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暫停的馬拉松:線下停擺,雲上跑馬

沒有一個春天,如今年這般,期待一場馬拉松的到來。

被暫停的馬拉松:線下停擺,雲上跑馬

全文3271字,閱讀約需6分鐘

文丨張凱倫

編輯丨小北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跑步愛好者們早已按捺不住。

3月22日,2020成都雙遺馬拉松6公里健康跑在都江堰市青城山景區舉辦,參賽規模達1000人,這是疫情造成體育賽事暫停後的“全國第一跑”。

緊接著,重慶在3月29日舉辦疫情期間的首場半程馬拉松賽“踏春櫻花跑”,39名跑友參與賽事。

全國範圍內,已有部分城市宣佈5月迎來賽事迴歸。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是否預示著,被按下暫停鍵的體育賽事即將迎來重啟?

線下賽事:重啟條件不足,不能盲目辦賽

以往,三、四月是馬拉松賽事機構最忙碌的日子,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國的體育產業受到波及,各項體育賽事基本停擺。

雖然成都、重慶在全國率先“復工”路跑,但對其他辦賽城市來說,辦賽的說服力並不大。

從辦賽條件來看,此次活動舉辦地是從未發生過疫情的低風險區都江堰,賽道位於遠離市區的青城山景區內,所有選手都是本地人,沒有圍觀群眾聚集。

基於安全有序的辦賽環境,一些安全係數相對高的城市可以適當重啟小型跑步活動,但對於多數大城市來說,在疫情期間達到相似的辦賽條件並非易事。

有著多年馬拉松賽事組織經驗的劉旭東對億歐表示,對一二線城市來說,人口密度大、交通流量高,協調難度大,籌備期長,組織一場活動所需的成本遠高於三四線城市,辦賽門檻相對較高。

此外,圍繞馬拉松賽事的上下游企業,能否在疫情期間實現有效供給也是一大問題。

一場賽事背後,聯繫著保險、運動飲料、能量食品、運動鞋服、智能裝備、醫療救治等多個領域。疫情發生後,賽事上下游企業都受不同程度影響,復工復產節奏不同,能否在籌備期完成所需物資難以預估。

最重要的是,疫情暫未結束,疫情防控工作仍不可鬆懈。

境外輸入病例和本土病例仍有新增,個別省份亦有聚集性病例出現,國家衛健委提示,現階段仍要做好防護,不扎堆少聚集。

3月31日,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下發文件,明確指出,為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給疫情帶來的風險,今後一段時間內,馬拉松大型體育賽事暫不恢復。中國田徑協會也發文要求各賽事組委會、運營單位採用網絡形式向當地群眾推廣併科學指導居家跑步鍛鍊活動。

有專家認為,在充分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走出戶外強身健體,逐步迴歸正常生活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鼓勵大家恢復跑步絕不是鼓勵盲目辦賽、參賽,我們不能忽略客觀因素和現實環境。線下馬拉松的重啟,還需要再等待。”劉旭東說到。


“雲跑馬”上線:加速平臺升級,探索盈利新模式

線下遇阻,一批馬拉松賽事在雲端悄悄“上線”。

4月12日,武漢解封后的第一個週末,也是武漢馬拉松的原定舉辦日,為彌補跑者不能參賽的遺憾,武漢馬拉松組委會推出“與漢同跑•武漢加油馬拉松”線上活動;

運動品牌“Keep”同期推出“與漢同跑”馬拉松線上賽,活動當天,全國69178人參與打卡;

同一天,石家莊馬拉松春季賽線上開幕式在河北體育館舉行,開啟連續三天的線上賽。

眼看線下賽事短期內無法恢復,這種打破空間和人數限制的“雲跑馬”,成為疫情期間辦賽的最佳方式。

線上賽並非是由疫情催生出的新模式。早在2013年下半年,“線上馬拉松”的概念就開始在中國出現:一是為了解決熱門賽事報名人數多和賽事規模控制參賽名額之間的矛盾,二是為了鼓勵更多非辦賽城市人口參與到馬拉松賽事中來。

2015年,“悅跑圈”正式率先推出線上馬拉松的服務,“咕咚”、“我要運動”等跑步類APP緊跟其後,“線上馬拉松”在2016-2017年達到熱潮。

此次疫情造成的線下賽事停擺,給在線運動平臺帶來新的用戶與流量,也加速著線上運動平臺的升級改造。

4月18日,由新華網體育、“咕咚”聯合國內60餘家馬拉松賽事機構和組委會發起的線上馬拉松將迎來開賽。為迎接賽事,“咕咚”加速進行賽事優化、系統升級:線上賽將首次採用與線下賽事相同的賽制,所有跑者同時開跑,同時結束,完賽後能查看自己的運動數據分析和排名情況。此外,還特意開發了線上跑者專屬號碼布,舉辦線上馬拉松博覽會,讓線上賽事充滿競技性和體驗感。

“雲跑馬”在網上火熱進行的同時,也有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盈利難題。

一般的線上馬拉松,分為免費報名(獲得虛擬電子獎牌)和付費報名(定製實體獎牌或周邊),平臺主要收益來自付費報名,這種盈利模式帶來的收益相對有限。

與線下相比,線上賽事缺少政府資金支持和贊助商支持。資深體育專家張慶認為,未來的馬拉松會慢慢吸引贊助商參與,疫情帶來的熱潮正是一個契機,比如2020石家莊馬拉松春季賽就有君樂寶冠名。

平臺也在不斷探索其他盈利方式,如開設線上訓練營、品牌聯名鞋服、廣告等,隨著未來線上和線下的連接愈來愈緊密,賽事方如何把線上和線下進行有機融合,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仍值得期待。


受損的“馬拉松經濟”:影響將會持續,降低未來風險是關鍵

2018年印發的《馬拉松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馬拉松運動產業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全國馬拉松賽事場次(800人以上規模)達到1900場,各類路跑賽事參賽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

但戛然而止的賽事,讓追逐馬拉松腳步奔跑的城市和產業鏈都不得不慢下來。

以變化明顯的河南為例,該省擁有國內唯一鏈接兩座古都的鄭開國際馬拉松賽,迄今已連續舉辦十三年,參賽人次累計達40萬人次,為鄭州和開封兩座城市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近年來,由鄭開馬拉松釋放的紅利正在誘惑賽事不斷向下延伸。

“河南馬拉松賽事近兩年增長很快,除了已有的賽事外,今年也有多個地級市舉辦首屆馬拉松的計劃。”曾參與河南省內多場賽事組織的祝健介紹到,目前很多城市賽事主要由地方政府為主導,在當地進行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以體育為媒介,吸引外來人口,推廣城市名片。

河南省社科院科研處副處長楊蘭橋,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馬拉松早已不是單一的體育項目,它與背後相關產業融合所催生的馬拉松經濟,對城市的購物、住宿、餐飲等跟旅遊相關的領域帶來直接的經濟增長,且如果馬拉松舉辦得好,還會成為該城市的品牌,形成累加效應,為城市帶來更大貢獻。

這是吸引各大城市熱衷舉辦馬拉松賽事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受疫情影響,河南以及全國多個城市的首屆馬拉松計劃被迫擱置,當地政府現在只能觀望等待,至於是否會面臨取消,目前還沒有明確結果。

圍繞馬拉松賽事的產業鏈,也受到不小衝擊。對於賽事運營公司來說,賽事停擺意味著招商引資、賽事運營、商業開發、業務拓展等多個層面幾乎全部停掉,不僅賺不到錢,還要處理如報名費退還等細節問題。

對體育用品製造業來說,由消費、服務、進出口領域的影響正在蔓延到體育用品製造業,出現訂單量、庫存量的減少。疫情發生後,李寧、安踏、特步等體育用品品牌曾遭遇股價集體下跌,若賽事不能及時開辦,將會對更多體育用品零售業造成影響。

“雖然各行各業都在逐步復工復產,但對體育行業來說,受損仍會持續一段時間。”祝健認為,對於當下的整個行業來說,如何冷靜地理清疫情過後的馬拉松市場供需關係、怎樣更好地提高行業價值、降低未來風險的影響才是關鍵。

寫在最後

馬拉松下半年的走向還是未知,但每個人深知,沒有如此多數量的比賽,跑步不會成為社會熱潮,體育行業也不會發展的如此迅猛。

從1981年北京馬拉松,到1987年大連馬拉松、杭州馬拉松,1996年上海馬拉松,在2000年之前,中國馬拉松賽事只有四場,即使全參加,一年最多不過四次而已,現如今每年上千場的賽事,是這些年來,無數跑友和體育從業者們共同跑出的成績。

疫情陰霾暫未完全散去,於跑友而言,需要藉助一場賽事重拾信心,對城市來說,需要一場馬拉松喚醒活力。

沒有一個春天,如今年這般,期待一場馬拉松的到來。

致謝:

感謝體育行業從業者劉旭東、祝健在寫作過程中提供非常有價值的觀點及案例。


參考資料:

1.《艾媒報告 | 2019年中國馬拉松產業研究與用戶分析報告》,艾媒網

2.《體育專欄 |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對中國體育產業的影響》,體育BAN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