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董事長李永新直播首秀,建議學生“先考試,再就業”

疫情影響之下,除了全體老師化身“主播”,諸多行業大佬也紛紛開啟直播首秀。

2月28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快手上開啟直播首秀;3月23日,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亞特蘭蒂斯酒店直播;4月1日,羅永浩開啟直播帶貨首秀;同日,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也嘗試在線直播帶貨;4月24日,董明珠開啟直播首秀,嘗試在線帶貨。一時間你方唱罷我登臺,直播行業好不熱鬧。

4月28日晚,又一位教育龍頭企業掌門人——中公教育董事長李永新也登上直播平臺。有趣的是,當晚恰逢中公教育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公告。在外界看來,中公教育董事長在這個時間點進行直播首秀,頗有為自家產品“帶貨”的意味。

2020年是公考大年,建議考生抓住機會

相比較頻繁出現在公開場合的俞敏洪而言,李永新公開露面的次數則少得多。他在直播一開始也強調,“特別不願意拋頭露面,不願走到臺前來”。

面對疫情,李永新建議用積極樂觀的心態,抓住危機轉化帶來的機遇。尤其在疫情後期,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和企業的特點,挖掘機會。

他回憶道,2003年非典時期,在很多培訓機構都沒法上課的情況下,中公教育通過線上音頻教學+PPT的形式上課,從3月到7月的4個月時間內,實現了中公教育成長的關鍵期,完成了第一次發展。

當日晚間,李永新結合自身經歷,圍繞“就業、創業、考試”三個方向展開演講。

談及就業,李永新認為,進入一家企業,核心要選擇企業的創始人和管理團隊,其他都不重要。

其指出,對於企業而言,首先要關注創始人的格局,這一點決定了企業能做多大、能走多遠。第二要關注領導的財富觀,這關乎員工在企業所能獲得的財富回報;第三要看老闆的正義感,李永新認為,企業員工是否有公平的發展空間,與企業管理機制關係並不大,重點還在領導是否有正義感。最後就是要看領導是否重視年輕人。

創業方面,李永新結合自身創業經歷指出,與自己同期創業公司大概有數百家,到目前,真正活下來的估計不足1%。所以創業的成功概率極低。“如果沒有特殊機緣,僅憑著個人執念的話,創業還是需要謹慎選擇的”。

談及考試,尤其是公職考試方面,李永新認為,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國家為穩定經濟發展提出了六保,其中保基本就業排在最主要的位置。

在這樣的政策指導下,2020年省一級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教師考試,社區考試,醫療考試採取全面擴招,平均擴招20%以上。以山東省為例,從公務員考試的公告情況來看,招考7360人,較去年增長141%。

李永新指出,2020年是千載難逢的考試大年,建議學生抓住機會,明年也有一定的機會。2022年後,很可能會歸回常態化,到時候無論是崗位數還是崗位質量,都不會有今年好。

另一方面,從考試時間來看,因疫情影響,往年3月份即會發布的各省招考公告,或將在5月上旬密集公佈。如果疫情沒有太大的變化,大概在6月中下旬就進行筆試,7月中下旬進行面試。綜合來看,學生還有數月準備的時間。李永新指出,“要先進行考試,考試這三四個月結束之後如果沒有考上,有兩個選擇,第一個繼續考,第二個去企業工作。這是我給大家的基本建議。”

他認為,僅從時間窗口上來看,優先選擇考試對求職影響並不大。而且,通過公務員考試的培訓過程,也會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所提升,即便沒有考上,後續再面對企業面試的時候,也會從容許多。

面對具體考試,李永新為學生提出諸多具體意見。其指出,首先要有大規劃,在諸多考試當中,李永新建議,從職位的保障性來看,要確定省考第一原則。從今年的省考情況來看,山東已發佈的公告上,87%的應屆畢業生都可以報考,這一次更有利於應屆畢業生選擇省考。

具體針對備考準備方面,李永新為學生提出六點建議,分別是提早備考、參加培訓、針對性準備,系統性學習、多做真題、關注時政。其指出,僅從實踐過程來看,提前4個月備考所能帶來的通過率接近100%。所以提前備考的好處不言而喻。

上市以來單季度營收首次下降,國考參培預期提升

28日晚間,中公教育發佈2020年一季報。報告期內,中公教育營收12.3億元,同比下降6.22%。自上市以來,在單季度內營收下降,對於中公教育尚屬首次。

公告指出,營收下降的原因在於受疫情影響,線下無法大規模開課;另一方面,部分招錄、考試推遲,導致確認收入受到影響。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將達到874萬,達到歷史最高值。對此,評級機構中信建投認為,疫情的爆發給大學生就業帶來巨大不確定性,中小企業的市場化就業機會預計會減少。而2020年國考公務員招錄人數同增66%,預計各省省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及教師的招錄名額亦將大幅增長。應屆畢業生將回流到體制內招錄考試中,帶來行業參培率和參培人數大幅提升。

基於此,中信建投“預計5月後全國考試活動迴歸正常後二、三季度收入確認將大幅增加”。

按照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預收款項”科目在最新的財務報告中以“合同負債”的科目出現,從財報看,中公教育一季度合同負債(預收賬款)陡然大幅增加,一季末達到54.72億元,較年初增加29.14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29.25%。公告指出,此結果在於推廣線上與線下融合課程,實行全員營銷所致。

一季報顯示,淨利潤方面,報告期內收入1.1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52%。對此,財報指出,其淨利潤上升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公司享受增值稅稅收減免政策,造成其他收益3668.85萬元,另一方面投資收益4911.87萬元,同比增長52.47%。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7768.57萬元,同比下降27.83%。

截至報告期末,中公教育貨幣資金為11.49億元,較期初下降57.82%。對此,公告指出,主要是優化資金管理,及時購買理財產品所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為25.64億元,同比增長5.84%。

同時,其手中交易性金融資產總計59.31億元,較期初增長238.07%。公告指出,該部分資產增加主要是報告期內培訓業務收款增長、購買理財產品增加、同時期初理財產品部分尚未贖回等多方面因素累加影響所致。

本文源自藍鯨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