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溼地,對杭州意味著什麼?


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考察時指出,要把保護好西湖和西溪溼地作為杭州城市發展和治理的鮮明導向,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佈局,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方面創造更多經驗。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綠色治理,順應了經濟社會發展潮流,回應了人民群眾對優良生態的新期待,是推進城市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今日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聚焦一些城市推進綠色治理的經驗成效,探尋綠色發展背後的治理密碼。


又到人間四月天,“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走進我國首個國家溼地公園——西溪溼地,滿眼的綠色與潤澤:河塍上、水塘邊、溪流旁、沼澤裡,一樹樹柿、柳、樟、梅爭先恐後地綻開了綠茸茸的嫩葉,一叢叢桑、蘆、菱、蓮不約而同地抽出了翠盈盈的枝蔓。


近年來,杭州堅持“積極保護”理念,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佈局,按照“生態優先、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注重文化、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原則推進西溪溼地綜合治理,探索了一條溼地保護與利用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西溪溼地在杭州推進綠色治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方面,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實踐樣本。”長三角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教授評價。


西溪溼地,對杭州意味著什麼?


生態優先、最小干預,讓城市溼地重獲生機活力


“西溪溼地是杭州自然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杭州的象徵和命脈。”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教授任重說。


但這個杭州的象徵與命脈,卻一度衰敗得讓人揪心。


面積銳減。20世紀90年代,由於城市擴張,大量房地產商進入西溪溼地從事開發建設,不斷蠶食和填埋溼地。西溪溼地的面積,從歷史上最高時的60平方公里,減少到11平方公里。


水質惡化。

原住民的生活汙水,兩萬多頭生豬排洩物,還有人工養魚投放的飼料,使溼地的水質跌至劣五類。浙江大學退休教授李壽福回憶,當時的西溪溼地,“空氣中聞不到花香,也沒有青草的氣息,瀰漫著的是揮之不去的豬糞味”。


西溪溼地,對杭州意味著什麼?


進入21世紀,這片敗落的溼地終於迎來脫胎換骨的改變。


2003年9月,杭州開始實施西溪溼地綜合保護工程,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並全力支持。


西溪之勝在於水,水是西溪溼地的靈魂。保護西溪溼地,重點是保護水生態,改善水生態。


記者看到,這裡的河堤完全用河泥自然堆成,水壁由陡坡改為緩坡,蘆葦、野茭白等根系密集發達的植物,有效抵禦著河水對堤岸的衝擊。


工程建設了水生生物自由流通的生態廊道,在實施區域水源汙染監測的基礎上,從疏浚、截汙、配水、生物治理四方面入手,改善水體環境和水體質量,增強溼地水體的流動性,逐步恢復溼地的自淨功能。


西溪溼地管委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溼地在綜合治理過程中,堅持把生態優先放在首要位置,在生態效益、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發生矛盾時,社會和經濟效益要無條件地服從於生態和環境效益。溼地保護堅持最小干預原則,嚴格控制建築和建設規模,大力削減人類活動的強度。同時,採取“有限進入”政策,控制遊客數量,降低人為汙染,減輕西溪溼地的生態壓力。


西溪溼地,對杭州意味著什麼?


“這些綜合措施的實施,恢復和重建了溼地生態系統及食物鏈,保護和提升了動植物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穩定性。”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清宇說。


現在的西溪溼地,水質從劣五類提升到了二類,相比2005年開園前,維管束植物增加了475種,達696種,昆蟲增加了390種,現為867種,鳥類增加了112種,現為181種。溼地裡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20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4種。


“西溪溼地為推進城市綠色發展,讓城市融入大自然做出了實踐示範。”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生態研究中心主任劉想說,除了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和水質明顯改善外,西溪溼地緩解“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的效果也非常明顯,可對其周邊約15平方公里地域起到降溫0.5℃~1.5℃的作用。


修舊如舊、注重文化,讓歷史文脈彰顯城市氣質


草木沁香,群芳吐豔,4月初西溪溼地迎來第十屆花朝節。1600米長的綠堤成了名副其實的花堤,近百萬盆花卉爭奇鬥豔。花朝節現場,無數遊客“遍覽百花”,驚歎著身邊的絢麗,沉醉在芬芳的花海中。有著一千多年曆史的杭州花朝節,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西溪溼地,對杭州意味著什麼?


自然綠色是人類生存的條件,文化綠色則是民族精神的家園。西溪溼地凝聚著數千年來杭州人民在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過程中傳承下來的文化精髓。


打好“文化牌”,是實施西溪溼地綜合保護工程的制高點。


西溪溼地散落著數以千計的柿基、竹基和桑基魚塘,這是原住民通過上千年的農耕利用,而形成的近自然的池塘,也是西溪溼地得以加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的重要元素。杭州對施工區域內的“三基”魚塘進行嚴格保護,修復和培育現有池塘、河汊等次生態環境,保留了各類溼地生物的棲息地。對生態環境較好、最具溼地特色的區域實行封閉保護,除搖櫓船船工和科考人員外,其他人員一律禁止進入。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院長、教授雷光春認為:“西溪溼地延續千年的桑基魚塘、柿基魚塘、竹基魚塘等溼地景觀,是當地居民與溼地生態系統和諧共處的典範,也是溼地公約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西溪溼地,對杭州意味著什麼?


西溪溼地內的文化修復與生態修復同步推進。在西溪溼地綜保工程實施過程中,杭州徵集到了一大批體現西溪溼地傳統生活形態的民間傢俱、農具、碑刻;保留修繕了一批老房子並挖掘了陳聚興染坊、西溪小花籃等獨具民間傳統藝術特色的“七店八鋪”;建成了深潭口、三深村等民俗文化旅遊點並恢復了秋雪庵、西溪草堂等45處自然和人文景觀……同時,建成杭州溼地博物館、溼地植物園、蓮花灘觀鳥區、環境監測站等科普教育和溼地研究場所,發揮公園的科普研究作用。


“西溪模式”成為國內外爭相效仿的樣板。國際溼地公約組織前秘書長皮特·布里奇華特實地考察後認為:“西溪溼地綜合保護這項宏大工程,為全球其他溼地的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經驗,也為21世紀全球各地進行城市中溼地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模式。”


持續發展、以民為本,讓每寸岸線成為公共資源


“我們怎麼也沒有想到,祖祖輩輩的家園,有一天成為可以媲美西湖的勝地,我們是溼地保護的最大受益者。”溼地觀光車駕駛員蔣晨傑自豪地說,“我們安置的新家,推窗就能看到溼地公園,父母也經常飯後到溼地散步賞景。溼地環境優美,物業也在不斷增值,現在房租收入成了村民一大收入來源。”


西溪溼地,對杭州意味著什麼?


原住民的外遷,曾是西溪溼地綜合保護工程實施面臨的最大難點。杭州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讓原住民成為西溪溼地綜保工程的最大受益者。當地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實行撤村建居並全部外遷安置,4000多戶村民被安置在緊靠溼地的一個新建社區。


為了確保原住民的利益,除了提供農轉居公寓房、辦理社保外,還制定了一個“開發性安置計劃”,對被收購徵用的農用地給予10%留用地指標,用於村集體辦企業項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部分農轉居人員由從事第一產業改為從事旅遊服務、商貿等第三產業。


西溪溼地的所有資源都是公共資源,而不是部門資源、單位資源、個人資源。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西溪溼地的“每一寸岸線、每一塊綠地、每一個景觀,都要讓廣大市民和中外遊客共享”。


如今的西溪溼地已成為市民和遊客親近植物的“天堂”。溼地公園定期舉辦的探梅節、花朝節、火柿節、聽蘆節等活動,讓數以萬計的遊客置身動植物世界,體驗到人與自然相處的親密與默契。


“西溪溼地公園自2005年開園以來,累計入園遊客達4500萬人次,經營收入22億元,形成了投入和產出的良性循環機制,確保了公園的可持續發展。”西溪溼地管委會辦公室主任何蕾說,但這遠遠不是西溪溼地價值的全部,在科學保護之下,這塊生態寶地給市民帶來了令人羨慕的生態福祉。


西溪溼地,對杭州意味著什麼?


西溪溼地公園被評為5A景區,浙江大學、杭州師範大學落戶溼地周邊,新興住宅集聚區吸納了20多萬常住人口,以阿里巴巴淘寶城、創意產業園、海創園為代表的創業型企業相繼落戶西溪周邊……


“遊在西溪、學在西溪、住在西溪、創業在西溪”品牌因此確立和打響,溼地公園正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


“西溪溼地公園在溼地保護和利用之間找到了一個最大公約數和最佳平衡點,探索出了一條城市溼地保護與利用雙贏的‘西溪之路’。”在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山舞看來,“西溪溼地不僅是觀察城市發展和治理的一個窗口,更是高質量的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生態文明生活的生動實踐。”


“城市融入生態,生態又融入城市,一個美麗城市的格局就此拉開。”長三角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說。


西溪溼地,對杭州意味著什麼?


■專家點評


西溪溼地是杭州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任重


西溪溼地曾與良渚文化共生,被譽為“天堂綠肺”。某種意義上,西溪溼地是杭州的生命線。首先,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西溪溼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不僅決定了杭州文化品位和文化個性,而且是杭州城市核心競爭力之所在,城市事業的發展必定繫於文化的發展。其次,生態是城市的基礎。西溪溼地蘊含了巨大的生態功能,既是杭州城市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杭州這座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支撐。再次,社會和諧是城市的目標。社會和諧取決於生態環境的協調,保護好、維護好西溪溼地生態功能和自然風貌,最終還是為了實現與人自然共生共榮,宜居宜業,是為了“人”的發展。


(本報記者 陸健 嚴紅楓)

來源:《光明日報》4月22日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