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少,危险系数高,绵薄的待遇下,北宋人民越来越不愿从军

吸取前朝经验,北宋在军权的控制方面做足文章

北宋作为统一五代十国封建割据形态的又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实际上在封建层面的各项制度上,都做了进一步的改革,以此来进一步稳定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维护统一局面。

政治上确立了士大夫政治,将富有忠君爱国思想的文人,填充至统治集团,以此保障北宋皇帝对于封建官僚的把控,防止武将专政现象的再度出现。

“工资”少,危险系数高,绵薄的待遇下,北宋人民越来越不愿从军

与此同时,出于对唐末、五代十国以来藩镇军队的跋扈割据,导致政治局面混乱的教训吸取,北宋建国之初,便将军队的管理之权全部收归中央。

皇帝实际上掌握着北宋禁军的最高统兵和调兵之权,这就将皇权政治进一步推进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军队作乱,稳定了封建政权的统治秩序。

众所周知,北宋一直存在严重的三冗问题,即冗官、冗兵、冗费,这造成了北宋政府每年大量的财政支出。

“工资”少,危险系数高,绵薄的待遇下,北宋人民越来越不愿从军

由此使得纵然商品经济空前发达的北宋,依然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冗兵的意思就是北宋王朝,实际上拥有一支数量非常庞大的军队。

这支军队主要由禁军和厢军构成,从《水浒传》中林冲曾经担任过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影视剧情境,我们就可以看出北宋的军队体量规模非常之大。

“工资”少,危险系数高,绵薄的待遇下,北宋人民越来越不愿从军

北宋王朝一经建立,便十分注重对于军队的掌控,但是又为了防止边兵数量过多,重蹈唐朝时期藩镇割据的覆辙,因此北宋将大量军队全部收归为禁军,受到北宋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以此加强政府的管控能力,抑制节度使军事专权局面的出现。

实际上北宋的这一做法确实有效抑制了武将跋扈,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由皇帝成为禁军的最高统帅,实际上有效保证了军权的集中化管理。

人数陡增,军人待遇严重下降

北宋军队发生大规模扩军行动,实际上是在仁宗时期,这时候北宋的内外局势,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变化。

一方面党项人宣布脱离北宋王朝的控制,建立了独立的西夏政权,并且频频对宋夏边境地区诉诸武力,对于北宋便民的生活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而此时北宋还要时刻面对辽朝契丹人的军事进攻,因此北宋军力十分吃紧,不得不选择扩大禁军、厢军规模,增强军队实力。

“工资”少,危险系数高,绵薄的待遇下,北宋人民越来越不愿从军

另一方面北宋内部的社会危机也在不断加重,地方的社会动乱,特别是流民起义不断加剧,这令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十分头疼。

为了能够限制流民势力的扩大,北宋开始以军队招募的方式,将这些失去自己生产资料和经济基础的流民,吸纳进军队当中。有的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禁军、厢军,有的进入到了州府下辖的乡兵集团。

“工资”少,危险系数高,绵薄的待遇下,北宋人民越来越不愿从军

如此一来,北宋的军队规模便呈现出了空前扩张的趋势,根据史料记载,仁宗时期北宋王朝光是禁军和厢军的数量,就能够达到惊人的140万,而整个北宋王朝登记在册的户籍人口也不过几千万而已。

占国民数量比例如此之高的军队,实际上使得北宋在军费支出方面大幅度增加,使得整个王朝的经济压力陡然上升。

“工资”少,危险系数高,绵薄的待遇下,北宋人民越来越不愿从军

《宋史》载:"泗州等军,去岁虏掠人移,未曾耕种。且近淮北流移之民稍多,米价突长,极边之地,贩运不通,将本军米斛比市价减半,置场出粜,每日粜及五十硕。"

对于禁军和厢军的军人待遇,实际上北宋政府是有着明文规定的,从纸面上的条令可以看出,其军人待遇还是比较优厚的,特别是禁军系统。

但是这在军队规模尚且可控的范围内还可以推行,一旦军队人数大幅度增加,远远超越北宋政府的军费预算,那么军人的待遇马上就下来了。

原来的明文规定,也只能够变成一纸空文了,此后北宋军人的待遇急转直下,这也成为了北宋人为何不愿参军的重要原因。

“工资”少,危险系数高,绵薄的待遇下,北宋人民越来越不愿从军

政府募兵安家费毫无保障和信用

北宋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这项招募士兵的政策实际上在唐朝玄宗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而募兵制的出现,实际上也一直被历史学家们认为,是中国封建历史时期军事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革命。

募兵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原来百姓的封建兵役废除,原则上不是每个人都有必须当兵的义务,而在募兵的过程中,由政府出资,进行所谓的军人招募,以此来完成军队系统的构建。

北宋时期的军队主力实际上是禁军和厢军,像什么乡兵之类的只是归地方州府管辖,实际上只是民兵,负责日常的基层社会治安罢了。

而禁军和厢军则是由北宋政府直接统辖的,这两个军种中,禁军是主要负责打仗,冲锋陷阵的,他们士兵身体素质强,受到极为专业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具有优良的作战能力。

“工资”少,危险系数高,绵薄的待遇下,北宋人民越来越不愿从军

而厢军主要负责军队的后勤管理,很少去前线作战,他们日常工作是进行军事屯田、辎重运输等等,为禁军的前线作战进行充分的后勤供给。

北宋在招募禁军和厢军之时,在招募费上,也就是我们说的安家费,也因为兵种的不同,从而出现多少之分。

“工资”少,危险系数高,绵薄的待遇下,北宋人民越来越不愿从军

《宋史》载:"不应充军者,于法逐便者,且追纳元请投其军例物讫,上报合属去处,给公任凭放逐便。若非品官之家者,且无例物回纳,宜愿依旧充军者听。"

禁军的安家费比较高,一般来说为每人10贯,其实还是比较丰厚的,对于厢军的招募一般都针对受灾民众,因此安家费也就要比禁军低得多。

不过随着北宋军队数量的增加,在招募进行安家费发放时,北宋经常没有足够的钱,因此政府不得不以布帛进行代替。安家费的不足额情况愈发严重,代之的布帛实际上经常是积压已久的库存,质量很差,这也导致了人们更加不愿意从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