精力桃皮搗蛋。最近,一部澳洲高分的動畫片《布魯伊》搶佔了兒童市場,一開播就被網友大讚"這是我看過最好看的動畫片!"

因在IMDb上獲得9.4高分,《布魯》很快被引進中國市場,粉絲還將其與《小豬佩奇》對比。那麼,這部影片究竟有什麼魔力呢?

《布魯伊》的故事圍繞一個狗狗家庭的日常生展開,媽媽辣椒常常外出工作,爸爸班迪在家專心帶娃,6歲的姐姐布魯伊和4歲妹妹賓果各有不同的故事。

這部動畫片最大的特點是每一集都出現非常有創意的親子游戲,從爸爸班迪如何用遊戲解決大小寶矛盾,到媽媽辣椒怎樣抽時間陪伴孩子,都蘊含著很多育兒智慧。而且,這些親子游戲難度不高,在日常生活就可以進行。

其實《布魯伊》中的親子游戲都源自"遊戲力"這一概念,

媽媽辣椒和爸爸班迪巧妙了運用了"遊戲力"中的技巧,輕鬆地突破了育兒困境。

9.5分動畫片《布魯伊》:親子關係難題,皆可用“遊戲力”解決

想要與孩子有效溝通,"遊戲力"就是捷徑

在傳統的觀念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以"曉之以理"為主,進行長篇幅的說教是傳統家庭的常態。而刻意呆板的說教很容易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會產生反叛心理。

但是,父母應該轉變想法,學會用更加活潑、有趣的方式與孩子交流,而"遊戲力"就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簡單來說,"遊戲力"是以玩遊戲為基礎的教育方式,通過與孩子玩耍增加親子間的親密程度,為親子之間的溝通提供機會。

很多父母都忙於工作,孩子剛睡醒就要出門,回到家還要加班工作,鮮少有時間與孩子進行親密的交流。而每個孩子天生就喜歡玩遊戲,多用遊戲靠近孩子,孩子也會更加願意與父母交談。

9.5分動畫片《布魯伊》:親子關係難題,皆可用“遊戲力”解決

在第一集《神奇的木琴》中,孩子們不斷上躥下跳,似乎有著用不完的精力。這讓班迪非常煩惱,不知道該怎麼讓孩子停下來。最後,班迪決定加入孩子的"派對",與孩子一起玩遊戲。

他把孩子當成鋼琴彈,嘴裡還哼著歌。姐姐和妹妹都被這個有趣的遊戲吸引了,安安靜靜地坐在爸爸身邊,聽他"彈鋼琴"。這不僅讓孩子停止調皮,還能教育孩子各種樂器知識,有利於感統發育。

"遊戲力"的核心就是"溝通",當直白的語言無法構成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橋樑,那麼父母就需要用"其他語言"來和孩子溝通。

當父母無法把說教說出口,就可以嘗試用孩子最熱愛的語言——遊戲,來作溝通的中介。遊戲既能給孩子教育,又能給孩子帶來快樂,是一種解決溝通難題的捷徑。

9.5分動畫片《布魯伊》:親子關係難題,皆可用“遊戲力”解決

"遊戲力"加強親子聯結,增強孩子的信心

《布魯伊》背後的教育理念與製作人布魯姆分不開。他在生活中育有兩個女兒,都是活潑好動的孩子。如班迪一樣,布魯姆肩負著每日帶娃的重任。

從某種程度來說,《布魯伊》是他的"育兒日記",其中很多的情節都是由他與女兒的真實互動而來,所以他能想到很多製作者想不到的小細節。

大女兒在上學之後,玩遊戲的時間越來越少。不僅自己和女兒一起玩耍的機會變少,連兩姐妹在一起次數也不多。為了讓女兒再展笑顏,布魯姆研究了很多教育資料,最終找到了"遊戲力"這個答案。

《遊戲力》中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很喜歡把蝙蝠俠或其他超級英雄玩具的頭掰下來,在手中不停地轉動玩耍。看到孩子暴力行為的苗頭時,父母大概有兩個反應:一是氣急敗壞地訓斥孩子,命令孩子不能再做。二是認為這只是遊戲,不予理睬。

實際上,這兩種反應都是不正確的,都有"溝通失語"的危險。嚴厲的呵斥會讓內向的孩子更加陰沉,父母也會變得很尷尬。而不管不顧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父母應該時刻關心孩子、關注孩子。

9.5分動畫片《布魯伊》:親子關係難題,皆可用“遊戲力”解決

有趣的遊戲能夠有效地避免陷入"溝通失語"的狀況中。最好的方法是認可孩子,並加入孩子的遊戲中。

等待孩子知道父母信任自己後,父母才說:"缺了一個部件不好看,應該要重新裝上去,寶寶你來試試。"

聯結指的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渠道,遊戲是實現親子聯結的最佳選擇。另外,遊戲力能加強親子聯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在《布魯伊》中,班迪大多數時間都會陪著孩子玩耍,而且十分耐心地配合。儘管有時候他也很累,想起板球比賽時還會嘆氣。或者他已經為工作忙得焦頭爛,但一來到孩子身邊,班迪就會付出100%的耐心和寬容來陪孩子玩到盡興。

遊戲之所以能獲得孩子的喜愛,是因為遊戲能給孩子安全感,完成一個遊戲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在《布魯伊》中,班迪和孩子們玩起了顛氣球的遊戲。為了遊戲更好玩,班迪還打開了電風扇,兩個孩子玩得不亦樂乎,玩了很久都停不下來。他們之間進行比賽,班迪輸給了孩子,兩姐妹頓時信心滿滿更加投入比賽中。

遊戲有競技的成分,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孩子都會享受在遊戲中拼盡全力、嬉戲打鬧的過程。

9.5分動畫片《布魯伊》:親子關係難題,皆可用“遊戲力”解決

教育不用費大力氣,遊戲力幫助家長寓教於樂

遊戲是小孩子和成年人都能明白的"語言",既不晦澀又不生硬,而且正確運用"遊戲力"還能幫助家長寓教於樂,花更小的力氣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兔耳朵狸鮑勃》,孩子們沉迷動畫片,連吃飯都心不在焉。但班迪和辣椒沒有直接教育孩子,而是利用遊戲讓孩子主動看到自己的行為。

他們把孩子在手機、平板上看動畫片的場景都拍成照片,召集孩子們一起看影片,玩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看動畫片的照片不斷出現,連一張正經做事的照片都沒有。

孩子們感到有些內疚,面面相覷。但是爸爸媽媽並沒有捅破這層紙,而是讓孩子獨自思考自己的行為。賓果發現,比起做其他事,自己看動畫片的時間最長。而且與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相比,自己顯得無所事事。

後來,孩子們意識到要收起手機,一起去公園、圖書館,不再窩在沙發上看動畫片。爸爸媽媽沒費大力氣,就幫助孩子認識了自己錯誤,這正是"遊戲力"的奇妙之處。

9.5分動畫片《布魯伊》:親子關係難題,皆可用“遊戲力”解決

需注意的是,與孩子做遊戲時,父母不應該完全能主導遊戲,而應該把遊戲的主導權分給孩子。強制性的引導與說教無異,推著孩子玩遊戲不能獲得"遊戲力"的正面效果。

父母應該把遊戲的主導權適量歸還給孩子,藉助孩子愛玩的天性和熱情,來推進遊戲的進程。孩子感覺到自己有選擇的權利,才會更加願意與父母玩耍。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