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冬季》:現在連愛情故事都降級了嗎?

《大約在冬季》:現在連愛情故事都降級了嗎?

每隔一段時間,市場上就會出現一部無腦、強行催淚的狗血愛情電影,這個11月《大約在冬季》就是其中的代表,並且再次驗證了把歌名當做電影名十有八九都是爛片的定律。今天一起就《大約在冬季》來探討一個問題:現在愛情電影連愛情故事都降級了嗎?

聽人說過一條爛片定律—— 凡是拿歌名做片名的,十有八九都是爛片

印象中逃過這條定律的,好像只有《甜蜜蜜》

我本來是不太信的,直到我去看了《大約在冬季》。這片兩個小時,但以它的體量,完全不需要這個時長。畫面信息含量之少,使它看起來不太像院線電影,反而像個電視劇。

但求求創作團隊千萬不要有什麼改電視劇的想法,兩個小時都已經夠讓我坐立不安了,不要再折磨人了。

看完後我特別想問:「消費降級」就算了,現在連愛情故事都降級了嗎?現在的愛情故事這麼脆弱了麼?主人公隨隨便便就不在一塊了?

《大約在冬季》講的是一對相愛的男女,歷經二十年的歲月,最終仍沒能在一起的故事。

二十年,猛一聽還挺虐的,他們各自的兒女都長到可以談戀愛的年紀了。但電影在情節設置上出了很大的問題,使這種「愛而不得」的悲劇感完全沒有出來,反而有幾分好笑。

《大約在冬季》:現在連愛情故事都降級了嗎?

「障礙」是愛情故事中的重要設置,它往往是男女主不能在一起的原因。比如韓國影視劇中常見的愛情障礙就是「車禍、癌症、治不好」。設障的高低非常影響受眾的觀感。因為低障礙,甚至不能讓觀眾信服的障礙,主人公們沒有在一起,很容易讓觀眾對這份愛情起疑。

而這部電影的障礙是什麼——男主說「我爸癱了,離不開人」「我的合夥人卷錢跑了」,聽起來是不是像想分手的藉口?

另外的障礙來自於撒謊的自私女配——「我是他太太,他去洗澡了」「我又懷孕了」。這都什麼時代了,還有這種完全扁平、為惡而惡的角色,請創作團隊對自己提出稍微高一點的要求好嗎?

我們不跟經典的比,太欺負人。鑑於這部電影的底子,就是一部小言。那一般現代言情劇中的愛情障礙是什麼?《山楂樹之戀》中是重病,《後來的我們》是貧窮,《左耳》中障礙是好友的死,即使跟饒雪漫自己的其他作品比,這部電影的障礙也是弱的。

除去障礙的強弱問題,在障礙的情節安排上,這部電影,也是讓人費解的。

在愛情電影中的常見的設障套路是:

出現障礙——試圖解決障礙——解決不了—— 無奈分手

但這部電影的套路是:

出現障礙——無奈分手

愛情故事中非常重要的看點就在抗爭。跟著主人公抗爭的動作,我們的情緒被牽動,我們為他們懸心,我們希望他們在一起,我們和主人公一樣,感受到了這份感情的篤定。

但在《冬季》中,除了結尾,人物沒有抗爭感,連爭都不爭,觀眾怎麼相信他們的愛情。沒有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眼看著貼近了、達到了,突然又被一個大浪打回原點的落差,觀眾就很難感受到他們不得不分開的痛苦。

《大約在冬季》:現在連愛情故事都降級了嗎?

除了情節設置,在人物設置上,電影也有很大問題。

有很多評論說男主渣。實際上,要求一段關係中的雙方,純潔無暇、三觀巨正,是不符合現實的,也會消弭人物的立體程度。問題不在於男主的「渣」,而是在表現這個人物的弱點同時,沒能堆砌出其他的好。

在霍建華扮演的男主身上,我們沒看到足夠的,讓女主淪陷的理由。

女主因為什麼愛他?

《大約在冬季》:現在連愛情故事都降級了嗎?

因為錢嗎?因為演唱會的票和BB機嗎?

不,這是個女文青,這是個小言愛情故事,角色本身和受眾都不會接受這個原因。

因為他說「有些人見三百次也沒用,有些人見三次就足夠了」?

可女主是北師大才女,雜誌社編輯,怎麼著也是個高階文青。被這種像QQ空間裡摳下來的土味情話撩到……難道她的北師大學歷是高自考嗎?

因為臉嗎?

年輕時候的霍建華或許可以,畢竟也是能讓紫萱倒追三生三世的人。但現在這個,真的不夠有說服力。

《大約在冬季》:現在連愛情故事都降級了嗎?

甚至,因為他和女主之間的年齡差,還有他在撩妹上的熟練,曖昧階段的進退自如,隱藏的降維打擊,讓這個人物有了些許的油膩感。

以至於當女主跟自己閨蜜攤牌,說又和男主和好的時候。我已經不想管什麼政治正確,只想要這個東北大閨蜜喊醒她:「姑娘你醒醒啊!他有什麼好?他離過婚還有娃啊!」

對於男主,電影中並沒有展示他足夠的好,來解釋女主為何愛他。可這需要解釋,「為何愛上」是愛情電影裡避不開的問題。

我估計創作團隊自己也意識到了。

所以電影裡混進了崑曲《牡丹亭》的臺詞——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

這反而暴露了創作者的怯,確實沒編圓,那我就直接說「沒有原因沒有理由吧」。

《大約在冬季》:現在連愛情故事都降級了嗎?

以上那麼大的硬傷,演技再好的演員,都救不了。

說起來也是可惜,這部電影裡有金馬影后馬思純,還有金馬最佳女配文淇。把演技和時間浪費在這種爛本子上,你倆是被綁架了嗎?

文淇在電影中演馬思純的女兒,但他們倆真的沒什麼母女感。怎麼看,都覺得媽媽生閨女時,沒成年。如果馬思純捨得把妝畫老一些,會好很多。

《大約在冬季》:現在連愛情故事都降級了嗎?

但馬思純跟人物不符的地方不只這些。女主是高知,先在雜誌社,後來去做主持。但馬思純既不像個雜誌社編輯,也不像個主持人。知識分子身上的書卷氣,主持人的精神氣兒,她都沒有。她頂多頂多,演老師或者播音員。

這不是演技的問題,是外形的限制。演員的臉,就是她的故事。

《大約在冬季》:現在連愛情故事都降級了嗎?

文淇姑娘眉眼氣場真是強,她完全沒有「妹妹感」和「柔弱感」,即使劇中角色她比男搭檔小几歲,可一眼看去,你就知道她是這段關係的主導者。

看好演員在爛片裡打轉,實在是讓人難受。我們不想看爛片,又想支持好演員。觀眾也太難了。

《大約在冬季》:現在連愛情故事都降級了嗎?

小夥伴們有什麼想法歡迎在文章的下方進行評論關注哦!今天就到這裡了,明天見!

《大約在冬季》:現在連愛情故事都降級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