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鬧市,默默無聞的上海市區第一座斜拉橋。

從上海火車站出發,當列車開出車站時總要穿過一座有著紅色高塔的橋樑,這座橋樑現在看來並不起眼,但在30多年前剛落成時也曾創下過多個第一,它就是在上海市區的第一座斜拉橋——恆豐路立交橋。

斜拉橋在上海一直是解決長距離跨越河道或道路的主要橋型,上海最早的斜拉橋建於1975年10月,在松江五厙建成了主跨54m的新五斜拉橋,之後在1982年6月建成的泖港大橋則以主跨200米成為當時國內第一座跨度達到200米的混凝土預應力斜拉橋。

地處鬧市,默默無聞的上海市區第一座斜拉橋。

泖港大橋與新橋

在上海市區,當時的上海火車站坐落在天目東路寶山路口,於1908年建成啟用,車站在八十年的運營歷史中一直作為進出上海市的主要集散地,是上海陸上交通的中心和南北樞紐,雖經數次改擴建,終受地理環境限制,難以應付快速增長的客流,車站遷建計劃隨即被提上日程。

地處鬧市,默默無聞的上海市區第一座斜拉橋。

1987年前的上海火車站(老北站)

1981年3月,鐵道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國務院提交籌建新站的報告,提出在既有上海東站原址基礎上建設新上海站。1983年9月8日,因方案產生變化,又遞交了《關於重新報送上海鐵路新客站設計任務書的報告》的新方案,在新計劃中,新上海站站廳的容納人數擴大到1萬人,站廳面積擴建到3.3萬平方米,為疏通車站周邊交通,規劃建造大統路非機動車立交、恆豐路立交橋。待批覆同意後,1984年9月20日,上海站新建工程開工,於1987年建成啟用。

地處鬧市,默默無聞的上海市區第一座斜拉橋。

▲1987年建成的上海火車站

恆豐路立交橋作為上海站新建工程中的配套建設項目,因橋樑緊貼車站西側,需跨越車站引出的滬寧線、滬杭線等共15股軌道,故採用之前已經多次試驗成功的斜拉橋橋型。

地處鬧市,默默無聞的上海市區第一座斜拉橋。

恆豐路立交橋銘牌

恆豐路立交橋橋名源於橋南的恆豐路,恆豐路南起光復路,北至遠景路,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建跨蘇州河的匯通橋,因該橋俗名新大橋,故名新大橋路。民國3年(1914年)以路南有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開辦的恆豐繅絲廠改今名。

橋北側道路為1987年時的新建道路,道路南起交通路、北至滬太路,因在恆豐路北,故名恆豐北路。

地處鬧市,默默無聞的上海市區第一座斜拉橋。

恆豐路立交橋,橋下為恆豐路

恆豐路立交橋於1985年6月19日開工建設、1987年9月30日竣工,橋樑南起天目西路,北接滬太路,橫跨京滬線、滬昆線、滬寧城際鐵路以及上海軌道交通3、4號線線路,全長613.2米,其中主橋長151米,寬24.1米,橋下淨空6.2米,中央設置3.5米分隔帶以佈置拉索,兩側各設寬7.5米車道和寬2.5米人行道;南、北引橋長462.2米,寬21.6米,其中車道寬16米,兩側人行道寬2.5米,不設非機動車道。

地處鬧市,默默無聞的上海市區第一座斜拉橋。

恆豐路立交橋主塔

橋樑設主塔一座,塔高49.97米,塔上佈置15對共60根斜拉索與主樑相連,呈豎琴式佈置。因是一座跨鐵路橋,故橋塔設在鐵路線路中間。

恆豐路立交橋於1987年建成時為中國第一座獨塔單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以及上海市區第一座斜拉橋,橋樑是溝通上海火車站南北廣場以及通往江蘇省的重要通道。

地處鬧市,默默無聞的上海市區第一座斜拉橋。

立交橋橫跨鐵路線路與軌道交通3、4號線

隨著城市快速更新,松江的新五斜拉橋已經不存,泖港大橋也將因新橋的建成而拆除,恆豐路立交橋也將在未來變成上海現存最早的斜拉橋。

在恆豐路立交橋建成後的第二年,南浦大橋開工建設,在之後多年中,上海建成了楊浦、徐浦、閔浦等多座斜拉橋,其跨度也越來越大,這些橋樑對上海的交通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