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 劉忠全:《審計觀察》我的工作伴侶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多讀書,我們的民族精神就會厚重起來、深邃起來。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2020年4月16日,河北省審計廳辦公室下發《關於開展“書香審計”讀書徵文的通知》,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期間,開展以“讀書學報用刊、立德增智強能”為主題的“書香審計”讀書活動,形成讀書明理、讀書求知、讀書成才新風尚,提升審計人員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目前,共收到原創稿件245篇。秦皇島市審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忠全帶頭讀書學報用刊,帶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所撰寫的讀書體會,內容豐富、感情真摯,真學真用、活學活用。現將劉忠全同志的文章予以編髮,供學習交流。

讀者來信 | 劉忠全:《審計觀察》我的工作伴侶

劉忠全:《審計觀察》我的工作伴侶

記得始於2017年的盛夏,隔月就有一本裝幀精美、質地講究、創意十足的業內刊物擺上我的桌案、直吸我的眼球,慢慢品、細細讀,讓人愛不釋手、百讀不厭,成為走進我生活的良師益友、助力我工作的高級智庫,她便是由審計署主管、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主辦的《審計觀察》雜誌。

放眼宏觀,服務政經。每期《審計觀察》的刊頭總有一行顯要的文字“獨特視角看經濟 縱橫深入話改革”,這便是她秉持的理念、根植的宗旨。重要的是她果真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創刊三年來,無論是封面專題、大講堂,還是時代經濟訪談室,每一期、每欄目、每話題始終放眼宏觀、洞察全球,對宏觀經濟進行前瞻性分析研判,為宏觀決策提供建設性因應舉措。

比如,2018年第1期(總第5期)《審計觀察》以“防範‘灰犀牛’”為封面專題,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朱鴻鳴、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長周月秋等圍繞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三個良性循環”和打造金融經濟生態圈做出問題剖析和政策選擇。

2020年第1期(總第17期)《審計觀察》“大講堂”欄目刊發了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教授、資深經濟學專家周躍輝的署名文章《2020年經濟形勢與重點工作分析》,從形勢判斷、政策導向、工作重點三個方面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行了系統深入的解讀,對我們堅定信心決心、應對風險挑戰,做好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的經濟工作及審計監督具有重要指導作用。這一期封面專題聚焦“營造更好發展環境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選登了《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大對中介機構“放管服”改革的審計關注力度》和《加大惠企政策落實力度 切實提升企業獲得感》3篇業內專家、院校學者的文章,希冀並幫助審計機關以更宏觀的視野、更全面角度深入研究營商環境建設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對策建議,促進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堵塞漏洞,發揮審計“治已病、防未病”的常態化“經濟體檢”作用。

通過《審計觀察》,可以拜訪到林毅夫等知名經濟學家,可以與錢易等兩院院士交流,可以聆聽到審計公開課……我認為《審計觀察》踐行了她的辦刊宗旨,實現了思想性與政治性、學術性與政策性、理論性與實踐性、前瞻性與建設性的有機統一,是不可多得的高端智庫。

瞄準前沿,引領改革。我是2015年6月到審計機關任職的,正趕上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審計管理體制改革日益深化,審計職責不斷拓展優化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改革窗口期,特別是黨的十九大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如何適應新常態、站位新時代,推進審計轉型變革,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更好發揮審計維護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衛士”作用和服務黨委政府決策管理的“謀士”作用,一直是我思考探究的核心課題。

可以說《審計觀察》正是伴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浩蕩春風應運而生,問世三年來,期期關注改革、處處體現改革、時時引領改革,稱得上是財經改革的研究院、智囊團。2017年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審計觀察》創刊號即開設“以供給側改革推動實體經濟振興”專題,受邀撰文的專家學者分別從審計監督促進政策貫徹落實、提高供給質量、化解落後產能、殭屍企業治理、降低實體經濟用能成本以及適應新增長動能發展等多個視角進行了觀點闡述,研讀後讓人豁然開朗、受益匪淺,某種程度上起到了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預期效應。

印象更為深刻的是2019年第4期(總第14期)《審計觀察》,結合慶祝新中國70華誕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特別策劃推出了“歷程與回顧:新中國70年審計事業發展回顧”封面專題,誠邀審計博物館館長張俊權威回顧新中國審計事業70年風雨歷程;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法部教授任進系統梳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歷史脈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人程冠軍深情解讀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彭東輝深刻總結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經驗和啟示。讀著如此恢弘、深切、親近的專題,讓審計人倍增歷史縱深感、民族自豪感、時代使命感和職業榮譽感。

聚焦專業,指導實務。《審計觀察》雜誌,站位宏觀,但絕不泛泛而談、貪大求全,著眼前沿,切忌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她堅持以國家治理為己任,以專業知識為背景,千方百計匯聚專業領軍人物和專職研究人員,針對特定領域進行長期專題研究、深度融通研究、跟蹤調查研究,不斷產出具有思想性、前瞻性、建設性的智庫成果。

記得2019年第3期(總第13期)《審計觀察》,“封面專題”欄目專門圍繞“發揮審計監督實效 打好三大攻堅戰”進行了多角度的探討,審計署審計科研所戎梅、李厚喜同志分專題為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審計獻計獻策;審計署金融審計司熊景偉以“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金融審計視角”為題探究金融審計思路目標和核心作用;南京審計大學的金銀鳳、賈邵猛圍繞“加強扶貧資金審計提升資金管理效率”展示階段性研究成果。

最近一期的《審計觀察》(2020年第3期,總第19期),審計報告欄目以審計廳局長工作手記形式,推介了山東青島市審計局“大數據理念指引、審計業務驅動、創新與實踐有效融合”的大數據審計模式,為如何提高審計效能、實現科技強審、推動審計全覆蓋提供了學習樣板。三年來,《審計觀察》雜誌始終聚焦理論與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策劃並刊發了一批具有較強專業性、指導性、可操作性的文章,記載了我國審計工作與時代共奮進的光輝歷程,成為展現我國經濟、審計等領域發展成果的重要平臺,也成為社會各界瞭解我國審計事業發展的重要窗口。

讀者來信 | 劉忠全:《審計觀察》我的工作伴侶

讀者來信 | 劉忠全:《審計觀察》我的工作伴侶

讀者來信 | 劉忠全:《審計觀察》我的工作伴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