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贵池县先后出了两位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一位是罗光明,一位是龙冬花。罗光明比龙冬花年长26岁,当全国劳模也比龙冬花早四年。

2017年市档案局联合市总工会开展建国以来(1950年—2015年)我市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档案资料征集活动。征集发现,我市最早的全国劳模是罗光明(贵池区马衙街道枫岭村农民),1950年9月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表彰为“农业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池州市首位全国劳动模范。由于某些原因,龙冬花名声几十年兴盛不减,罗光明却销声匿迹,不仅中青年不知其姓名,就连七八十岁的老人也将他淡忘了。

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网络资料图

罗光明,1903年出生于贵池马衙枫岭村一个贫农家庭。兄弟五人,排行老五。他身材魁梧,络腮胡子,长方脸型、浓眉大眼、目光炯炯非常精神。

罗光明自幼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年轻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匠师傅。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贵东、贵西开展游击战争,神出鬼没地打击日伪军。罗光明就是在这期间结识了新四军游击队一位负责人,接受了革命教育。1941年初冬季节,寒气袭人。一天黄昏,阴雨绵绵,罗光明家里急匆匆跑来了一位衣衫褴缕的叫卖黄烟的人,厚道的罗光明没有把他拒之门外,而是热情地把他迎进了屋里。这位“卖烟人”不是别人,乃是被日伪军追赶的新四军贵东游击区负责人之一的杨友华同志。

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网络资料图

杨友华在罗光明家进进出出和罗光明促膝谈心,对他讲解革命的道理,着力引导他走革命之路。从此,罗光明的家成了新四军游击队的联络站和落脚点,杨友华成了他家的常客,并经常变换身份,有时扮成叫花子,有时扮成卖黄烟、花生米的小贩子,有时又扮成摇拨郎鼓的货郎。以罗光明家为落脚点,夜晚来,早上走。罗光明也成了新四军的交通员,积极为新四军提供情报,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从枫岭村到贵东游击区,翻山越岭为新四军送信、送情报。枫岭到贵东地区有40多里路,多是灌木丛生的丘陵,为了避开日伪军岗哨,他经常钻山林,绕小道,一夜行走一个来回。巧妙地与日伪军、汉奸相周旋。由于他精明机警,在几十次传送情报中未出过一次闪失,深受贵东游击队同志一致好评。

1949年,解放军过江,罗光明在本村积极组织村民开展送军粮、柴草等方面支前工作,帮助解放军打击追剿蒋匪军。是年夏,大同圩因暴雨溃堤,政府号召山区和未受灾的地区从人力、物力上帮助灾区。罗光明所在的枫岭也遭受了水灾。他一边带领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一方面带头支援灾区稻谷1700多斤。随后,又带领精壮劳力投入大同圩修复工程建设,出色地完成了修堤任务,受到了政府的表彰。这年9月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春,被评为县劳动模范。

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网络资料图

1951年,罗光明担任枫岭乡农会主席。是年春,他组建了解放后贵池县农村第一个团支部——枫岭乡团支部。他经常穿着一双自己编织的草鞋,屁股后面插着一根旱烟袋,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入土地改革,减租减息,剿匪反霸斗争。剿匪斗争中,他协助政府破获了一起大刀会阴谋暗杀区乡干部的罪恶活动。

在反霸斗争中,表现尤为突出。当时枫岭周围有3个大恶霸:横行乡里的日伪自治会会长赵楚清,无恶不作的王吉辉,欺男霸女的罗秀甫。为了打击恶霸的嚣张气焰,他走村串户发动马衙8个周边村,开展斗争恶霸大会。他主持斗争会,控诉恶霸的滔天罪行,使过去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恶霸威风扫地,使受尽剥削,压迫的群众扬眉吐气。

1951年,罗光明带领翻身农民走共同致富之路,组成了贵池县第一个互助组——罗光明互助组。在农业生产中,实行选种、改良土壤等科学方法,产量比其他农户高出三四成,并且试种双季稻,第一季试种引进的“胜利籼”优良品种,亩产达800余斤,他的互助组为推广双季稻生产,探索了新路,提供了经验。此举受到华东局领导重视。华东局组织人员到枫岭村参观取经。年底,罗光明参加了全国工农兵英模代表大会,还应邀赴京观礼。

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网络资料图

罗光明是个性子急,又敢担责任的人,他认定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的事就应该勇往直前。在家人的支持下,1952年,罗光明又以5个互助组为基础,建立了贵池县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枫岭乡农业社,同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党支部,自己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有300多户,入社农户仅25户,不到全村总户数10%,多数农民持观望态度,有的人甚至冷嘲热讽,认为他在瞎搞。罗光明没有后退一步,在合作化道路上走得异常坚定。他办事公道,尽职尽责,很快得到社员信任,农业社越办越红火,观望、嘲讽的农民都纷纷加入了农业社。

1952年秋,是罗光明一生难以忘怀的日月。他作为以贺龙为团长的中国农民代表团成员,访问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访问期间,参加了苏联建国35周年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在检阅台上,受到斯大林元帅的接见。其后还参观了城市、工厂和集体农庄。归国时,苏联政府赠送给罗光明一件呢大衣、一顶呢帽子、一块手表,还有留声机、皮鞋、皮箱、画册等礼品。

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网络资料图

回国后,他在安庆地区各县以及周边县巡回汇报。他不带讲稿,滔滔不绝,头头是道,条理清晰,数千人会场,掌声雷动。听众对他的精彩演讲赞不绝口,打心眼里佩服他,称他是农民的称职代表。

1953年,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到贵池视察,派专车把罗光明接到县里,向他了解农村基层的现状,随后又访问了罗光明农业社。省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题为《省委书记访问罗光明农业社》的报道。在全省掀起了兴办互助组、初级社的高潮。

1953年10月,罗光明又作为农民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四总团第十分团,赴朝慰问志愿军。两次出国,使罗光明大开了眼界,也使他名闻乡里,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名人。

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网络资料图

1954年,当地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大水灾。为了战胜自然灾害,罗光明带领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开挖莲藕,排涝打坝,组织农民培植再生稻、播种秋玉米,大力推广双季稻新品种。这年冬季,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罗光明深知“耕牛是农民的宝”,于是,每天踏着没膝的大雪,一个牛圈一个牛圈地去查看;同时,他还挨家挨户访贫问苦,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社员的心窝里。

罗光明虽然没上过学堂,但深知没文化的苦处,深知文化的宝贵。接触革命之后,在党的教育下,他学习了不少文化知识,说话办事比过去高明多了。于是创办了枫岭小学,培养了一批社会有用之才。当时文化工作队,打算在枫岭排演黄梅戏《打猪草》、《闹花灯》,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对此,他积极支持并亲自登门做思想工作,启发、鼓励青年男女登台献艺。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事事带头,处处以身作则。1956年,全国在中小学毕业生中开展了“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大讨论,省报约请罗光明写篇文章,他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了题为《劳动模范致全省中小学毕业生一封信》,发表于《安徽日报》头版头条。此文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毕业生的感激信、表态信像雪片似的飞到罗光明手中。

罗光明性格豪爽,大大咧咧,说话快言快语、直来直去,在领导面前讲话也从不低三下四。对县乡领导不符合本地实际的所谓指示,有时当面辩解,有时听之任之。县乡少数领导认为他骄傲,甚至说他狂妄自大,对他渐渐冷漠,在大跃进年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不再安排他担任基层领导。罗光明自知没趣,便远离官场,远离领导,埋头务农。

1958年后,罗光明先后全身心地在大队和生产队畜牧场、孵房里为集体创造财富。他不怕脏和累,夜以继日地劳动和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了生命的尽头。终因积劳成疾,于1970年在家乡病逝,享年68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