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有一种记忆叫做赶场

“赶场”是重庆的方言,译作赶集。这两个字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可能会有点陌生。现代网购、超市的高速发展,让这种传统民俗退隐于世。

要说赶场的发展,那得追溯到唐宋时期了。这种乡场起初为数不多,集中在要道和码头。后来为了城乡间更好地交流,乡场数量急剧增加。

重庆人,有一种记忆叫做赶场

而对于城市里的都市人来说,赶场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当然最吸引人的当属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农家土生土养的家禽和他们质朴的脸庞。

说回小时候。

那会,我们都是掰着手指算赶场天。一到赶场天,天刚亮起来,乡邻们挑着蔬菜,背着各式乡间野味,三五成群地如潮水般涌来赶场地。这就是每周最热闹的日子。因为赶场可以吃到好吃的,买到想要的。

重庆人,有一种记忆叫做赶场

“赶场”不是每天都有,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万州有的地方还会逢双赶场,也不知道是按什么而定,就像是约好的日子。

只要是赶场天,我就会跟着奶奶一大早出门。走上几里地之后,街道上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挑箩筐的,背背篓的,提菜篮子的,看热闹的...就像轻轨三号线的早八点一样,人山人海。

每路过几个摊点,奶奶总能遇到熟人。隔老远就喊:今天你也赶场啊?

这一声简单的问候,走过四季,伴随我童年的六年时光。

重庆人,有一种记忆叫做赶场

赶场,卖的最多的是蔬菜,村民们把自家田地种的蔬菜带到集市上贩卖,天然无公害。

偶尔遇到谁家新屋上梁的时候,赶场就更有趣了。

主人会称赶场图个吉利,在天楼抛洒白糕和钱币。他先会放鞭炮,然后向楼下抛洒白糕供老乡们争抢,这时候的白糕往往还会在里头塞一枚硬币,我时常捡到几毛的硬币,这应该是赶场时最好玩的事情了。

每个赶场的日子一般持续到中午就结束了。有的人赶场可能并不需要买什么,有的人可能在街上碰到熟人就已经忘了自己赶场的目的,而每个满载而归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这最平实的日子里,

却蕴藏着最真挚的情感。

生活在城里的我们,有多久没听到过那句:

“走哎,赶场哎”

“眼儿今天不去赶场啊”

......

很久以来,我都没有再次赶过场了。

而当这些记忆慢慢诉说起来,我仿佛又听到了耳边传来的热闹声音,然后按耐不住心里对于过往童年生活的回忆,幸好这些记忆还在,我便能一边细品其中滋味,一边不厌其烦把当年的故事全部勾连出来。

也许某天,它总该会进入我的梦里,再回万州往年的乡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