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49.1萬TPS仍宕機,區塊鏈距互聯網有多遠

11月11日,凌晨剛過21秒,天貓雙十一的成交總額就突破了10億人民幣,到了2分05秒,成交總額更是直接突破了100億,去年破百億的時間則為3分01秒。

2017年雙十一,天貓每秒訂單創建峰值為32.5萬筆,而據界面新聞報道,今年天貓雙十一每秒訂單創建峰值達到了49.1萬筆,正是這提高的16.6萬TPS將破百億的時間縮短了56秒。


即便如此,當雙十一凌晨數百萬消費者一齊湧入時,天貓的服務器還是崩了,大量手機淘寶、手機天貓的用戶付不了款、改不了地址,訂單、足跡、收藏夾、紅包卡券顯示異常,直到12點30分系統才恢復正常。

天貓49.1萬TPS仍宕機,區塊鏈距互聯網有多遠

天貓49.1萬TPS仍宕機,區塊鏈距互聯網有多遠

這一幕對於區塊鏈圈子裡的人來說很熟悉,因為去年年底,加密貓的爆紅就造成了以太坊的擁堵,最火的一週,以太坊每天的未確認交易都在兩萬筆以上。儘管V神提出了無數的擴容方案,但以太坊的交易處理能力仍然讓人擔憂。今年8月,FCoin的突然崛起又讓以太坊爆發了大面積的擁堵,而這一次未確認交易直接突破了8萬筆。

TPS是大多數公鏈的硬傷

目前,比特幣網絡每秒大約能處理7筆交易,以太坊的TPS則為15筆。所謂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指的就是系統每秒處理業務的數量,其計算方法是:TPS=每個塊的交易數/打包一個塊的時間。

由此可見,提高TPS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提高每個塊的交易數量,一種是縮短打包時間,所以擴容就成為了橫亙在眾多公鏈面前的一道難題。

以太坊試圖通過分片技術來擴容,但TPS一直上不去,以太網也常常擁堵。

NEO通過鏈下解決方案縮短驗證時間將TPS提高到了每秒1000筆,但卻因鏈下網絡的安全性和透明性被人詬病。

EOS的TPS雖然達到了每秒3000筆,但原本用來提高達成共識效率的多節點反而遭到了中心化的質疑。

雖然NEO和EOS的網絡堵塞情況沒有以太坊嚴重,現有網絡也可以支撐Dapp的運行,但對於公鏈來說,想要搭建起像互聯網系統那樣完整的生態,還遠遠不夠。

區塊鏈距離下一個互聯網還有多遠?

區塊鏈常常被拿來和互聯網作比,信仰者說它是下一個互聯網,因為它們都蘊藏著顛覆傳統、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潛力。

1994年,國內剛誕生互聯網時,帶寬只有64K,打開一個網頁需要花上一兩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直到1998年帶寬接近1M,人們才慢慢開始用QQ聊天、泡論壇、逛門戶網站,這放在家用網絡已經達到200M的現在想都不敢想。

頂層架構設計得再好,底層技術沒有突破也一樣不能有效地推動行業的發展。從64K到1M再到200M,從門戶到搜索再到移動互聯網,從文字到語音再到視頻,互聯網的每一次技術革新都離不開帶寬的擴展。

同樣的,區塊鏈也在經歷著這樣的變化。從比特幣1M的區塊上限到以太坊和EOS的沒有上限,從7TPS到15TPS再到3000TPS,區塊鏈正在從單一的支付手段到大規模應用發展。

互聯網從泡沫破滅到現在的欣欣向榮用了20年時間,在現有的技術基礎之上,區塊鏈成為下一個互聯網的時間只會更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