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稜: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旅遊全域化+文創產品化

丹稜: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這裡古稱齊樂郡,14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源遠流長;

這裡是中國桔橙之鄉,柑橘種植歷史上千年,西漢《史記·貨殖列傳》有記。

這裡是成語“登大雅之堂”典出地,城南邊筆架山上的“大雅堂”是近千年來尚學之士追捧之地。

這裡有宛若世外桃源的”四川最美古村落”——幸福古村……


丹稜: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幸福古村


這裡,是眉山市丹稜縣。

如今,這座有著諸多美名的縣城,又再次藉助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迸發出了勃勃生機。

依託“長在農業、優在生態、特在文化、都市近郊”的縣域優勢,以農業為基礎、文化為靈魂、旅遊為載體,丹稜縣整合資源,科學佈局,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構建起“文化+創意+銷售+體驗”的文創空間,開發系列文創產品,著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遊示範點。丹稜人,也在文旅融合之路澤被下嚐到了甜頭,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丹稜縣共計接待遊客402.37萬人次,同比增長11.53%;實現旅遊總收入36.94億元,同比增長15.7%。


全域旅遊 見山見水留鄉愁

一幢幢土牆青瓦的川西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佈滿歲月痕跡的石板路串起村莊的阡陌交通……

丹馬鹽鐵古道,佈滿青苔和腳板印痕;古道曲徑通幽,溪水潺潺而流。

走進眉山市丹稜縣幸福古村,感受到的是古樸、靜謐、祥和,宛若世外桃源。

這裡,曾是上世紀80年代電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外景拍攝地。如今,古村以其獨特的古村落資源,成為全國特色村莊、全國綠色村莊、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入選首批“四川最美古村落”、四川鄉村旅遊精品村寨。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承載的是人們對於生態環境的依戀與渴望。‘老屋、老樹、石板路’標記的是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丹稜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自然人文風光。我們將資源優勢變為發展優勢,大力實施旅遊騰飛行動,全速推進全域旅遊化,加大項目建設。讓近者悅,遠者來,在丹稜見山見水留住鄉愁。”丹稜縣委書記宋驥說。

作為全國首個農村生態文明家園建設試點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丹稜縣近年來以全域旅遊為突破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大”處著眼,強調全空間大拓展、全產業大融合、全領域大布局;從“小”處著手,將舉措具體落實到一個小村、一個景點,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頂層規劃作牽引。對標“五美五有”打造中國美麗鄉村,對古村按照“嚴格保護、尊重傳統、適度開發、產村相融”的原則進行保護性開發,堅持“規劃引領、整合資金、示範打造、招商引資”,實現農業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

項目工程為抓手。今年1月7日,丹稜與陝西漢華產業集團成功簽約幸福古村——齊樂桃源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該項目是丹稜縣成功引進的首個投資100億元的重大項目。


丹稜: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幸福古村


目前,幸福古村“保持原貌、呈現鄉愁”的提質升級工作加快推進。項目建成後,將充分盤活丹稜縣梅灣湖景區、幸福古村周邊旅遊資源,引領帶動全縣文化、旅遊、養生、農業等多個關聯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激發丹稜縣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的新活力,助力丹稜成為未來成都南線的旅遊集散地,並形成以“四區八景”為重點的全域旅遊空間佈局。

在丹稜縣齊樂鎮龍鵠村“桔橙小鎮”項目建設現場,數名工人正在進行房屋內裝及外牆裝飾。“桔橙小鎮”項目地處丹稜縣國家鄉村公園旅遊環線入口,項目充分挖掘龍鵠山水林道等自然資源,以桔橙元素為特色,未來將建設集民房安置、博覽休閒、民宿體驗為主題的文農旅融合先行區。

丹稜有著“中國桔橙之鄉”美譽,自古就有著種植柑橘的歷史。西漢《史記·貨殖列傳》《上林賦》、西晉《蜀都賦》、清《丹稜縣誌》乾隆版中物產篇,地理志以及現存於丹稜龍鵠山的唐代石刻《松柏之銘》碑中,均有描述。

立足現有自然、文化資源優勢,聚焦文旅融合攻堅,丹稜在激活旅遊資源上提速突破。堅持規劃引領,突出項目帶動。據瞭解,今年1到3月,丹稜縣33個文旅項目正加緊建設。

目前,丹稜正著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遊示範點,力爭成為眉山環成都文旅經濟帶新興增長極的“西翼之星”,建成中國西南地區鄉村度假、綠色養生、高端會務“首選地”。


文化為魂 文創產品漸入佳境

大美丹稜,傳承著近千年文脈。

“非大雅之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為餘師友,非大雅之作不能登大雅之堂與餘神交。”自黃庭堅寫下這句話後,大雅之堂便成為後世近千年來尚學之士追捧之地。

作為成語“登大雅之堂”典出地,丹稜以“大雅文化”為核心,以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為目標,文化為魂,旅遊為體,深入推進文旅融合,推動丹稜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在規劃上,丹稜依託大雅堂博物館、大雅堂公園、白塔公園、齊樂公園,通過豐富文化研學活動與文教業態,創建研學旅遊基地,打造集文化體驗、生態科普、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大雅文旅產業綜合體。

在路徑上,丹稜將目光瞄準了有千年歷史的桔橙文化,通過構建“文化+創意+銷售+體驗”的文創空間,開展異業結盟,聯合本土果酒、桔橙、脆紅李、枇杷、葡萄等企業和農場,開發系列文創產品,用文創為文旅融合發展賦能。

春末時節,四川威蘭特食品有限公司果酒灌裝生產車間裡,10餘名工人正嫻熟地進行著封箱、打包等工序。作為眉山市首家桔橙類發酵果酒生產基地,自今年1月14日投產以來,果酒銷售持續向好。


丹稜: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精深加工業——果酒


“3月公司果酒銷量約50萬瓶,銷售額突破500萬元,一季度簽單量達到3000萬元。”公司負責人倪偉介紹到,從目前來看,果酒銷售已超過預期的3倍以上,預計今年產值將超過8000萬元。

桔橙類果酒及相關產品的研發打造,打開了丹稜桔橙精深加工的大門,這也是丹稜桔橙產業在深加工方面的首次嘗試,進一步完善了丹稜桔橙產業鏈,也為當地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進一步拉長並完善產業鏈,威蘭特還嘗試與旅行社展開合作,將公司納入旅遊環節,進一步擦亮“丹稜桔橙”這張牌,促進桔橙產業精深加工更好地良性發展。

在發展桔橙精深加工之外,對於“桔橙文化”的開發,丹稜有更大膽的嘗試。

去年底,一個圓滾滾、胖乎乎的身影出現在成都市寬窄巷子東廣場上,它憨態可掬的動作、幽默風趣的語言,引得遊客們笑聲不斷。它正是丹稜桔橙吉祥物“桔寶”。

“我們將‘桔寶’作為丹稜桔橙的形象吉祥物,主要是希望讓大家看到‘桔寶’的同時,就想起丹稜的桔橙。”丹稜縣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丹稜縣正圍繞“桔寶 ”,打造一系列產品。“現在已推出桔寶系列漫畫故事,以及抱枕、體恤衫、書籤等50多種周邊。未來我們希望,能將‘桔寶’這個IP打造成為熊本熊一樣的品牌。”

多處發力,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推進旅遊高質量發展。丹稜縣還利用優勢農業產業,依託嗩吶、迎親、牛兒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舉辦各類文化旅遊節,宣傳城市品牌,發展文旅觀光項目,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前來遊玩。


產業反哺 文化院壩創新鄉村治理新模式

4月底,陽光燦爛,張場鎮小河村德祥文化院壩裡,村民們正在排練為“七一”準備的節目。

自2014年開始建設以來,這個有傳統的舞臺、卡拉OK廳和配上了電腦和無線網絡的文化院壩,成為了村裡老少茶餘飯後、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文化院壩滿足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如果沒有產業支撐,文化也不容易長久。”德祥文化院壩創辦人文德祥說,為促進文化與產業融合,他將文化大院和水果專業合作社有機融合,藉助自家文化大院的知名度,打開合作社的市場和銷路,果不其然,前來接洽水果供銷兼參觀文化大院的客商絡繹不絕。“去年,我們村人均增收六到八千元。”

文化院壩助推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帶來的收益又反哺文化院壩。這樣的良性循環,使德祥文化大院更具活力朝氣,也將一批新生代年輕農民聚在了一起,齊心協力發展產業,群策群力開展文化活動。


丹稜: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文化院壩


市場有需求,政策也給力。近年來,丹稜縣通過設立“引導專項資金”30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3600餘萬元參與文化院壩建設,建成民間眾籌文化院壩100個,通過“院壩+合作社”搞銷售,“院壩+公司”搞加工,“院壩+農家樂”搞旅遊,文產碰撞激活“美麗經濟”。

依託文化院壩,丹稜大力打造“大雅新農民·快樂新農村”“鄉村春晚”“黨群集中活動日”三大品牌,全縣每年舉辦文藝演出、各類活動1200餘次,受益群眾達12萬餘人次。

此外,丹稜還創新鄉村治理模式,開展“丹稜榜樣”“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站、實踐傳習點建設,創新實行“道德超市”“文明信用社”等以德換得模式。張場鎮萬年村成為全省唯一一個成功入選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公示名單的村。

將文化繁榮植根於傳統沃土之上,用創新創造激發文化活力、匯聚發展力量,加快縣域高質量發展步伐,漸入佳境的丹稜,正向打造中國美麗鄉村典範、建設“大雅家園·幸福丹稜”目標奮力前進。

(餘友 程歡悅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梁鵬 常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