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高考该怎么复习?听听高考状元怎么说?

少年商学院曾对30位高考状元的采访进行研究,他们从这些状元们或是老师、同学的回忆实录当中发现了一个现象:

在这些状元们的学习中,并没有看到太多“头悬梁,锥刺股”的日夜苦读,更多的是孩子们的兴趣广泛、乐观开朗、青春朝气,以及完善的人格、健全的心理与缜密的思维

这些多为20世纪最后一年出生的出类拔萃的孩子们预示着,人们对于“高考状元”之“学习机器”或“考试机器”的刻板印象和标签化的作法,是时候真正翻篇了。总结来说,他们身上有四大特质,也是给众多家长和同学的四大启发。


启发一:学习不应局限在课本,会提问比会作答重要

状元们当然都是应试环境里学习能力最强的人,而这种学习多是建立在兴趣和好奇心之上。

比如甘肃省理科状元肖智文同学,他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痴迷起了航模。刚开始只是玩玩纸飞机,后来越玩越“高级”,上初中开始,就学着自己设计、制作模型飞机,还做出了一台无人机。

他很警惕陷入“刷题”的“死循环”,因为他认为,学习任何知识,本应注重拓展和延伸,理解至上。因此,同一类型的题,他不会做许多遍,他更愿意花精力去找一些竞赛题锻炼,或者阅读一些航空杂志。

回头看高考该怎么复习?听听高考状元怎么说?

还有一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带着好奇心,对他们来说,会提问,比会作答更重要。

天津市理科状元王雨菲同学就有很好的“问题意识”,她的老师总结她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学习中能快速提出各种问题,然后第一时间问老师,一直钻研,直到弄懂为止。

而福建省理科状元陈汜玄同学则有一个习惯,他平时不做错题本,但每次有做错或忽略的地方,他都会把问题提炼成一句话,然后记录下来,考试前翻一翻,当作是“平时的自己”与“考试的自己”的对话。

因为有钻研的乐趣,学习就成了一件美差事。

河北省文科状元牛璐瑶同学就说自己在哪一步卡住,就会在那一步用红笔重点标注出来,一定要重新做一遍,将所有题按知识板块,分类整理才罢休。江西省文科状元金淼同学,则说自己经常用一两节自习课的时间,就钻研一道数学题目,虽然花费的时间多,但能有效训练自己的思维,学习效果也好。

所谓“慢就是快”,由此可见,比起答题的速度和刷题的数量,我们应

更注重引导孩子对每个知识点建立起清晰而深入的理解,不只是记住老师或课本上的知识,而是练习举一反三,提出问题,深入钻研。


启发二:不挤时间,管好时间

而观察这些状元们的一天,极少有熬夜苦读的

吉林省理科状元曹宇涵同学就说,“我不贪黑起早,而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兴趣所在。”他每天晚上10点半之前就会睡觉。

江西省理科状元刘浩捷同学,高三时每天的作息时间比较固定。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从租住地去学校,中午放学吃完饭后,午睡半小时至40分钟,下午上学,晚上自习回家,看书到11点半到12点就睡觉,从来不开“夜车”到凌晨。

贵州省文科状元刘昱旻同学,每天早上6点50起床,中午保证1个小时的午休,晚上12点必须上床睡觉。

重庆市文科状元刘之铭同学,高一、高二都是晚上11点左右就睡了,高三的话晚一点,但也不能超过12点,云南省文科状元张诠同学一般也在晚上12点前上床睡觉。

回头看高考该怎么复习?听听高考状元怎么说?

维持健康的作息只是基本,关键是要合理规划好学习时间。

重庆市理科状元杨馥伟同学,从高三上学期开始,就根据高中的各科知识点制定了大致的规划,细节到哪一天的哪一节课复习哪一个知识点,并且在整个高三严格执行。到了高考前两天,他都没有加大复习力度,反而比较轻松,“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并且要有自制力和执行力。”

四川省理科状元黎雨佳同学,每个星期都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她的教材和练习册放在书架上,几乎每一页都标注了很多符号。每个星期,她都会写一篇周记,把当周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心情记录下来。她说,“有时候状态不好,写周记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所以十分有必要。”

福建省文科状元温晋,则把每个周末都过得跟周一至周五一样——早上七点起,跟着上课时间看书、写作业……

而河南省文科状元吴铮则坚持每天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从不拖到第二天

,有时候,一道数学题,能做到夜里十二点。


启发三:专注比苦读更重要

比起“挤时间”学习,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学习是否高效。几乎所有状元都提到了一个词——“专注”。

黑龙江省理科状元白昊昕同学就说,学习最重要的是紧跟课堂,“课堂效率一定要高,课上要把老师所讲的例题弄懂弄透,有不明白的地方,课下要第一时间去问老师。”

他自己有一个错题本,复习时会拿出来及时总结错误的地方,以便积累学习技巧,不再出现重复性的错误。他个人不赞成搞题海战术,要做一道题就要弄会一道题。

同省的文科状元李雨佳同学也说,自己从不占用课下休息时间来看书或者学习,但是在课堂上会非常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上课要认真听讲”是老生常谈了,但在本届状元访谈中,还是被大量提及。这个提醒确有必要,毕竟到了高三,孩子不会学习太多新知识,可能会觉得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多刷几道题来得有用,其实是舍本逐末。

甘肃省文科状元熊诗楠同学就提醒,复习时不要想着能面面俱到,如果刻意去把每个知识点记住,很可能会扰乱自己的复习进度和效率,“还是要注重上课听讲,把有些含有隐藏概念的信息进行深挖,才能提高做题的广度和效率。

“如果能跟紧老师的思路,想出他下一步要讲什么,让思维跟着他一起转的话,应该就没有问题了,”湖北省理科状元肖雨如是建议,“还有课间利用率,我每天都会写在一个小本上,每节课的课间十分钟要干什么,每天你都把课间利用率算一下,给自己打个分,反思一下,第二天要改正什么。

总结来说,就像内蒙古文科状元王麟同学所说的,高考是攻坚战,不是见缝插针,不是熬夜“开小灶”,而是一路走来,稳扎稳打,持之以恒,不偏科,不掉队,上课全心投入,熄灯踏实睡觉。不在晚自习结束后熬夜,也不参加额外的补习。学一点,消化一点,不“欠账”。


回头看高考该怎么复习?听听高考状元怎么说?


启发四:留白时间培育创造力,阅读是一辈子的财富

观察状元们的生活,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都不是学习机器,而是有丰富的兴趣爱好和才艺。他们高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业,留白时间培育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滋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首先,这些状元中有绝大多数没有或者极少参加过培训班或补习班。比如湖南省理科状元李啸宇同学,从小到大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班,也没学习过奥数和英语,在他看来,学习上只要能紧跟着老师的节奏,稳打稳扎,完全不用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

福建省理科状元陈汜玄同学说了一句话,让我们深以为然,那就是 “一个人的高中,不能只有课本。”他坦言,自己性格上的塑造,很大一部分得益于高一、高二时参加的很多课外活动。除了参加美式辩论赛、中学生精英峰会、学生会、诗社并组织拍摄微电影之外,他还与同学组织了“薪火相传、爱心接力”慈善公益活动,通过义演、义卖等方式传播正能量。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从不矛盾;成长比成功重要,健全人格比考试分数重要。今天绝大多数状元,他们思想独立,兴趣丰富,目标感强又擅长管理自我,即使卸掉状元的身份,也依然是值得父母骄傲的孩子。

看了这么多状元关于高考学习的思路,希望能给正在高考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帮助。事情往往是这样子,我们一心想着学习,却忽略了如何才能学好,也是一门学问。所以大家在为梦想努力的路上,要认真学习,同时也要适时抬头看看,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让学习更有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