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學還是尚武,文武之道,哪個重要?

以史為鑑。古代中國,王朝更替,沒有阻斷中華文明的傳承。說明文明的力量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動力。

內部戰亂和外部入侵乃至王朝的更替帶來的是人民的苦難,但同時也帶來民眾和統治者的深思和反思,再某種程度上也推進了社會進步。

保證政權的合法性和統治者的利益是上層建築決定的,底層民眾的人心思變給統治者帶來了壓力。

做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是每個人的追求,因而有了崇文尚學的傳統。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安全是靠武力來維持的,因而也就有了尚武之說。若一個人能文武雙全,則更會有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樑之材。

崇文尚學也好尚武也罷,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共同維繫。歷朝歷代,莫不如此。

對於中國而言,隨著西方工業文明帶來海洋文明,世界變得不再狹小。海洋文明對大陸文明帶來極大衝擊,不同文化和文明通過陸上和海洋互相交融,侵略性和包容性並存。

是要和平還是戰爭,在文和武之間形成對立,尚學尚武哪個重要,不同階段帶來不同思考。

我們反觀中國歷史,武力沒有徵服中國,外來入侵者不是被趕走,就是被融入。中華文明沒有被阻斷和滅亡,這是歷代仁人志士和普通民眾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正說明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恰恰也說明武力是征服不了文明和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武力征服不了世界,只有相互包容相互學習才帶來相互促進。

同時我們表面上也看到世界一些古文明消失了滅亡了,比如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印加文明。我認為它們沒有消失,只是被其它文明融入了或者肉體上被消失了,形成了新的文明如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但影響至今還在。

我的理解,2020年之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個轉折點,就是重拾借鑑古代優秀文明和文化,結合現今世界各國優秀文明和文化。塑造一種新的能被各國政府和人民所接受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文明相互包容、交流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石。軍事力量和尚武精神是保證多元文化多元文明共存和世界各國平等相處的戰略支撐,也是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達成一致的助推劑。

文武之道並存,以戰止戰,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團結求團結則團結亡。

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上兵伐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