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好好睡覺的人,遊戲玩得更好!

聽說好好睡覺的人,遊戲玩得更好!

圖丨遊戲關鍵詞搜索

打開搜索引擎搜索“遊戲”,出來的關鍵詞除了各類遊戲名稱與公司以外,還有一些看起來不那麼美好的詞語:“肝”、“累”、“猝死”。

這些詞語將遊戲與睡眠放在了一個天平的兩端,好像打遊戲就必須犧牲睡眠一般,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為了回答它,我們將這個問題進行拆解,拆解成兩個小問題:

  • 犧牲睡眠時間去肝遊戲,遊戲真的可以打好嗎?
  • 犧牲遊戲時間去補覺,遊戲真的打得更差了嗎?

我們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犧牲睡眠時間去肝遊戲,遊戲真的就可以打好嗎?

答案是:不可以。

聽說好好睡覺的人,遊戲玩得更好!

圖丨熬夜打遊戲

對於各類遊戲而言,掌握核心技能至關重要,而最關鍵的核心技能就是注意力、判斷力、反應能力。

舉一個和平精英的例子,注意力幫助你警覺周圍的各種環境狀態,判斷力幫助你區分槍聲從哪邊傳來,而反應能力能夠讓你在第一時間對於槍聲做出回應。

這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個方面的缺失都有可能讓你“落地成盒”。

而睡眠時間不夠往往導致這三者全部缺位。

美國一位高中生在1964年參與了一個挑戰——“最長時間無眠記錄”。

這位高中生名叫“加德諾”,整個挑戰中、他整整11天沒有睡過一覺。

在他斷眠的第2天,他變得脾氣暴躁、容易生氣,無法對周圍的人事物做出正確反應;到了第3天,他的注意力開始不集中,甚至沒辦法好好看個電視;第4天的時候,他開始出現幻覺,缺乏對現實的判斷能力,並且產生強烈的疲憊感;第7天的時候,他甚至沒有辦法好好說話。

聽說好好睡覺的人,遊戲玩得更好!

“加德諾”的挑戰讓人們意識到,嚴重缺覺很容易導致身體不適和精神異常,而平時如果長時間睡眠不足也會導致人們沒有能力掌握自己的情緒、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更別提維持良好的注意力、判斷力和反應能力了。

犧牲睡眠換來了有限的時間,但是卻犧牲掉了遊戲所需的注意力、判斷力和反應能力,遊戲不可能打得“更好”、而是會打得“更差”。

用有限的時間去彌補核心技能的缺失,這或許並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犧牲遊戲時間去補覺,遊戲真的打得更差了嗎?

答案是:並不是。

心理學家為了探討遊戲與睡眠之間的關係,而設立了一個“旋轉圖形描畫實驗”。

在實驗的一開始,心理學家讓兩組實驗對象都分別進行多次“旋轉圖形描畫”練習,兩組實驗對象都在多次練習中提高了得分。

在練習次數達到12次以後,心理學家安排第一組實驗對象去睡覺,第二組實驗對象絕對不能睡著、必須一直保持清醒狀態,這兩組分別被命名為“睡眠組”與“清醒組”。

短暫的中斷以後(睡眠組睡了個好覺,清醒組一直清醒),心理學家要求兩組再次練習“旋轉圖形描畫”,結果發現、“睡眠組”得分明顯高於“清醒組”(如下圖)。

從實驗數據來看,睡覺能夠提高遊戲得分。

聽說好好睡覺的人,遊戲玩得更好!

圖丨 “旋轉圖形描畫實驗”中、“睡眠組”與“清醒組”得分對比

也就是說,如果你犧牲遊戲時間去補覺,你的遊戲反而會打得更好!

兩個小問題回答完,我們總結一下:

  • 睡不好肯定打不好遊戲,
  • 睡得好遊戲可以打更好。

所以,下次當你在遊戲與睡覺之間糾結的時候,你知道該怎麼選了嗎?

聽說好好睡覺的人,遊戲玩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Matthew P Walker, Tiffany Brakefield, Alexandra Morgan, J Allan Hobson, & Robert Stickgold. (2002). Practice with sleep makes perfect: sleep-dependent motor skill learning. Neuron, 35(1), 205-211.

[2] Stickgold, R. (2005). Sleep-dependent memory consolidation. Nature, 437(7063), 1272-8.

[3] Walker MP, Brakefield T, Hobson JA, & Stickgold R. . Dissociable stages of human memory consolidation and reconsolidation. Nature, 425(6958), p. 616-6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