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房地產(3)

全中國除了生活在深山裡與世隔絕的人之外,可能我是比較少的幾乎對房價漲跌無感的人。


所以我也能夠比更多的人更客觀的看問題。


一直以來,我就秉持著房住不炒的原則。


是的,因為種種原因沒在房子上賺到過錢,所以就不太專注了。


如果像北上深啥的,一套賺個大幾百萬,我也可能轉型地產博主,大喊真香。


可惜世界上沒有如果,就如同我如果高考多幾分本碩連讀清華北大啥的,只能是午夜的一場夢。


很多時候呢 ,看問題不能光看屁股在哪,而要看客觀情況,但是在中國更多的情況是因為A,不一定所以B。


再次提一下我的衛生紙理論。


超市衛生紙打折了(利好),您也許不會去買,因為剛屯的2箱還沒開封呢,多便宜也不買了,沒地方放(畢竟大城市房價一平十萬八萬的,你用來堆衛生紙?)


而在歐洲,別說打折了,翻一倍(利空),也沒有衛生紙,都搶沒了。


到現在我也沒想明白他們為什麼要屯衛生紙。


所以鄭道第一理論(進化版):利好不一定漲,漲也未必放量;利空未必下跌,未必就不能放量。(因此出現了第一理論的推論:成交量跟漲跌無關)


說回地產。


之前看到新聞,加強老舊房改善,竟然有很多人覺得是利好。


真的是“房價永遠漲”,已經深入人心了。


說點大家都認同的,能聽明白的。


之前三、四、五線房價的上漲源於動遷後的貨幣安置。


那麼現在幾乎暫停了貨幣安置,然後老舊已經不動遷了,把破房子幫你修一修,讓人繼續住。


原本住不下去打算換新的,由於疫情斷了收入,由於這破房子又給修了,那麼很多人可能就不去置換了。


供給一定的情況下,需求減少,又不是奢侈品就賣那個價,寧可燒了也不便宜賣你,那您還覺得能漲價?


反正我看不出來那因為修舊房,得出房價要漲,這個公式是如何運算的,可能鄙人才疏學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