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需要反思中西醫結合教育對中醫事業的危害

原創 王世保

疫情過後需要反思中西醫結合教育對中醫事業的危害

中國的疫情已經進入戰略防禦階段,從總攻階段國內中醫治療疫病的情況反思來看,自始至終指導中醫家抗疫的都是中醫經典理論。

比如從《黃帝內經·素問》中的運氣七篇大論對這次疫病發生的原因和屬性進行分析與判斷,遵循《傷寒論》、《溫病條辨》和《瘟疫論》對這次疫病進行診斷和辨證論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針對本次新冠肺炎推出的良方“清肺排毒湯”也是在經方麻杏石甘湯、射干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苓散四個方劑的基礎上組合而成。

能夠深入把握中醫經典是對治療本次疫病的中醫家的素質要求。

不管是辨證用藥,還是辨證施針,都是中醫家應該掌握的臨床治療理論與技能。中醫家如果能夠在臨床上嫻熟地運用針灸和中藥精準地辨證論治,不僅能夠輕鬆地應對普通的疾病,就是那些急危重症也能很好地救治。

就如這次瘟疫的治療,臨床實踐已經表明不僅中藥能夠很快地退燒,針灸也能快速地解決患者呼吸困難的問題,針藥並施是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最有效和最經濟的路徑。

中醫家如果在用中藥救治疫病的同時,還能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就不需要西醫呼吸機的結合,能夠大大地節省臨床救治發生的費用。

我們這個時代缺的是具有文化自信和中醫主體意識的中醫家,尤其是在這次疫病的治療中,中藥與針灸並施的中醫家很難見到。

我們這個時代從不缺乏中西醫結合的醫療人員,現在90%的中醫從業人員都是中西醫結合的偽中醫,中醫在他們的自我意識裡只是外在的反思對象,而不是思考和認識的主體,他們的主體意識仍然屬於西醫。

西醫在我國的醫療結構體系中佔住著主導地位,已經有著龐大的醫療隊伍。不管是從我國醫療民生的需求,比如這次瘟疫的治療,還是從醫學差異化的角度去看,中醫人才都是日趨匱乏。

面對日益消亡的中醫現狀,或問:現在不是有著二十餘所中醫藥大學在培養中醫人才嗎?國內確實有二十餘所中醫藥大學,它們都是按照既要掌握西醫又要掌握中醫的教育宗旨去培養學生的,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掌握了中西醫臨床診療技能的中醫生畢業。

按照民國時期的那些中醫先賢的考量,學習西醫知識能夠幫助中醫家在未來的臨床中更好地治療疾病,能夠更好地發展中醫,那麼為何中醫事業反而出現日趨衰敗,中醫人才日趨匱乏,中醫的療效水平越來越低,而中醫治療的毒副作用(不良反應)越來越多?

造成上述結果的根本原因還是中西醫結合教育除了培養偽中醫之外無法培養出真正的中醫人才,所謂的中西醫結合高級人才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因為中西醫不僅在理論上不能結合,也不可能在中醫家的腦子裡同時成為認識的主體。

中西醫屬於兩種不同文化體系下的醫學知識,它們在世界觀、思維方式、研究方法、認識對象和理論形態上都具有本質的不同,二者不可通約,不可能實現理論上的結合。由於每個人的主體意識中的世界觀、思維方式都是排他性質的,所以一箇中醫不可能同時掌握中西醫兩種醫學知識。

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們的中醫教育不僅充分貫徹著扭曲中醫教育的中西醫結合的精神,而且還將中藥與針灸分開,培養臨床技術殘缺不全的中醫人。

各大中醫藥院校的基礎醫學院培養的臨床醫生都是重藥而輕針,針灸與推拿另設專業培養相應的學生。中醫高等院校教育主觀地將中藥和針灸分開,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是單腿走路,會藥的不懂針,會針的不懂藥。中醫教育上如此,醫政上也將中藥與針灸的醫療行為分開管理。

針對本次的疫病,每位中醫家本應該都能熟練地運用中藥和針灸兩種技能去更好地治療。

主流中醫學界不僅不對中醫治療本次疫病缺乏獨立自主性和獨立診療的人才進行深入反思,反而還繼續緣木求魚地呼籲加強中西醫結合人才的培養。

與其呼籲繼續強化違反中醫成才規律的中西醫結合教育,不如呼籲培養更多既能掌握針灸技術又能辨證處方開藥的高級中醫人才,而這樣的人才不僅是我們這次抗疫所缺乏的,也是當下和未來治療急危重症的臨床所需。

針藥並施不僅是治療這次瘟疫的最有效最經濟的路徑,也是治療其他急危重症的最有效最經濟的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