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丨近七成申報債權金額獲確認 方正集團重整之路可否帶來起色?

新華財經北京4月30日電(沈寅飛)按照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決定,方正集團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於30日以網絡會議方式召開。據方正集團債權人透露,該次會議審議表決了《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財產管理方案》及《關於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債權人會議召開及表決方式的議案》。

方正集團公告顯示,截至4月19日,共有434家債權人向管理人申報了438筆債權,申報債權金額共計1628.26億元。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當日會議披露,方正集團截至4月21日已確認的債權金額合計1126.76億元,其中普通債權合計1027.6億元,有財產擔保債權合計99.16億元。而截至2019年9月底,方正集團總資產規模為3657.11億元,總負債為3029.51億元,資產負債率約83%。

“按照上述數據來看,方正集團仍是一個良性資產,應該會吸引有不少戰略投資積極進入,通過重整計劃的可能性會很大,但不排除某些特殊原因。”北京策略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兼資本市場部主任柏平亮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然而,對於方正集團的重整,業內人士對結果的預期不一,但普遍認為,司法重整具有時間短、效率高的明顯優勢,能夠法律框架內最大限度內提高債權人清償比例。

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決定北大方正最終的命運

今年2月19日,北大方正公告稱,已於當日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民事裁決書,裁定受理北京銀行提出的對北大方正進行重整的申請,指定北大方正清算組擔任北大方正管理人,北大方正清算組由人民銀行、教育部、相關金融監管機構和北京市有關職能部門等組成。

由此,北大方正開始進入重整程序。

對於今日舉行的北大方正債權人會議,柏平亮表示,“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意義十分重要,他審議表決的重整計劃結果將直接決定北大方正接下去的命運。如果表決通過,重整計劃草案將會被提交至法院,待法院批准後,進入重整實施階段,產生的結果對債權債務人都具有法律效力。反之,如果該計劃沒有通過,北大方正則將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根據《企業破產法》規定:第一次債權人會議由人民法院召集,自債權申報期限屆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召開。債權人會議的決議,由出席會議的有表決權的債權人的過半數通過,並且其所代表的債權額,必須佔無財產擔保債權總額的半數以上,但是通過和解協議草案的決議,必須佔無財產擔保債權總額的三分之二以上。

債權人透露,該會議採取線下書面表決方式,屆時出席會議的有表決權的債權人應在會議結束後20日內(即5月20日之前)向管理人送達書面表決票,表決票及收件信息將在會議召開期間通過網絡平臺發佈。

柏平亮說,對於優質資產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整盤活。重整具有時間短、效率高的明顯優勢,有利於保護債權人權益,維持企業營運價值、職工穩定和資產完整等優點。進入司法程序後,所有問題都是在法律監督下的公開透明的平臺上解決,確保此前的股權糾紛得到公正處置,確保重整計劃得到債權人認可。

國泰君安分析師覃漢認為,內在價值與外部支持是重組能否成功的兩個決定要素。從內在價值看,核心資產價值較高以及重組後經營前景較好的違約主體容易重組成功。從外部支持看,大股東以及政府支持也是提高破產重整企業清償率的重要因素,要關注股東以及政府的提供支持的意願以及能力。

“根據近些年的企業重整實例來看,重整失敗的案例是很少的,一般都是一些技術落後、產品滯銷的困難企業,而北大方正無論是技術積累還是產業佈局,都有著較好的重整價值,很大概率可以浴火重生。”業內人士說。

業內人士對最終結果預期不一

眾所周知,北大方正的債務危機公開引爆於一只短期債券。2019年12月2日,北大方正發佈公告稱,由於流動資金緊張,不能完成旗下20億元債券的本息兌付。正是這隻北大方正集團歷史上首隻違約債券掀開了方正證券大股東兌付危機的冰山一角。

隨後,聯合資信將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AA下調至A,評級展望為負面。中證評級將北大方正集團主體信用級別由BB+pi調整至Cpi。

4月15日,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鑑於公司已於2020年2月19日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裁定進入重整程序,目前重整工作正在進行中,依據重整相關法律規定,重整期間公司不得個別清償,故公司存續期內的債券均暫無法兌付兌息。

根據新華財經統計,北大方正存量債券共計30只,規模合計413.5億元,其中多數為私募債。

一位私募機構人士的表示,雖然該機構持有的規模較小,但是等待重組結果或許將會得到較好的清償方案。因為之前有多方消息稱,包括正大、珠海華髮、中交建等企業均被曝與北大方正有所接觸,而方正集團管理人4月21日發佈了關於招募戰略投資者的公告,一旦順利引入戰略投資人則是重大利好。

然而無論是北大方正違約債券的交易情況還是方正集團股東方面的內在問題,讓一些業內人士並不看好。

由於違約債券的交易量萎縮無法實現大規模轉手,相關基金公司跟蹤三方估值被動調整淨值導致產品下跌。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就發佈公告稱,4月17日銀行間市場達成首筆到期違約債券跨境交易,債券名稱為“19方正MTN001”,成交價格僅20元,券面金額共計人民幣2000萬元。

而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事件是,2019年6月北京市一中院立案受理北大資產公司訴方正集團在2004年的改制無效一案,仍在訴訟中,結果未定。同年12月又有北大方正集團二股東北京招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公開指責北大方正大股東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違規接管”北大方正旗下的北大資源集團。北京招潤認為,此舉將影響方正集團化解債務危機,影響穩定重組。

華創證券周冠南分析,目前發行人的處置類型主要分為協商及債務/資產重組、違約求償訴訟、破產程序、擔保及第三方代償。截至目前,2018年以來首次違約的主體中有6家已經進入債務/資產重組,25家進入破產流程,1家由第三方代償,另外仍有44家主體處於協商或違約求償訴訟過程中,未有明確解決結果。

柏平亮指出,對於北大方正的債權人而言,重整或許是最好的方式了,不僅能夠讓方正集團“起死回生”更加規範合理,還能在法律框架內最大限度內提高債權人的清償比例。“希望方正集團最終能夠實現各類資產的有效分離,對維護債權人利益和企業良性發展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達到預期的社會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