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战死后,为何孔明坚决反对伐吴?刘备直至临终前才明白


关羽战死后,为何孔明坚决反对伐吴?刘备直至临终前才明白

刘备可以称得上历史更替种种帝王中的"贤主"了,面对和他一同发家并结拜为兄弟的张飞与关羽,他一直非常照顾和重用,即使张飞与关羽的才能并不足以担任当时的重任,可是刘备仍然推心置腹将他们放在第一位。比起其他帝王上位后的兔死狗烹,刘备真的好上太多了,可是这种好在面对当时纷争战乱的天下,这种心性并不能起到好作用,甚至结果恰恰相反。

关羽为人高傲,不喜欢与他人结交,故此不擅长合作,当他孤军陷入五国包围的时候,便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关羽被东吴将领一刀斩杀的消息传到张飞与刘备耳中的时候可谓是晴天霹雳,二人又气愤又悲伤,便在极端情绪下准备为关羽报仇雪恨。

关羽战死后,为何孔明坚决反对伐吴?刘备直至临终前才明白

人在极端暴怒的情绪下往往干不成大事,反而正事还因为这种情绪被左右,张飞就是在这样的愤怒下发誓要立即为关羽报仇,于是下令要打造盔甲,因为冲动,张飞下达了自己也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三天打造十万副。张飞的属下范强与张达在此之前就因为一些小事被张飞嫌弃踢打,故此早就对他怀恨在心,这次张飞需要打造盔甲的事情成了导火索,因为完不成任务要遭到张飞的毒打,二人故此合谋下毒害死了张飞。

关羽战死后,为何孔明坚决反对伐吴?刘备直至临终前才明白

面对两个兄弟的死亡,一个被砍头,一个被下毒,刘备悲愤交加,誓要为兄弟报仇,于是下令欲要东征,可是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现在天下动荡不安,各个阵营对他们虎视眈眈,如果走错一步,他们多年一步一步创下的基业便会毁于一旦,后果不堪设想。

关羽战死后,为何孔明坚决反对伐吴?刘备直至临终前才明白

五虎将之一的赵云上谏表明自己的态度与看法,他认为要打吴国便要先攻下魏国,诸葛亮这时也加入劝阻刘备东征的行列中,他认为若是东征攻打吴国,能不能打得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两国多年的盟友关系会因此而破裂,魏国这时候肯定也不会闲着,无论是联合起吴国一起反打还是自己一国攻打过来,都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局面。

可是在这些忠臣冒死劝谏后,刘备依然不管不顾,甚至连黄权对他进攻吴地的建议都没有采纳,便亲自率兵从山间穿过山脉,进军东方的吴国。这时吴国也不傻,军队首领陆逊迅速地推断出了局势,分析利弊之后用一把火就将刘备还在山中行驶的军队烧了个七七八八,若不是最后赵云率军接应,恐怕刘备还没有成功复仇,便会死在山中。

关羽战死后,为何孔明坚决反对伐吴?刘备直至临终前才明白

刘备的战略被吴国的将领看穿后反将一军,也被魏国的曹丕轻视不屑,只有诸葛亮在看穿一切后差遣赵云救驾,保住了刘备的性命。可是其他的将领并没有刘备这么幸运,他们

关羽战死后,为何孔明坚决反对伐吴?刘备直至临终前才明白

有的战死牺牲,有的被火烧死,甚至出现了叛逃投降的人,刘备又气又恼,却也内疚自责,若不是他在冲动之下的错误战略,怎会让蜀国的兵力将领损失惨重?

刘备虽然这次领军失利,心中却仍挂念关羽张飞二人,可是他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病入膏肓后将所有的军事政治权利一并交给了诸葛亮,并嘱咐他要照顾辅佐好刘禅,可当时刘备对诸葛亮还是有点提防之心的,于是套问他话,并说要是刘禅无能可以取而代之。

这些话看似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全部信任,实际上仍然带着他的试探,可即便是如此,诸葛亮对于唾手可得的权势依旧不屑一顾,如同他曾经说出的那般,在刘备去世后他竭尽所能辅佐刘禅,亲自北伐,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出师表》,故此刘禅等人都将诸葛亮视为亚父,可见诸葛亮的地位之高。

诸葛亮从隆中修行数年开始,便不羡权势,在早年与刘备打拼江山的时候,也不求任何身份地位,这些都源于诸葛亮有着一颗救世之心,他的野心说小可以放弃金钱权势,大到可以包括所有苍生,整个天下,他想让所有百姓过上安居乐业,和平宁静的生活,如此便够了。

所以无论是在从前的隆中修行,还是到后面的谋策略打天下,诸葛亮都最严格地要求自己,以大局为重,修身养性平定天下,这便是诸葛亮最真挚的执念。

以诸葛亮的才智,他绝对站的比所有人都远,看到的比所有人都多,可是他面对权势不为所动,选择了天下苍生,坚持北伐,一直到老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